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

杜甫

一、韦杜源流

现在长安县的韦曲街道、杜曲街道,其得名,与韦姓、杜姓有关。韦曲、杜曲,在唐代是韦杜两家贵族世代聚集居住的高尚住宅区,名震天下。

韦杜两家,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欢喜冤家,自古以来相爱相杀,最后到唐代,成为携手共进、休戚与共的两大豪门。

先来看看两家的历史。

先说姓氏韦。现在猪肉涨价,说明养猪是一门大学问,一项大事业,不容小看,在中华历史上,养猪事业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同盟时期,今河南滑县一带,就有豨韦国,专门负责养猪。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韦氏为彭祖之后。黄帝之孙颛顼,颛顼曾孙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之子彭祖。《竹书纪年》记载:夏同盟时期,彭祖曾孙伯靡,杀篡位的寒浞,帮助夏部落酋长少康复国,少康封伯靡之子元哲于韦,建立国家,其国被称为豕韦国。

豕韦国是以前的豨韦国的继承者,仍然以养猪闻名。元哲建立了豕韦国的彭朝。

元哲是姓氏韦的始祖。

夏同盟酋长孔甲,命帝尧的后裔刘累养龙,称为豢龙氏,因刘累有功,遂废豕韦国彭朝,将豕韦国改封刘累,建立豕韦国刘朝。

刘累是姓氏刘的始祖。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2)

刘累

后来刘累养龙失败,逃跑。孔甲又废豕韦国刘朝,使豕韦国彭朝复辟,封元哲后人为豕韦国国君。

商王国兴起后,彭祖后裔的大彭国,联合同宗同源的豕韦国,联手对抗商王。商王国中后期的商王武丁在位时,出动重兵,灭大彭国和豕韦国。武丁将豕韦国改封刘累后人,豕韦国刘朝复辟。

豕韦国彭朝子孙民众逃到丰水一带,依附周人,他们以韦为氏。

周武王伐纣时,韦氏后代韦遐从征,灭商有功。周王国建立后,国王周武王封韦遐为伯爵,迁于故地韦,在今河南滑县,建立韦伯国,国君韦遐,称“韦伯遐”。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3)

武王伐纣

豕韦国刘朝灭亡,其子孙民众逃往老祖先帝尧的老家、今山西一带。

周王国后期,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后代又迁到今山东邹城。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韦氏在唐代以前源流少,于南北朝和唐代繁盛。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建立豕韦国的元哲为始祖。

汉元帝在位时,任命原籍邹城的韦玄成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封侯,于是,韦玄成举家迁居京兆郡杜陵县,子孙繁盛。三国以后,韦氏发展成为首都京兆郡的名门望族。

诸韦世居于此地,唐时得名韦曲,即韦渠。

再说姓氏杜。他们是帝尧的后代,豕韦国刘朝灭亡后,其子孙民众逃往老祖先帝尧的老家山西,建立唐国。周成王时期,把位于现在山西的唐国刘氏君臣民众,迁到首都丰镐附近的杜,建立杜国,而把自己的弟弟叔虞封在唐国,唐国后来改为晋国。

或者可以更直接地说,唐国刘朝改为唐国姬朝,后又改为晋国。

而姓氏刘的子孙民众,则是先后建立了三个国家:豕韦国、唐国、杜国。

先后三国,分别位于现在的河南、山西、陕西。

《国语·晋语八》记载,姓氏刘,“自虞以上为陶唐氏 ,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在周为唐杜氏 。”

周宣王时期,作为周王国朝廷大夫的杜国国君杜伯被诬陷杀害,杜伯的子孙,一部分留在杜国,以杜为姓氏;一部分投奔其它国家,其中,杜伯的一个儿子隰叔逃奔晋国,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其子孙遂为士氏,后食邑于范,又为范氏,因此,杜氏、士氏、范氏、刘氏,同宗同源,刘邦即士氏后裔,也因此,汉朝初期,颇有晋国气质。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4)

杜伯劝谏周宣王

春秋初期,杜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687年,秦武公设置杜县,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的东南部,即现在西安的南三环东段那一带。公元前65年,因汉宣帝刘询筑陵于该地,遂改名为杜陵县。

首都长安城的城区行政管理,由长安县负责具体实施管理,而杜陵县,则位于长安县以南,亦即城南。汉代以后,长安县一分为二,分为长安县与万年县,长安县管理长安城西半城,万年县管理长安城东半城,至于城南的杜陵县,则为长安县、万年县所瓜分。汉宣帝的杜陵位于今西安交大以南。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5)

