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家乡的变化(云南普洱90后)

普洱家乡的变化(云南普洱90后)(1)

刀士新的家中挂满腊肠,尽管没有贴春联,却依然有年味。 刀志楠 摄

中新网普洱1月28日电 (刀志楠)农历鸡年的第一天,刀士新在鞭炮声中苏醒,村里开始热闹起来。春节,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纷纷回乡。“回家的路途不算好走,但无论是家人还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期盼着一年里最难得的相聚。”

刀士新家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扣么村民小组,全村共42户157人,彝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杂居,刀士新是这里少有的傣族。

普洱家乡的变化(云南普洱90后)(2)

摩托车是刀士新家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刀志楠 摄

“18岁以前,我都没有去过市里。”因为交通、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刀士新直到考取大学的那一年,才走出这个小村,去远在400公里外的昆明求学,从乡村到都市,他时常调侃自己为“直过青年”。如今,在昆明工作一年有余的他已经逐渐适应那里的生活,“适应很容易,但立足很难。”刀士新在外打拼的一年里,有了许多生活感悟,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生活压力。

“春节”,是刀士新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节日。“小时候的春节可以穿新衣买鞭炮,长大后的春节可以回到这个从小放鞭炮的地方,与家人团聚。”5年前离开家乡的他,没有错过一次春节,尽管回乡的路并不好走。

“最直接的回家路,是在昆明搭长途汽车到县城再转摩托车,顺利的话,需要11个小时。”每年,父亲刀红祥都会骑着摩托车,沿着盘山公路走40余公里到县城接刀士新回家,花费2个小时。这一路,父子俩称为“沙尘暴之旅”。“因为到家的时候,无论是衣服鞋子还是头发,全都是黄色的泥灰。”刀士新拿出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上面蒙了一层厚厚的灰。

虽然回乡的路充满不易,但父子俩的内心却是欣喜的。“5年来都是这样接送儿子的,以后路好了就会方便很多。”近年来,云南省加快乡村交通建设,不久以后,这条乡村公路也即将便变成“三级路”。“更好更宽,应该可以剩下不少油钱。”刀红祥说。

到家已经是大年三十,刀士新没有赶上村里最为隆重的杀年猪,一家三口吃了一顿简单但温馨的年夜饭。

普洱家乡的变化(云南普洱90后)(3)

扣么村民小组座落于山中,出入交通不便。 刀志楠 摄

大年初一,刀士新跟随父母去拜年,一路上,他发现了不少村里一年来的新变化。“村里今年又添了7辆车,手机塔也建起来了,以后跟你视频聊天更方便,”父亲像是导游一般,给他解说起来。“现在躺在家里可以看新闻,等以后玉临高速(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通了,你就可以回家吃饭再去上班啦。”刀红祥的讲述勾勒出了这个小山村多年来的变化:路好了,车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外面去打工挣钱,村民们富裕起来了。

明天,村里许多人家将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外出游玩,但刀士新一家更愿意待在家里聊聊日常。他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里只有一辆摩托车,只能载下两个人。“目前家里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建盖新房,半年后我们就能搬进新房了,日子正在一天天变好,自驾出游也不会太遥远…”

5年来,刀士新都乘坐着父亲的摩托车回乡过年,感受家乡变化。“每一年春节,很多人都要踏上返乡的路,从摩托车到汽车,从火车到高铁,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发展…”刀士新说,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归乡时的愉悦心情。(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