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临写讲解全集(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

本文字数:1500左右

阅读时间:3~4分钟

一、学好左中右结构的态度

汉字形态万千,尤其结构问题更是非常的复杂。要想掌握好结构,则必须在书法方面下很大的功夫,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给予足够精细的研究才能逐渐摸索到规律。

然而我们无法将所有汉字都进行讲解,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有一句话要说,要学好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要用“巧力”,要想办法掌握“规律”这样子才能快点将本领学到手。要是真的一个一个不假思索,去把所有东西都过一遍,我反而真的觉得这可不是个聪明的做法了。

二、左中右结构的定义及特点

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九成宫碑》里面“左中右结构”的字。这种类型的字在书法中称为“三排”,很容易理解,犹如三个人排列站在一起,谓之“三排”。

请注意,“左中右结构”的字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中间都比较高。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字例:

三、正文详解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双人旁”的字,从“双人旁”讲起吧,欧体中的“双人旁”第一笔是个短撇,而且这个撇略走平势,角度不能太倾斜,最关键是第二个撇的写法,这个撇起笔略藏锋,顿笔稍重,很关键的地方在于起笔位置——处于第一个小短撇的中间正下方,不偏不倚。竖可以跟上面的撇接着,也可以不接着。

“征、微”这两个字都是一种古写,文征明写名字的时候常用这个“徵”字,另一个是“微”的异写,其实还有另一个写法,这里就不多讲了。这两个字中间都有一个“山”字,稍微眼睛尖一点的人就很容易看到,“山”中竖写得老长老长的,这个比例远比平常我们写“山”字要长得多。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就为了拔高中间的部分,你自己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把中间的竖缩短,这两个字一定显得很难看。

九成宫醴泉铭临写讲解全集(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1)

接下来还有诸如“仰、卿”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个特点,就是中间部分都比较小,横能说明问题。欧阳询在处理这类字的时候,都把中间部分安排在上方,争取能与左边的偏旁部首齐平。但是要关注的是,这个不全是绝对的,有时候会比左边偏低一点,比如“仰”。不过你也可以动手去尝试处理一下,将中间部分放低一点,相信你会有最真实的体会,因为低下来并不好看。这个“卿”字是一种异体写法,将左边变成一个“撇提”,不仅如此第二笔也变成一个末端带钩的笔画,这个笔画由于原本是撇,现在只是带个附钩而已,因此没办法称之为“竖钩”,也没人给这个笔画起名字,如实在要叫,估计可以叫“撇钩”吧,哈哈

九成宫醴泉铭临写讲解全集(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2)

最后一种是中间本来就比较长的字。抱歉,我在这块碑里面实在找不出其他能够说明问题的例字了,因此便以这几个字作为结尾。

“澈”,这个是“澈”的异写,如果不对书法有所研究,怕是不容易认识这个字了。这个字中间的部分就比较长了,无所谓拉长某个笔画,亦或是往上挪位置,因为它本来就甚至比左边、右边更长了。

这个看起来有点意思,除了上文说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阳询一反常态,将底下的“月”左边处理成一个撇,这种处理手段在欧体楷书中是非常少见的,欧楷中处于底部的“月”,左边都会处理成一个“垂露竖”,像这种写法是比较少的,笔者仅记得“膺”字也这样写的……

九成宫醴泉铭临写讲解全集(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3)

“激”也是中间长过两边的字,中间的“白”撇要比较直立,外框要写瘦,上开下合,底下的“方”可以少写一点,变成“万”字,这并不是错别字,是古已有之的。

“谢”中间的“身”也是比左边的“言字旁”还要长,但是长不过右边的“寸”。这里要稍讲一下“言字旁”的写法,除了5个横都往上斜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最上方的“点”要对齐底下“口”横折之中的“折笔”。还有就是“身”左短竖不是竖直的,而是略向右斜。靠两个长竖来拉正整个字,可谓平中见险绝。

九成宫醴泉铭临写讲解全集(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4)

“瑕”也是一种异写,此字也是中间比左边长,但是长不过右边的字。这个字横画众多,因此要特别留心横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上3个类型的“左中右结构”字,我们可以总结一个规律,虽然这种类型的字,中间占的比重稍轻,但是长度却不会因此有所减少,反而是高瘦并保持中立。如果三个部分都一样高,没有起伏就会显得板滞,因此需要使形态错落有致。

#书法爱好者# #书法# #练字# #毛笔楷书# #传统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