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美食文化(地道的津味儿文化)

乔欢民国时期,天津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说的就是当时天津的繁荣盛况天津文化历经了南北文化、民俗文化、码头文化、海派文化等冲击和碰撞,其包容万象,醇厚浓郁,但要想将其原汁原味地呈现,谈何容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天津的美食文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天津的美食文化(地道的津味儿文化)

天津的美食文化

乔欢

民国时期,天津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说的就是当时天津的繁荣盛况。天津文化历经了南北文化、民俗文化、码头文化、海派文化等冲击和碰撞,其包容万象,醇厚浓郁,但要想将其原汁原味地呈现,谈何容易?

这一点,作家冯骥才做到了。冯骥才生于天津,他既是知名作家、画家,又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者。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民俗味道,其《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津味儿十足。

说起津味儿,你能想到什么?是糖堆、茶汤、狗不理包子,还是泥人张、燕子李三、神医王十二?您别说,这些令人垂涎的吃食儿,和这些响当当、名满江湖的人物在《俗世奇人全本》中都有活灵活现的呈现。

《俗世奇人全本》共五十四篇,作者聚焦于一个个市井民间的传奇故事,还原出天津本土原汁原味儿的人物、景观、风俗、民情。

天津卫是码头,凡是能站住脚的,不管哪行哪业,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绝活。于是,这些卖年画、卖药糖、打渔、说相声、玩戏法的手艺人各展奇能。“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他的绝活是,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一个白点,否则白刷不要钱。至于捏泥人的“泥人张”,那在手艺道上可是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贱卖海张五的故事逗乐了茶余饭后的人们,直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

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栩栩如生,其中不乏人情练达、通晓世事的精明人士,大“文混混儿”刘道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道元活出殡》中的刘道元,专帮人写状子、打官司,他只凭手中一支笔,便能白纸黑字要人命。他有钱且很讲义气,最听不得人家说穷道苦,只要听到谁家哭哭啼啼,或是穷得打架,他一撩窗子就撒一把钱进去。但他讨厌别人当面谢他,如果谢他,他不仅不认账,还会翻脸骂人。

一日,他忽然琢磨着自己看遍了人间事,对阴间的事却一点也不知道,于是想装死“活”出殡。他原以为自己活着时威风八面,“死”后一样神气十分。谁知,他“死”后,生前和他称兄道弟的人一面不露,没名没姓的人却蜂拥而至,其他找茬儿的、讹钱的、趁机占便宜的……啥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儿都来了。或许,人活一世未必能真明白,死时才会看通透。

《大关丁》讲述的是北大关丁家大少爷丁伯钰的传奇故事。丁家掌管着北大关的肥差,有钱有势,可丁大少爷却玩得绝门,吃得个别。他是天津第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他最爱吃的不是天津的各式名菜,而是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的糖堆(糖葫芦)。他先是吃遍了街头小贩卖的、给穷人解馋的糖堆,后来又花大价钱将京城给老佛爷做过糖堆儿的御膳房厨师请到家里,专为自己做各种稀罕的糖堆。

庚子年间,北大关丁家被八国联军抄得精光,丁伯钰从昔日阔少变得一贫如洗。一天,他在街上又看到了糖堆,心中一动。他亲口吃过老佛爷的糖葫芦,也看过御膳房厨师做糖堆的门道,他还知道洋人哪样东西好,可以改善糖堆的品相。于是,爱糖堆如命的丁伯钰开始自己做糖堆、卖糖堆,他匠心独运,做出的糖堆新奇别致、花样百出,滋味和卖相都无与伦比。自此,丁大少爷又令人佩服地站了起来。看来,“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

《俗世奇人全本》讲述了百年来天津卫的各种奇人异事。在作者眼中,“众生非蚁民,人人一尊神”,正是这些或位居显耀上层、或身处市井民间的俗世奇人们,构建了地道的津味儿文化。他们的人生传奇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汇聚成天津百余年来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的长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