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为什么替换霸王别姬(蝶衣为什么选择死亡)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它是华语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宏大的背景描述、立体的人物刻画、深刻的人性揭露都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不朽的杰作。

其中,程蝶衣一角更是被张国荣演绎的惟妙惟肖。

电影的最后,程蝶衣选择了自刎于戏台之上,自己结束了自己的梦。

然而在原小说中,蝶衣的结局却并非如此。

原著:戏唱完了

原著中,在那段压抑沉重的社会背景下,另一个”虞姬“菊仙还是走向了死亡,段小楼渡江南临香港,蝶衣则滞留北京,还有了妻子。

数十年后,蝶衣作为内地京剧团的艺术指导去往香港演出,他们相遇了。

谈及往事,蝶衣意识到小楼其实什么都知道,知道自己对他的情意。

最终,二人时隔多年再次登台合作了霸王别姬,虽然蝶衣还是说着“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但终于还是认识到“戏唱完了”,这一次他没有永远活在戏中。

戏罢,该醒了,蝶衣回到了大陆。

那么电影为什么要改编为蝶衣自刎于戏台呢?两版结局到底哪个合适呢?

张国荣为什么替换霸王别姬(蝶衣为什么选择死亡)(1)

电影:不疯魔不成活

对于蝶衣为什么选择自刎这个问题,他的扮演者张国荣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座——《如何演绎小说中的人物,以李碧华作品为例》中,这样说到:

蝶衣的死,总括而言有三个原因:

一是虞姬个性执着,要死在霸王面前。

故事中,蝶衣其实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二人的命运是互相影响。“

霸王”既已无用武之地,与霸王演对手的“她”,虞姬,是再也不能苟延其情的了,故死也要死在霸王面前。

第二,蝶衣想以自杀来完成故事的情节。

蝶衣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喜爱舞台上那种热烈生动的演出,也只有舞台上与师哥合演“霸王别姬”时,他才能遂其心愿与师哥成为真正的一对。

舞台是蝶衣实现其梦想的地方。所以当蝶衣发觉在现实生活里,他与师哥没有了以往那种亲密的感觉时,他宁可选择以虞姬的角色来结束他的生命,做一场真正的“霸王别姬”。

第三,年华老去,不能接受。

蝶衣选择自杀,因为他是曾经那么芳华绝代而又颠倒众生过。由此可见,主角二人的感情根本无法走出《霸王别姬》这个典故,是最合理和最具戏剧性的处理!

张国荣为什么替换霸王别姬(蝶衣为什么选择死亡)(2)

自刎:命定的艺术,残酷的浪漫

在小七看来,蝶衣的疯魔、自恋、人戏合一都注定了,蝶衣的结局必然是活在戏里。

而现实中的戏却早已走向灰败,梦该醒来,可以蝶衣不愿,他只好选择自刎于戏中,将生命深深嵌在梦里。

因此电影的结局不仅仅是最合适的,更是注定的。

小说固然给予了蝶衣另一种际遇,不过我又觉得这样的结局不见得是最合适的结局。

原小说的结局是社会背景下的不得不,现实之残酷,际遇之玄妙,就在那寥寥几笔间。

而电影的结局是人性的不得不,更有人味,更有艺术性。

在蝶衣的形象塑造上来看,这个角色也因为生命的 这一绝笔而显得更为可爱。

此外这样的结局更使得电影的底色不仅仅是现实,更有浓重的浪漫。

我实在无法想象没有了梦的蝶衣是什么样,或许连断壁残垣都没有了吧,主动走向死亡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吧......

张国荣为什么替换霸王别姬(蝶衣为什么选择死亡)(3)

(本文截取了哥哥张国荣讲座的一小部分,讲座中还有很多包括电影《胭脂扣》、同性恋角色的演绎等很多精彩内容。若对该讲座有兴趣,可私信“讲座”给小七,获取讲座整理稿全文哦)

下期预告:张国荣加陈凯歌,不只有霸王别姬。关注我,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