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判死缓呢(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人两年后怎么样了)

古代有没有死缓?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死缓制度,但是却有跟死缓非常相似的监候秋审制度,古代的死刑其实也要分两种,一种是“立处”,顾名思义就是“马上处决”,这种方式对待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十恶不赦、作奸犯科的犯人。


为什么要判死缓呢(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人两年后怎么样了)(1)


而监候秋审制度是什么呢?它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死缓”,所有“监候”的案件都会安排在霜降之后,冬至之前交给皇帝复审,而复审有四个结果。

第一种是“情实”。情况属实,给皇帝过目之后,皇帝批个准,就可以马上处决了。


为什么要判死缓呢(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人两年后怎么样了)(2)


第二种是“缓决”。缓决是犯人犯案可能是由于过失造成的,或者不是恶意杀人案件,所以可以缓期到第二年,重新进行“监候”。

第三种是“可矜”。意思是如果犯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病的病,残的残,出于人道主义,可以免除死刑。

第四种是“留养承祀”。这一条完全是“独生子女优待”,意思是家里爸妈年纪大了,又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继承香火,所以鞭打一顿就可以放回家去了。

而现代的“死缓制度”与“监候秋审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死缓是在最终的判决下来后才开始执行的,但“监候秋审制度”是在最终判决前执行的。

死缓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恶劣,影响极为坏的犯人,如果应当判处死刑的犯人,不是必须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缓的全称就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为什么要判死缓呢(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人两年后怎么样了)(3)


因此,死缓的适用条件有两个。

  • 罪行重大,应该判处死刑。
  •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这第二条,不是必须立即执行,也就是在案件过程中有其他的“自首情节”、“非预谋杀人情节”、“其他人唆使情节”等,都可以作为适用死缓的理由。

判死缓后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被判决死缓后,有一个缓刑考验期,在这个考验期内,要看犯人的具体的表现,适用于以下四种结果:

  • 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故意犯罪行为,则改判无期徒刑。

  • 如果在考验期内有故意犯罪行为,而且情节恶劣,则立即执行死刑。

  • 如果在考验期内有故意犯罪行为,情节不是很恶劣,那么死缓的考验期要重新开始计算。

  • 如果在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则改判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为什么要判死缓呢(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人两年后怎么样了)(4)


死缓是中国特有的刑法,只有中国才有死缓,死缓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除了惩罚之外,它也警示了很多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