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的未来发展(记者手记拉索世界第一)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这是一系列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有着充满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几乎无解的世界顶尖难度。精心勘探、用心钻研、开山凿洞、飞天下海,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如今的大国重器。

9月26日起,封面新闻推出“大国工程我来建”系列报道,对世界上最灵敏的宇宙线探测装置拉索进行了报道(《5年造出“火眼金睛” 他们在海拔4410米无人区探索“宇宙地图”》)

库拉索的未来发展(记者手记拉索世界第一)(1)

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拉索也是。每个大国工程的背后,不仅有着当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更凝聚着历史上许多前辈的探索成果。

1949年,以研究高能物理粒子为目的,我国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那时,以张文裕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宇宙线研究者归国后,着手在云南东川的落雪山上建立实验室,使用传统的云雾式探测器进行研究。不过到了20世纪70年代,实验室才进入“可用的状态”,此时大型加速器也已经成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主力了。

20世纪80年代末,第二代探索者接力,开始申请启动西藏羊八井探测站建设,与合作方日本相比,“实力”有些悬殊。当时,日方投入的科研费达到约四千万日元(相当于当时200余万人民币)。“那个时候我们整体处于学习阶段,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探测设备,但我们有年轻的队伍和优良的站址。”拉索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工程经理曹臻回忆,中方负责羊八井基地建设,日方则提供阵列设备。1990年元月,拥有45个探测器的羊八井一期小阵列和羊八井观测站初步建成。当时,日方几乎主导了整个科研活动。而且长期以来,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没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所有的运营都由科研课题承担。

通过之前合作中的学习和成长,在2000年时,我们就迎来了‘平等’的合作,意大利国家核科学院(INFN)与高能所合作的羊八井ARGO项目。这次,无论是从建设到研究,双方不管是在经费,还是研发人力的投入,以及最后科学论文的完成发表上,都按‘1:1’的比例合作分配。

70余年的探索,才造就如今的拉索。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拉索项目的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地方,实际上有一个更大的宇宙的存在。王玉东告诉我,所有的广角切仑科夫望远镜都是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误差不超过0.1度,这句人们耳熟能详文艺句子,如今正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实践着,相信在未来,人类诸多浪漫梦想,也终会有个科学的归宿。

祝他们45度角仰望天空顺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