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gdp增幅(用故事说GDP)

十年gdp增幅(用故事说GDP)(1)

故事一:A村在山区,虽然户口上的人口有好几百人,但平时只有几个老人在家留守,种点自己吃的菜,村里的GDP很少很少。仅从报表数字看,是典型的贫困村。但进A村一看,却是家家高档别墅、户户高档汽车。原来A村有做石匠的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现在村里的人不是开发商就是包工头,项目遍及北上广深杭,村民的实际收入好得很。

因为GDP是按地域统计的,地域不会动,但享受GDP的人是会流动的。GDP的高低,着重表示的是区域经济活力,并不完全代表这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人户分离”比较突出的地区,生活水平还得综合考虑流动人员带进和带出的GDP数量。

故事二:B城市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十五年前售价100万元,如果假定建设使用的所有材料都是本地生产的,那么这套房子的GDP就是100万元;现在B城市同样面积的住宅售价涨到了1000万元,那么新建这套房子的GDP就变成了1000万元。房子面积没有变,也就是实物量没有变化,GDP却增长了10倍。

因为GDP不是按实物量统计,而是按交换价格进行统计的。同样一套住宅售价上去了,GDP就上去了;同样一辆汽车,售价下来了,GDP就下来了。而我们通常衡量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用的是实物量。去年每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平方米房子,如果今年每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1平方米房子,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收入在增长,反之,若今年每个月的工资只能买到0.9平方米的房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在下降。这是按交换价格进行统计的弊端。

故事三:C地区以轻纺工业为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员工从纺纱、织布、印染到生产成衬衫,而 D地区只有一万人或几万人生产高端机器设备,两个地区的GDP基本相等。表面上看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但实际上不论是人均收入、人的劳动强度、还是地区的竞争实力、长远发展后劲都存在天壤之别。

难以体现经济结构和核心竞争力是纯粹以价格进行统计的又一弊端。

故事四:拆一栋房子会有人得到收入,产生GDP,建一栋房子也会有人得到收入,产生GDP。一条公路质量很好,二十年不用重修,只在修建时产生一次GDP,而质量很差,年年都得修,则年年产生GDP。同样的,经久耐用的产品可能几年或十几年才需要更新,产生的GDP就少;而质量差的产品一用就坏,经常得买,产生的GDP就多。

把浪费计入GDP,是GDP统计体系最大的弊端。

名词解释: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成果。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或是一年,或是一月)总共赚了多少钱。价格体系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钱的数量,而且这些钱也并不一定就是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人的,同样的GDP也不代表同样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搞清楚了这个前提,就不至于对GDP数据出现大的误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