杜陵,位于南三环以南、曲江新区以东

万年县在以后的朝代改称咸宁县。

长安县、咸宁县,分别管辖西安城的西半边和东半边。

隋唐时期,杜家贵族世居于此,得名杜曲,亦即杜渠,同时,也有不少杜家人士从这里散居全国其它地方,如杜甫的家族。

至此,古代河南豕韦国两朝交替的韦杜两家,在唐朝都城长安,重新相聚了,并且,成为唐代的名门望族,名人辈出。

在唐代,有时也将万年县称为杜陵县,以显示该地历史悠久。

二、韦杜豪门

韦曲、杜曲,在唐代盛名远扬,杜甫的《赠韦七赞善》诗曰: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并且,原注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言说其尊贵。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官话为河洛话,接近现在的闽南语,唐末五代大乱,唐人南下,将当时的中原官话带到福建一带,形成闽南语,故此,唐诗应为河洛话发音。

韦曲、杜曲不仅在唐代有名,在后世也仍然有影响,南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词曰: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接下来说说南北朝至唐朝的韦姓、杜姓名人,堪称是文臣武将英杰辈出。

三、姓氏韦

韦睿(442-520),字怀文,原籍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齐末为上庸太守,南朝梁武帝时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因其多次率军大败北魏军,被魏人称为“韦虎”,指挥果断,谋略过人,南朝名将。

韦孝宽(509年-580),名叔裕,字孝宽,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南)人,北周太傅,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名将,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与东魏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546年,东魏高欢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处于劣势,但他运用地形和战术全力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余日,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亡。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役之一,原本较弱的西魏,经此战后,彻底粉碎了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6)

韦孝宽

韦皇后(?-710),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其子为懿德太子李重润,女儿中以安乐公主最为著名。705年,中宗复位,韦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庙道观。710年,中宗病故,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后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

韦见素(697-762),字会微,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韦凑之子,第进士,袭父爵,授相王府参军,746年,迁吏部侍郎,后安禄山反,从唐玄宗入蜀,至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杨国忠被杀,韦见素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有人喊道:“勿伤韦相公”,才得活命,后自蜀中奉命送传国玺及册命,来到灵武,唐肃宗出城恭迎,后拜尚书右仆射,授太子太保,加开府仪同三司,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有子韦谔。

韦应物(737-792),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唐代宗至唐德宗年间,他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常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生意盎然,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又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后期改作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景如画,颇为后世称许。

韦庄(836-910年),字端己,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唐末五代前蜀诗人,唐末进士,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任前蜀宰相,谥文靖,著《秦妇吟》长诗,反映唐末乱世状况。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7)

韦庄的惊世名句“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首都长安陷落后的惨烈状况

四、姓氏杜

杜预(222-285),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8)

杜预

杜如晦(585-630),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杜审言(645-708),襄州襄阳县(今湖北襄阳)人,原籍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祖父,有《杜审言诗集》传世。

杜甫(712-770),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原籍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环(生卒不详),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旅行家,751年,随高仙芝在中亚塔拉斯与阿拉伯军队作战被俘,其后曾游历西亚、北非,成为首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762年,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9)

唐军力战阿拉伯军的中亚塔拉斯会战

杜佑(735-812),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学家,赠太傅,谥号安简。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杜黄裳(738-808),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及第,唐宪宗时期宰相,力主以战争削平藩镇,封邠国公,赠司徒,谥号宣。

杜元颖(775-838),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杜如晦之叔杜淹的六世孙。

杜牧(803-852),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唐朝宰相杜佑之孙,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0)

杜牧

唐末五代,关中大乱,大批韦杜贵族纷纷逃离关中,逃往南方。韦曲杜曲后来又历经金、元、清的统治,人口成份乃至语言,被彻底改变。现在的韦曲杜曲,只余其名,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韦曲杜曲早已毫无关系了,完全两回事。

后世,广西的壮族不少人改姓韦,壮族乃古时百越的一部分后代,壮族姓氏韦,乃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与唐代汉族姓氏韦无关。

最后说说王曲,实际上,韦曲、杜曲、王曲,在古代是指唐长安城以南的三段弯曲的河渠及其附近的地方,王曲历史最早,为汉武帝时围绕汉长安城修建的河渠,称为王渠,自南向北,较长一些,唐时,其南段犹在,称为王曲,与韦曲杜曲并列于唐长安城以南。王曲现在为长安县的王曲街道。

五、民国轶事

韦曲杜曲王曲,历经千年,早已没落,不过,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王曲又在历史上短暂闪现了一段,当时,陕西省是国民革命重镇,“九一八”事变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调入关中,于1935年10月驻扎在西安城南约十七公里处的长安县王曲集青龙岭附近。张学良亲自勘测了城隍庙东南地形,修建了宽敞的欧式住宅,作为他的官邸,占地约十亩左右,坐落在青龙岭 “龙”的尾部,房屋正南面为开阔的三十亩树林,主房为欧式建筑,当地百姓称此建筑为五间楼,各个房子相互连接,围成整体,呈“H”形结构。

