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并无昭德皇帝(历史上并无昭德皇帝)
电视剧《知否》的热播让很多人对其中的历史产生了兴趣,这部古装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虽是历史架空类小说,但却是以宋朝为原型创作的。
一些喜欢刨根问底的看客(比如小编本人)难免对剧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人物产生疑问:历史上真的有此人吗?
知否剧中皇帝
比如,在剧中南方发生叛乱,出现了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昭德皇帝”,根据剧情透露,这位昭德皇帝应该是皇室后裔,因为种种原因自立为帝。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的有“昭德皇帝”吗?小编可以负责任的说,历史上并没有“昭德皇帝”,人物纯属虚构。
闲话少叙,历史上虽无“昭德皇帝”但却有一位“德昭皇子”,他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据野史记载、民间传说,这位德昭皇子曾被暗立为皇位继承人,可是后来自杀而亡,留下千古疑案。
1、金匮之盟赵德昭生于公元951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由于太祖的长子早亡,因此赵德昭也便成为在世的诸子中最年长的一位,深得太祖喜爱。
赵德昭
众所周知,赵匡胤死后并未传位子嗣,而是传位其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至于,太祖为什么这么做,相传与太祖的母亲杜太后有莫大关系。
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弥留之际的杜太后对一旁的宋太祖说:“你可知,这天下为何能姓赵?”太祖恭敬的答道:“全仰仗祖上和太后的福荫。”杜太后摇头道:“你错了。若不是周世宗早亡,传位给年幼的儿子,主少国疑,这天下焉能到我赵氏之手?”太祖闻言,顿首称是。
宋太祖
杜太后有三子: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而当时太祖的儿子都还年幼,最大的赵德昭也不过11岁。为了避免后周的悲剧再次上演,杜太后同太祖约定:太祖百年后传位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传位赵廷美。赵廷美传位太祖之子赵德昭,史称“金匮之盟”。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年仅50岁。赵德昭已26岁,太祖生前已有意传位赵德昭,但当时赵光义羽翼已满,为了避免朝局动荡,最终仍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然而,关于太宗赵光义的继位史书记载却疑窦重重,更有史书记载,在太祖驾崩的当晚召见了赵光义,兄弟之间发生争执,并出现了“烛光斧影”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当夜,宋太祖便去世了。很多人相信,宋太祖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赵光义阴谋害死。
宋太宗继位之后,并未按照“金匮之盟”约定传位,这让人们更加相信太祖之死是个阴谋。
赵德昭曾担任过贵州防御史、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值。公元976年,宋太宗继位后,26岁的赵德昭任京兆尹,加封武功君王。按照五代以来的传统,未来皇位继承人都要封王、任京兆尹,宋太宗继位前也曾任职京兆尹。种种迹象表明,宋太宗在执行“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德昭便是皇位继承人。
宋太宗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979年,赵德昭随宋太宗出兵幽州,夜里宋太宗突然不见,军心动摇,有人议论要立赵德昭为帝。后来,议论传入宋太宗耳里,对其产生猜忌,并出言训斥。
此事不久,赵德昭竟自刎而死,年29岁。宋太宗闻言震惊,追封其为吴王。
赵德昭死后不久,赵廷美因谋反被贬,984年,忧愤成疾,吐血而亡,年38岁。
赵德昭和赵廷美之死是“金匮之盟”成为废纸,而两人的“真正”死因也成为千古疑案。
2、朝鲜白川赵氏赵德昭的死因成为谜团,但很多人相信,他的死因与宋太宗的逼迫分不开,因为,在赵德昭死后,他的家族便迁离了宋朝。
他的一个儿子赵之遴在此后离开宋朝国境,渡过渤海来到朝鲜半岛白川县定居。身为皇嗣,本可享受荣华富贵,但他确选择远离故土在朝鲜定居,此中缘由已不能分说,但想必也有难言之隐。
百川赵氏家谱
当时的朝鲜处在高丽王朝时期,赵之遴改名赵渡海在此定居。赵之遴到了高丽之后得到高丽国王的赏识,任命他为左仆射,后来官职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之职。
赵之遴死后,他的子孙也得到了后代,成为朝鲜半岛上的世家大族。白川赵氏成为朝鲜半岛望族的代表。
3、其后为帝按照“金匮之盟”记载以及野史、民间传说,赵德昭是未来皇帝人选,最终却含冤而死,因此在民间和士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情他。
在赵德昭死后200多年,公元1205年,赵德昭的九世孙赵昀被册立为南宋第五位皇帝,是为“宋理宗”。十世孙赵禥为南宋第六位皇帝,是为“宋度宗”。
宋理宗
也许正是民间对德昭皇子的思念或为其不平,所以在《知否》中才有了“昭德皇帝”。“昭德”和“德昭”两字互换,这可能便是后人的一种寄托吧。
对于“昭德皇帝”和“德昭皇子”诸位看官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