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变重者可能引发哪些症状(体内有疾颈椎先知)
“医生,您就是我的救星,太神奇了,我怎么没有早点遇到您,瞬间感觉换了个人,太舒服了。”
2个案例分享昨天遇到一位来自产科的高龄产妇,44岁的李女士生产完孩子之后,可能躺的时间太久,这几天饱受颈肩背部疼痛而就诊。
据她介绍,最近3天以来,吃不好、睡不好,上半身完全是僵硬状态,没法做头颈部的旋转等活动,只能靠转身来代偿。
评估时,发现她的确颈部的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一动就疼得嗷嗷叫,为此感觉她整个人很焦虑,和她说话时,只能看见脸部的痛苦表情。
经过精准评估结束,几分钟的治疗,开始大声地说道,文章开头的话,整个治疗区的人都过来围观;也就在此时,旁边还站着一个特殊的病人,他是来自内分科的会诊患者,等待我的治疗。
这位患者为什么说她特殊呢?他是我在医院内“半路捡到”的,我去住院病区看一位VIP患者时,恰巧遇到他在咨询一位进修老师病情,于是让我帮看一看。
看了他手中的核磁,上面可以明显看出颈5-6椎体错位,跟他解释了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哪些症状?患者立即告诉我,所说和他的症状基本吻合,但感觉他还是半信半疑;因为他看了很多科室,特别是骨科告诉他可以做手术,毕竟有间盘的突出。
由于我还得忙着处理其他病人,没有说太多,建议他可以到门诊来找我,尝试处理看看,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他还真来找我了,刚好看了我处理产妇的后半个治疗过程。
了解他的情况得知,是左肩疼痛、颈肩僵硬、含胸、小指麻木,一直在医院各科室咨询、诊治,没有得到改善,整个人特别焦虑。
经徒手评估后,给予治疗处理后,症状改善了很多,离开前向我很客气地说了声“谢谢,明早8点要预约”。
其实,正因为同一天遇到2个相似的案例,我深有感触,不是要告知大家我的经历有多么精彩,而是替深受同样疾苦的患者朋友焦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疼痛人群太多,当他们出现症状时,只能来医院就诊;但是就诊什么科室呢?看什么大夫呢?做什么检查呢?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只能盲目地去选择尝试,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是有一些相关科普知识供大家去了解,我相信很多人不会在求医的道路上绕圈子,可以少遭一些疾病带来的痛苦。
接下来,孔医生就和大家聊一聊相关的健康常识,但愿对各位有帮助!
6种常见手麻、疼痛表现,您知多少?一般颈肩处的疼痛、僵硬,常规先考虑颈椎问题引发,毕竟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手麻等症状。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手麻时,很有可能是身体内的神经发出求救信号。
1.头昏、眼睛看东西模糊、后枕部疼痛:
在后脑勺、耳朵两侧区域出现疼痛、胀痛,不敢吹冷风;或是不敢晒太阳,不然头昏;整天眼睛模糊,视物不清。
这些症状的产生,很可能是枕骨、第1-2节颈椎出现问题,造成椎动脉卡压引发供血不足,或是颈1、颈2神经受卡压所致。
2.肩膀上方肌肉紧张、僵硬、疼痛:
这个位置的僵硬、疼痛,主要见于一些经常低头、久坐的青、中年人群,很多人会认为是此处的肌肉劳损,其实它和颈3神经受卡压有关,主要是颈2-3节段椎体出现问题所致。
3.肩部、肩胛骨缝及上臂外侧疼痛:
在肩膀区域、手臂外侧缘疼痛,尽量不要单纯去考虑肩关节,特别是有刺痛或麻木感时,可能会引发举手、上抬困难,不能完成梳头、穿衣等动作。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是颈4-5节段出现问题,颈5神经受卡压所致。
若是出现肩胛骨缝里边疼痛,不要引起考虑是肩胛骨周围劳损,很可能是颈3-4、颈4-5椎体节段出现问题,卡压颈4、颈5神经所致。
4.前臂桡侧、大拇指麻木或疼痛:
如上图所示,可能还会存在肩胛骨疼痛,伴随从颈部沿着肩膀、上臂放射到前臂外侧、拇指食指区域麻木、刺痛;这样的症状可能是颈5-6颈椎节段出现问题,卡压颈6神经所致。
5.食指、中指区域麻木:
只要有中指的麻木或刺痛,一定不能忽视可能是颈6-7节段出现问题,卡压颈7神经所致;当然往往只有中指麻木的情况很少,一般都会伴发手臂、食指或拇指出现症状,多合并颈5、颈6神经受累,需要考虑多节段问题。
6.无名指及小指尺侧麻木、刺痛:
上臂及前臂的内侧到小指、无名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分并指没有力气;多是第7颈椎与第1胸椎节段出现问题,卡压颈8神经所致。
这种情况多见于在颈后部有“富贵包”的人群,女性比较多见,如下图所示:
以上所说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很多人去医院会拍摄颈部核磁共振,一般都会报椎间盘突出等,但是对于保守治疗意义真不大,最常见就是贴膏药、吃止痛药等,最终也不见疗效。
所以,大多数人看骨科,却被建议手术治疗!至于如何,自己可以去打听,不做过多阐述,但提醒一句是手术就有风险。孔医生建议,对于这类问题,最直接是先拍一张颈部X片,即可以帮助准确定位诊断,若有需要再拍核磁是最佳选择。
特殊情况不可忽视当然,以上介绍的症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和颈椎脱不了干系;但是在一些手麻或疼痛上,还是会有少数的特殊案例,也不能大意,比如有部分人的手麻,可能是脑中风、糖尿病引发,也有一些疼痛可能是肿瘤、肩部疾患引发。
总之,疾病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都可能不一样,先在排查普遍现象的同时还不能疏忽特殊的问题,这个和接诊的大夫经验有着直接关系。
总结在积极认识一些关于健康科普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您出现问题时,如何有方向就诊;同时治疗的效果在于精准评估定位及分析问题,并不是医生有多么神奇!
作者寄语:
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您觉得有用、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