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儿子孙科(孙科孙中山的独子)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父亲如此伟大,做为儿子的孙科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的瞩目,但让人们失望的是,孙科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他与蒋介石“合合分分”几十年,对共产党的态度也前后不一。
1949年,孙科拒绝了蒋介石的邀约没有前往台湾,同时,他也拒绝了共产党伸出的橄榄枝,选择了出国投靠子女。
但在国外生活十多年后,他又回到台湾参加蒋介石举办的各种活动,并成为了蒋介石的传声筒。
那么,孙科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与蒋介石和共产党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孙科高开低走的人生。
自由的人生
孙科于1891年出生在广东香山,此时的孙中山还在国外为革命奔波,家里只有祖母和母亲卢慕贞守着家业。
幸而这两名女性都是识大体的,了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她们在孙科还小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
同时,在国外进行革命的孙中山,于百忙之中也会给孙科寄去各种书籍和绘本,并且还经常去信,让母亲和妻子督促他念书。
“我革命事务繁忙,顾不得科儿的教育,望母亲和慕贞细心照顾,让他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辅以体能训练,万万不能半途而废。”
因此,卢慕贞对孙科的教育便更加上心了,许是孩子心性,他不喜欢父亲寄来的英文读物。
“母亲,只要你不说,父亲就不会知道我没有用心读书,我出去玩不想看书了。”
起初,卢慕贞十分强硬的拒绝了他的要求,却得到孙科的激烈反抗,后来便随他去了,甚至将所有的书都收了起来。
“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以后也不用再读了,学校你也可以不去,能够做到吗?”
话音刚落,孙科就急不可耐的点了点头。
但在疯玩了几天后他就感到厌烦了,加上孙中山的书信到了,信中又是每月例行的提问,他只敢嘴上说着骗人,但实际做起来,却还是胆怯。
于是,他便请求卢慕贞的帮助,但却遭到了拒绝。
“这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与我无关,现在你要自己解决。”
无论孙科如何哭闹,卢慕贞也视若无睹,最后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孙中山回信,结果显而易见,孙中山对他进行了责骂,此后,他彻底养成了每日读书的好习惯。
时光飞逝,孙科已经从小学顺利考入了中学,孙中山特地给他挑选了经典的英文读物和文学巨著。
不久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随后他继续深造,直到考取了博士学位才回国发展。
后来,孙科受到了孙中山的影响加入同盟会,提出了不少新颖的想法,还将其写成文章给众人传阅。
此时,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革命者了,再加上“孙中山长子”这一身份,许多有权势之人都在极力的讨好他。
而孙中山则替孙科拒绝了这些人的邀请,并将他安排在大元帅府里任职,孙科也并不气恼,并写下多篇文章,用实力赢得了许多老将的侧目。
因此,孙中山便放开了手,孙科顺势成为了广州市长,将国外的优秀经验用在了财政管理上。
但好景不长,许是年轻气盛,他在筹集军饷的时候忽视了特殊人士的需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这就使得军饷并没有筹集到位。
介于他的身份,一些与孙中山交好的人也不便言语,眼看他所犯的错误越来越多,胡汉民终于向孙中山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
而父子俩也因此罕见的爆发了一次争吵,孙科以为胡汉民是故意挑拨他与父亲的关系,便直接对其动了手。
这一举动被孙中山知晓后,他直接用枪指着孙科。
“你母亲辛辛苦苦将你带大,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君子,我给你寄了那么多书,只希望你能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没想到你居然变成了这副模样,实在是令我失望!”
警卫员见状连忙夺过他手里的枪,不知劝了多久父子二人才“重归于好”,但孙中山还是对孙科有些失望了。
于是,蒋介石便抓住机会,开始在孙中山面前大出风头,地位隐隐高过了孙科。
那么,在孙中山去世后,孙科又会面临什么呢?
