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气息中秋节完整版(乡村纪事之中秋佳节)

乡村纪事之中秋佳节

姜宝兵

中秋之夜,一轮圆月渐渐升了起来,像一个银盘高悬在天幕上。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倾泻,给大地万物披上了银灰色的纱裙,呈现出朦朦胧胧的美。透过朦胧的月光,沉思在轻柔朗清的月光下,与月光轻盈慢舞,与月光皎洁相映,发现这平静如水的夜晚竟是如此美丽。

乡愁的气息中秋节完整版(乡村纪事之中秋佳节)(1)

在乡村,一年四季中的节日,除了春节,就要数中秋最为热闹了。中秋时节,农人们刚刚秋收了,家家的粮仓秉实,钱袋里也有一些盈余,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传说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中秋是一年中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夜晚。月中嫦娥玉兔的传说从古至今,不知激发了多少诗人的感慨,写下了多少绝世佳句。苏东坡在中秋之夜忆弟子由,因而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你举杯邀月时,也许,那忧愁烦恼会全部融入那皎洁的月光之中。

乡愁的气息中秋节完整版(乡村纪事之中秋佳节)(2)

孩童时盼过中秋节,因为过节时不仅可品到诸多果品,也能尝到平时难以吃到的月饼。在小时候农村集市上,根据制作工艺,月饼分为酥皮和印模两种。酥皮月饼由一层层薄面皮叠起,擀制烤干而成,非常酥柔,八个月饼分四摞包装成一包,下垫一方红纸;印模月饼是用模子磕出来的,上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图案或“合家团圆”等字样,有红糖馅、白糖馅、冰糖馅、枣泥馅、豆沙馅、玫瑰馅、五仁馅等。如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月饼已不是奢侈之物,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但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过去传统的村头集市散装月饼。经历了现代科技的洗礼,城市扩张,身处钢筋水泥丛林,却也更加寄思于那一份乡愁……

故老相传,八月十五夜吃月饼,最早是在南宋,虽然那时品类不是很多,不像今天品类之盛,繁不胜举,至少在那时已有月饼。在民间,大家以月饼相赠,有一种寓意,就是取月饼为团圆之意。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师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杀鞑子”。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民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儿时的记忆,中秋节就是于破旧的院中央的老树下,笨朴的农家饭桌上摆上几块月饼,那种核桃仁与冰糖等杂在一起的馅料,加上几个苹果,一盘花生,父母亲端坐,孩子们围拢一起。月光下,一家人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与过春节相比,中秋节虽然也庄重,但少了许多诸如必穿新衣、不得在神主前嬉闹等等规矩,倒多了些清静安逸。

那时的农村院落,或整个乡村,有一份如今难以体味的纯净,要是天气晴朗,月亮真真切切,好像能触摸到,空气中弥漫泥土的腥香味,因为此时正是农忙接近尾声的时候,沉浸于内心的既有丰收的喜悦,亦有由劳碌转闲适的放松。

中秋夜的村庄是美丽而温馨的。如水的月光泻进村庄,被一段段院墙、一座座房屋裁剪成一条条、一块块,铺在院子里、街巷中,把院子、街巷映得发白。月光照在房屋上,房屋更显静谧、安详。院子里、街巷中,高高低低的榆树、槐树、枣树披上了银纱,满树璀璨,将自己清晰的阴影投到地上薄薄的银毯子上。

现在,每到中秋,总还时常怀想起儿时的中秋。那时,日子虽然有些苦涩与清贫,却充满了真实而简单的快乐与温暖。而今,中秋节已被定为法定节日,远在天边的游子,远在天边的亲人,都可以借现代交通便利,只要你愿意,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轻松欢快的回到家里,与亲人共度节日,欢庆喜悦,幸福温馨,共度月圆之夜,赏月与吃月饼之幸福,尽赏月圆月满,饼圆人圆,花好月圆。

乡愁的气息中秋节完整版(乡村纪事之中秋佳节)(3)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

博客 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