官邸建成后,张学良在官邸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王曲集创立了军官训练团,后改为东北军官学校,兼任校长,并亲自讲课,张学良讲完课后,便回到官邸,闲时栽树护花,读书看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要事大多商议于此,周恩来也曾来此,阐明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立场。

1940年前后,国民党黄埔系将领胡宗南驻陕,主持西北军政,兼任黄埔军校七分校主任(因蒋介石长期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为示对蒋的敬重,各地分校长官均不称校长,而称主任),就住在原先张学良的官邸,并将青龙岭改为兴隆岭,而七分校就设在原先东北军官学校,曾在此召开过重要军事会议,接待过华莱士、陈嘉庚以及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蒋方良、蒋孝文、蒋孝武等很多人士。

此外,王曲一带还有蒋介石行宫,名为常宁宫,位于长安县城正南五公里处,雄踞神禾塬畔。常宁宫原为唐朝皇家御苑,后由胡宗南将其改建为蒋介石的西北行宫,现在为西安城南的旅游景点。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1)

常宁宫的园林

七分校在常宁宫东南方向七华里处,现在那里是解放军通信学院。胡宗南在巡理校政之余,慕名来常宁宫游览,深感这里风景很好,地势险要,安全至为可靠,便萌发为蒋介石建造行宫之意,自1940年起至1943年,历时三年竣工,此后蒋介石曾于1943年至1946年间三次来陕在此居住。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2)

常宁宫雄踞神禾原,从常宁宫往南看,视野开阔,可以“悠然见南山”

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与中国为友邦,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毕业于巴伐利亚的德国慕尼黑军事学校,此时正任德国国防军少尉军官,老蒋命令他从德军中退役,改往美国,在美国经过装甲兵短期培训后,回国参加抗战。

蒋纬国回国后,成为胡宗南的部下,驻守临潼,与西北纺织实业家石凤祥之女石静宜小姐相识,恋爱三年后喜结连理,蒋介石和宋美龄作为家长,双双出席他们的婚礼,婚礼就是在常宁宫举行的,后来胡宗南和叶霞翟的婚礼也在这里举行。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3)

常宁宫桂树

附:

位于西安北郊的大华纱厂,曾经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企业。大华纱厂经理石凤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国西北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石凤祥是湖北孝感人,民国初年,他留学日本,在京都高等工艺学校机织科学习纺织专业,回国后,经过一番历练之后,在河北建大兴纱厂,任厂长十年。

抗战前夕,华北形势紧张,1934年,石凤祥赴西北,在邵力子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安城北购地一百二十亩,建大兴二厂,后更名大华纱厂,其品牌产品“雁塔牌”细布誉满西北、西南。

为了培养纺织人才,石凤祥在抗战期间撰写了《棉纺学》专著及《纺织业与抗战建国》等论文。

石凤祥与在陕的党国高层人士交往密切,常在家举办舞会。1940年,石家舞会,胡宗南参加,当时驻守临潼、任胡宗南部某步兵营军官的蒋纬国也参加了,认识了石凤祥次女石静宜,石静宜当时就读于西北大学,两人结识并恋爱。于1944年12月23日在王曲中央军校第七分校附近的常宁宫结为连理,石凤祥与蒋介石成了亲家。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4)

蒋纬国与石静宜结婚照

抗战胜利后,石凤祥又在河北、湖北扩大业务。

1948年,他将存放在的上海的一部分机器运往台湾,在新竹建大秦纺织厂。

1949年,石凤祥全家离陕入川,后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石凤祥从上海前往台湾。

1953年,石静宜去世。

1957年,蒋纬国与第二任妻子、中德混血的广东女孩邱爱伦结婚,蒋介石为避免刺激石凤祥,特意让蒋纬国将婚礼移往日本举办。蒋邱二人生子蒋孝刚,蒋孝刚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87年完婚,现定居美国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5)

邱爱伦

1967年,石凤祥于台北去世,年七十三岁。

自五十年代起,大华纱厂转为国营,改名为陕棉十一厂,是西北最大的轻纺企业。大华纱厂位于西安城北,与城东的纺织城,城西的咸阳,呈西北轻纺工业三足鼎立之势。1998年,在改制的大潮中,大华纱厂走完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6)

大华纱厂厂区

现在,得名于大华纱厂的太华路已成宽阔大道,并开通了地铁,当年的道北、二马路一带,已经变为宽广的国家级大明宫遗址公园,而位于对面的大华纱厂的原来厂门口位置,也建立了博物馆,记载着曾经的风雨沧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杜牧和李白是不是合称李杜(韦曲杜曲王曲)(17)

位于大华纱厂对面的国家级大明宫遗址公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