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

尺牍往来,往往被当下国人用来指代书信交往,甚至出现在很多正式媒体场合。那么,

尺牍是书信吗?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1)

唐.李嘉祐诗《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这大概是“尺牍”一词最早的记载了, “通尺牍”在这里意思是上奏文书。事实上,在纸张还未发明之前,古人是将言语写在竹简木牍之上,每片约在一尺到三尺之间,因此习惯称之为尺牍。

那么,像尺素、尺笺、鸿雁、彩笺、鲤素、双鱼……至今仍有有十余种对书信的称呼,为什么“尺牍”用得最广呢?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2)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因为尺牍的内涵远不是书信这么简答!

一、 尺牍文化——文人官宦的私语领地,上层社会表达的高级感

尺牍在古代文人官场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融合了文字、书仪、书法之美,体现着书者的才艺、学养和道德风范。

到今天,尺牍文化的内涵,仍然包含三种要义:

其一、尺牍指文体:“少宣长于尺牍,落笔皆有可观。”——元好问《中州集·刘勋》,其代表为明清时期的“絮语散文”,即尺牍小品。具有篇幅短小、趣味横生、怡人性情的特性。也就是说,“借尺牍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同时追求片言居要、墨希旨永的意韵。深为宋、明、清上层社会所追捧。

其二、尺牍指书法。“询初效王羲之书……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新唐书··欧阳询》)。 尺牍书法,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制要求,体现着天道、尊卑、礼仪等诸多规范。 “简之长短,皆二十四之分数,赎皆五之倍数”——王国维《简赎检署考》”。大致上,尺牍书法起源于秦汉,多用篆隶;兴于魏晋,多用章草;唐宋时期,草书为主。至今,这种借鉴自然、流畅而空灵的书法构成形式,仍方兴未艾!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3)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其三、尺牍指书信。真正意义上的书信,是包含了慰问、赠答、送别、论学等范畴,在称谓、平阙、尺寸、字体、材质上均有着严格的规范,也就是当代逐渐消失的书仪。

“书信”作为一个偏义名词来广泛代替尺牍的概念,大概是晚近以降的事。所以,如果以书信指代尺牍,既无法容纳尺牍一词的丰富内涵,也不能体现尺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

所以,真正的尺牍文化,是融合了文字、书仪、书法之美,体现着书者的才艺、学养和道德风范的呈现载体。

二、 幅短神遥——困顿落寞与逍遥自适的尺牍小品

“中国尺牍向来好的很多,文章与风趣多能兼具”——周作人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尺牍”,由三代而至春秋,尺牍由论辩逐渐出现个体的自我抒怀与宣泄,到两汉,尺牍文开始向私人化过。“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生命书写出千古绝唱,至今为后人颂扬!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4)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汉代史学家

魏晋时,尺牍文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呈现出繁艳、悠雅、清峻、悲壮等多种形态。“旅客贫辛,波路壮阔”(成语波澜壮阔的由来)——《登大雷岸与妹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皆为名篇。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5)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

而六朝到唐代,骈文盛行,佳作较少,多言说教、载道之事,少言情,少逸致 。

宋代真正是尺牍文的繁荣期,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将其推向高峰。“语简而情有余”,如黄庭坚在《与德之司法帖》:“午间地炉太暖,欲眠,即过行香厅西斋,对火观书,差觉味胜。恨泥谬,不敢屈煎茶耳。絮遂足用,铅茶碗极烦调护,亦不极须也,聚会待要高使君近信为佳。”可谓是文人书斋闲适生活的一幅白描,观书、煎茶、集会,闲雅风味一览无遗。

到了明清,随着小品文的发展,尺牍文真正出现异彩纷呈的态势,迎来创作高峰。佳作层出不穷。“身穿朝衣,心在烟壑”——汤显祖,“十围之腰,绵于弱柳”、 “故园松菊,宛如隔世”——袁宏道,……至今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近现代,随着社会发展、文学演进和文体功能的衰退,尺牍文已经逐渐消失了。而尺牍也逐渐狭义化为“书信”代称,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可读性的书信文集,如孔令境就主编的《现代作家书简》、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傅雷家书》。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6)

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

历史的远去,尺牍文,也只能走向一种文体的接续与转化,限定在书信范畴。其实,它的生命力远不在此,在另一个维度,至今还熠熠生辉!

三、 翰逸神飞,心游万仞,尺牍——另一部书法史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尺牍书法是一道最长最美的艺苑风景线。

对士大夫文人来说,诗文唱和,交游往来,尺牍是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资讯和媒介,尺牍之中处处渗透着他们的审美和创造, 二千年来尺牍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水乳交融,堪称另一部书法史。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赵树功《中国尺牍文学史》

先秦同轨——小篆:文字之源、书法之祖,“取其法象”,贯通“三才”。 如《青川木赎》、《里耶秦简》: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7)

汉代伊始——隶书:方劲古拙,如龟如鳖;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如《居延汉简》。

魏晋风流——行狎: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舒展有型;委婉含蓄。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8)

陆机《平复帖》

唐宋以将——草书:化繁为简,笔走龙蛇,张扬磅礴,气象万千。如李白《上阳台帖》、文徵明《书与华复尺牍》、颜真卿《刘中使帖》:

简牍的形制(尺牍仅仅是书信么)(9)

颜真卿《刘中使帖》


小结:

尺牍作为古代文人、官场与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载体。不仅融合了文字、书仪、书法之美,体现着书者的才艺、学养和道德风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更是传统美学中的瑰宝。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文学的流变,尺牍与启、表、疏、檄、碑、制、铭、赞、颂等文体一样,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美和创造的价值,不应该就这样蒙尘!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不求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但,对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尺牍,不应该只持“漠然”态度,不是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