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意隽永)

各种各样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意隽永)(1)

诗歌本来是不长于说理议论的,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却以深刻隽永的思想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究其原因,正是诗人在质朴直白的字句间,在均等分行的诗节里,在对称有序的诗韵中运用了多种辞格,才使得这首短诗成为说理诗的典范

对比——结构诗作全篇

  全诗共七节,每节都用到了对比。第一节对比评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生死价值,第二节对比两种不同的人对待人民的情感态度,第三节对比两种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第四节对比两种不同的人所持的人生观,第五、六、七节顺承二、三、四节的意思,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的不同命运、影响和结局。

  诗人运用对比可谓匠心独具。根据诗的内容,诗人完全可以打乱诗节的现有顺序,排列成为①一/二、五∥三、六∥四、七,为何要采用现有顺序呢?即②一/二、三、四∥五、六、七。从两种诗节排序的结构划分来看,就知道诗人的匠心了。

  结构①显得内容分散,构思一般。如果把“二、三、四”节看作是列举两种人的“行为”的话,那么“五、六、七”节则可看作是两种人的“结果”了。于是在每小节对比的基础上,则又构成了一组复合对比。这样结构②就从整体上增强了对比的力度,其鲜明性自不待言,而且还又构成了排比,显得诗行整齐、有序、有势,增添了诗作的语感美。再加上化结构①的显性诗意承接为结构②的隐性诗意前后对应的结构格局,诗作的结构更加严谨。是双层对比形成了《有的人》最为明显的艺术特色,表达了诗人对两种不同人的鲜明爱憎。

假悖——成就名言警句

  所谓“悖”,就是违背事理,就是矛盾。假悖则是在“悖”的形式里,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诗的第一节就成功地运用了假悖这种方式。人活着怎么说是死了呢?而人死了却怎么说是活着呢?这看来是太不合事理了,太“悖”了。仔细想想,觉得似乎又合乎事理。不是吗?有的人虽然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有的人虽然死去了,但却活在人们的心里而永垂不朽。诗人正是运用了假悖的方式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的人生价值,进行了对比定位评判。

  第一节诗作为全诗的总纲,统领以下六节诗。诗作一开始就在通俗明白的诗句中,集中运用对比、回环,假悖三种方式,提示读者从生死这一对立矛盾的形式里生发警策而辨证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这不能不令人折服诗人造语的精辟,成为广大读者经常引用的名言警句。

化用——凝聚鲁迅情结

  化用就是不留痕迹的模仿,套用别人所用的语句。诗中好几处就用到了化用。第二节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就是化用了鲁迅的《自嘲》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诗人写下《有的人》就是为了纪念鲁迅,怀念鲁迅,化用鲁迅的诗句,则更能表现鲁迅的精神风范,抒写对鲁迅的颂扬之情。

  第三节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第六节中,“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则分别化用了鲁迅《野草·题辞》里“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的句子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采用化用比直接援引原文语句显得自然而富有表现力,再一次地抒发了对鲁迅和像鲁迅品质一样的人的歌颂之情。

摹状——突现两类“形象”

  摹状是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等直接描摹出来。

  第二节中,诗人对某一类人着一“骑”字和采用“呵,我多伟大!”这一典型的语言描写,就绘声绘形地把他们对人民作威作福,专横跋扈的淫威和恬不知耻,是非颠倒的丑恶嘴脸生动的描绘了出来,激起了读者对这类人的满腔憎恨和厌恶之情。

  而对另一类人则着一“俯”字,便把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高度凝练的表现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仰之情。

  在第五节中,依然从形象着笔,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伟人”,终被人民推翻,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那些“给人民作牛马的”人,他们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却永远为人民所铭记,所怀念。

反复——明朗“有的人”

   “有的人”作为诗题先后在诗中反复了八次。诗中只是列举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至于到底是些怎样的人,诗人并没有明确的写出来。也就是说诗中写得较为含蓄,要将含蓄变得明白,诗人只有采用反复的方式来突出强调“有的人”,从而引发读者去作拓展的深层思考,不难看出“有的人”就是如下所指的这样一些人:压迫人民的人,反动统治者,鱼肉人民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遭人民憎恨的人,妄想流芳百世的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大众痛苦之上的人,造福人民大众的人,大公无私的人,廉洁奉公的人,受人民爱戴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处处为人民着想的人,等等。这正是诗人在反复“有的人”的过程中,所要读者明白的内涵和外延。

诸多辞格的综合运用,将说理和抒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有的人》的一大艺术特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