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很普遍吗(肠息肉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一提到肠息肉很多人会联想到可怕的肠癌,一旦人生跟肠癌搭上关系,那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每日惶惶度日。其实肠息肉≠肠癌,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肠息肉更准确的说应该叫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因为人类的小肠几乎不生息肉,大肠是产生和储存粪便的场所,所以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使大肠受损。结直肠息肉其实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它是一个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来的隆起的赘生物。它底下分好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属腺瘤性息肉和炎性增生性息肉。那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
腺瘤性息肉:跟很多疾病一样,结直肠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实仍是不清楚的,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有很多研究证明了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发现了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加以干预,如生活习惯的调整,饮食调整,以及对息肉的摘除,若干年后这个息肉很有可能转变为无法可逆的癌症。但是这个年限无法估计,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基因和细胞,现在得出的大致结论是个数越多,息肉大小越大,则要越早处理,相对的,假如个数很少,或者大小小于1cm甚至小于0.5cm,则如果不当场摘除,1-3年后也是可以再处理的。当然,没人想在身体里放这么个定时炸弹,所以要是发现,当机立断即可。
息肉摘除之后是否已经已除后患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息肉的产生除了生活习惯,和个体基因遗传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只要个体还在,息肉的易发因素仍在,所以切不可觉得万事大吉。息肉在结肠内镜下摘除后,在3-6个月内重新进行次结肠镜检查,来随访是否有新息肉的增生,另外也是检查是否在上次内镜中有遗漏的息肉。随访后如果发现肠道内无异常,那可在3-5年后再行结肠镜检查,3年之后又3年,肠镜检查需要常伴左右。
炎性息肉: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是炎性息肉,这种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肠黏膜上皮的肿起。但是这类息肉是没有癌变倾向的,随着炎症的控制,息肉可慢慢自行消除,无需额外处理。
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为10%左右,这种息肉一般直径都小于5mm,并且可以保持大小不变,更不会癌变,所以可以不加以处理。但是由于他们在外表上与腺瘤性息肉不能区分,所以一旦发现常常也是将其切除,如果最后的活检报告提示为增生性息肉,那就可不用像腺瘤性息肉那样3年之后又3年了。
结直肠息肉发病隐匿,大多数息肉并无任何自觉症状,几乎都是在结肠镜检查下无意发现的。所以对于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的普查是发现结直肠息肉最重要的方法。对于45岁以上的人群,不管是否有无任何症状,都是建议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畅然后半生。
还不想去检查一下吗? 单选
0人 0%
想
0人 0%
不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