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住在毕家书府(初三游蒲松龄故居记)
淄城东七里,谷中有泉,深丈许,水清甘冽,经年不涸,溢满为溪,周有翠柳百株,故得名柳泉,先生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相传先生当年落拓无偶,性尤怪癖,为村中童子师,以求薄资,不求于人。先生闲时,设帐于泉侧,行者至此,饥则奉食,渴则品茗,亦或以烟相待,以求天南海北之奇闻异事,每闻一事,先生必深谋静思,融汇于胸,秉灯记录在册,少则几十字,多则上百字,如是二十寒暑,方成《聊斋志异》。而今,中学课本中《狼》、《促织》等文言文皆出此书。
一直欲去蒲松龄故居转转,未果。几年前,曾至其门前,因囊中羞涩未进,去年国庆节,也曾欲往,但却未去,昨日当年初三,终有幸而访,甚悦。
恰细雨既落,天色空濛,东仙乡门入,条石为径,幽巷深长,游人三五。入故居,竹林前见蒲松龄白玉石像一尊,为先生坐姿像,先生长辫垂背,额头光亮,眉头紧蹙,面色宁静,先生右手轻捋白须,左手执卷置于膝上,双目凝视远方,作思忖状,观浩浩人间百态于眼,囊泱泱天下疾苦于胸,佳文遂可著,光芒万道长,警语吾辈后来人。
左入拙园,右临石榭,前有浅池,上有丈桥,北侧墙下,有一石碑,上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为郭沫若所题。东进北正房,悬挂多幅当代大家纪念先生之书画作品,回走左侧为两间西屋,陈述先生一生传奇故事。其中有表记录先生考试时间和结果,曾连续六次参加举人考试而未果,前后历经三十载,仅在72岁时才求得一岁贡生虚职,而此时他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其屡败屡战之精神确实为后辈所鼓舞。
先生一生为一私塾教书先生,亦称为教书匠,然考试屡屡不第,教书以谋生存之本,生活平淡无奇,然先生也为有志之人,设帐二十载,风雨不隔,搜罗南北奇事,艺术再创作,寄托心中志,终成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先生卒于1715年,终年76岁,蒲翁墓中出土文物,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均为简陋的生活用品,并无奇珍异宝,可见其一生何等辛酸!何等清苦!何等凄凉!
淄博城邑,北有王渔洋故居,南有蒲松龄故居,两人同代,比较前者,后者寒酸简易,仅为一农家小院而已,但百年之后的今天,《聊斋志异》流传后世,还让后生们时不时念起那位帐下叼着旱烟袋,烧水煮茶,与行者聊天的那位瘦弱老者。
写于2021年大年初四下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