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去闺蜜家做客,刚进门就看到她三岁的女儿正用一个玩具针管,模仿医生给自己的玩具小熊打针。闺蜜告诉我说,这是她和女儿这段时间经常玩的游戏。因为孩子每次去医院不管是打疫苗还是生病打针,看到穿着白颜色衣服的人,都会大哭。

因此闺蜜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在家里让孩子扮演医生,还给她买了一些玩具。不仅让能够孩子经历整个流程,还会让她觉得自己很强大,那么在下次打针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了。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1)

每次闺蜜都会先给小熊贴上红色的胶带,然后再跟孩子说:“小熊生病了,淼淼医生赶快给小熊打针。”这时候孩子就会检查小熊的身体,然后再带着小熊去“医院”,其实就是孩子的玩具房,在运送小熊的时候,闺蜜就告诉孩子小熊受伤了,动作要慢一点。到达地方之后,孩子还会模仿医生的一些动作,测心跳、包扎伤口、打针等等,别说,还挺有模有样的。

那么父母和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同理心以及合作意识,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以后再去医院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害怕了。同时,还增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18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对身边人的一些行为进行模仿,比如打电话、穿鞋、吃饭等等之类的日常小事,再大一点就喜欢玩“过家家”游戏。这个时候,父母别觉得孩子幼稚,需要陪着孩子一起进行模仿游戏,配合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2)


01孩子爱玩“过家家”,是出于什么心理需求

“过家家”是一种“模仿游戏”,也叫做“假装游戏”。在小的时候,孩子对于周围一切的人还有事情,好奇心还是很重的。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的时候,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在游戏里把所学到或所看到的表现出来。

△个人模仿。

一岁到两岁的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简单的模仿。比如他会模仿妈妈给爸爸打电话,拿一个鞋子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还会说: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或者是模仿动画片里的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人物,这只是孩子处于“假装游戏”的初级阶段,孩子这时候还不会特意去模仿,只会观察大人的一些动作。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3)

△角色扮演。

闺蜜三岁的女儿喜欢扮演“医生”,说明孩子已经对医生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因此孩子喜欢模仿医生。这个时候孩子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人,只要孩子的心中有深刻的记忆,他都会模仿出来。那么这就说明,孩子对社会已经有了自己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理解。

△戏剧性表演。

大家笑得时候,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家里很喜欢披着床单,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王妃”或者是“公主”,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大臣或者随从。在孩子经历了个人模仿以及角色扮演之后,等到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就开始了有安排的“戏剧性表演”, 孩子在表演的时候,自己既是导演也是编剧。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有所锻炼。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4)


02“模仿游戏”为什么能培养孩子高情商

☞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模仿大人打电话、医生治病救人等等这些日常场景。在这些过程中,孩子有一些简单的对话,自然而然,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比方手机可以和别人说话,手机就是一个通信工具。为什么医生要打针,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需要医生打针治病,身体才会好等等的认识,都是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自己得到或者引导得到的知识。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发展同理心。

我们都知道,孩子小时候不管遇上什么事情,都喜欢大哭大闹。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乱扔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角色互换一下,家长是宝宝,孩子是父母,我们大哭大闹,看孩子自己怎么解决,让孩子学会去照顾别人。因为孩子在扮演爸爸妈妈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掌控的感觉,也会明白自己的职责,孩子有了体会、同理心之后,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情绪。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5)

☞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熊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熊父母”。因此,我们从小就可以给孩子养成“规则意识。”其实在孩子进行游戏的时候,是需要孩子去扮演其他的角色,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自我”的存在了。那么就需要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例如孩子扮演一名医生,那他就要关心病人身体舒不舒服,打针痛不痛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学会理解他人。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本身这个游戏就有很多的规则,孩子也不可能自己想做啥就做啥。

我们要知道的是,虽然孩子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游戏的,那么“在游戏中学习”就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最好时间。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6)


03父母善用“模仿游戏”,培养孩子高情商

①多参与孩子的游戏。

很多父母,都不会和孩子沟通相处,而游戏正是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距离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平时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在空闲时间,就可以利用游戏与孩子相处。不要一味觉得孩子太小不懂事,其实孩子的观察力很细心。

②多提问,少指导。

在孩子进行游戏的时候,父母只是一个参与者,不是主导者,主动权在孩子的手上。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想法去评判孩子的行为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问题问孩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做法,引发孩子的思考。不要因为孩子玩的不好就批评孩子,或者因为孩子的表演过于小儿科就干涉孩子,自己上前去指导。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7)

③多多发挥想象力。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领孩子不仅模仿人,还可以模仿动物、自然界中的植物。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东西的思考,可以开发智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总之,“模仿”是我们人类的天性,看见鱼在水中游,就发挥自己的思考,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发明了脚蹼我们人类也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等等的发明,都是人类模仿的结果。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情感、动作以及语言的共同协调,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以及大脑的想象力。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促进亲子关系。

家长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孩子喜欢玩过家家)(8)

今日话题讨论:对于孩子爱玩“过家家”,大家有什么好的看法或者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