变化不定的立场1925年,孙科担任了国民政府委员,他的脾气开始变得阴晴不定,不仅是因为孙中山去世,还因为蒋介石的声望已经彻底盖过了自己。
有时,他会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制定革命计划,有时,他又会向身边的人发脾气,甚至是暗讽蒋介石。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与各种有权势之人交好,如此一来,便再也无人提出任何异议了,但他也不如当初那般用心了。
他往往是根据下属传上来的消息制定计划,这也就导致他的方案逐渐开始背离百姓,对此,胡汉民曾当面指出他的问题。
“孙科,你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理因继承他的衣钵,像他一样走到百姓身边,了解情况之后再做决定,你现在整日等着属下汇报,再根据这些只言片语草草写几个方案,这不是已经远离群众了吗?你这样已经背离孙先生的初心了!”
“胡叔,你是国民党老人了,如今党内上上下下都是这样行事的,应该改变的是你才对。”
经过此事,胡汉民对孙科非常失望,从此再也没有管过他,而孙科也开始沉迷于金钱和权利,并开始假意讨好蒋介石。
于是,他支持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汪精卫一起杀害了无数名共产党员,待国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后,他想出了扳倒蒋介石的好办法。
“我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改造国民党呢?只要多设几个部门,多安排几个职位,以此来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势力,不愁扳不倒蒋介石!”
因此,孙科与胡汉民等人出国进修,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起草了多份大纲,并制定了相关法律,同时他还重视教育的发展,并担任了考试院的副院长。
后来,孙科将实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填补了资金、建设、人才等方面的空白,使国民党出现一批新的能人将相。
紧接着,他又创办了中山纪念中学,一是为了怀念父亲;二是为了让蒋介石知道,他孙科才是孙家后人,国民党应当由他来领导。
而后,孙科培养的人才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国民党任职,他也有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势力。
此时恰逢汪精卫与蒋介石闹了分歧,于是,他便抓紧机会与汪精卫合作,两人一同在广州建立了另外一个国民政府,势要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争个高低。
但是,从小便顺风顺水的孙科又怎么会是蒋介石的对手呢?
想当初,蒋介石不过是个小小的排长,但他却从无数人中脱颖而出,摇身一变成为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其心计自不必说。
再加上,他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校长,而国民党的大多数将领都是黄埔出身,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是他的亲信,可以说蒋介石根本就没将孙科放在眼里。
“不过一个跳梁小丑罢了,翻不起多大风浪,但他一直吵闹也挺烦的,那就派人给他点颜色看看吧。”
事实证明,孙科确实玩不过蒋介石,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便便灰溜溜的下台了,而蒋介石“大人不计小人过”,在他回到南京时给了他一个立法院长的职务。
但孙科却以为蒋介石害怕自己,便开始闹着要实行立宪制度,可追随他的势力已经被蒋介石教训得七七八八,他自己孤掌难鸣,只得顺着蒋介石的心意办事。
起初,孙科本是向着共产党的,他希望与共产党合作共同完成父亲的理想,但他却没有长远目光,最后被国民党鼎盛的假象所蒙骗,居然开始支持蒋介石的决定。
宋庆龄听闻此事气愤不已,当即打电话对他进行了质问。
“蒋介石早就背离了你父亲的初心,如今你作为他的长子,难道也要背离他的意愿吗?百姓渴望和平你没有看到吗?你为何要装聋作哑,甚至成为蒋介石的杀人工具?”
“一山不容二虎,既然早晚要分个高低,为何不现在就分?共产党就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您不用拐弯抹角的为他们打抱不平了。”
此时,他与蒋介石的关系稍有缓和,但共产党的处境却十分危险,周总理不满他的临阵倒戈,曾在《新华日报》上训斥他有辱孙家后人的形象,可他却视若无睹。
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逐渐处于上风,上一秒蒋介石刚把他任命为行政院院长,下一秒他就以国民党军失败为由,联合众人逼迫蒋介石应下共产党的和谈邀请,甚至还逼迫蒋介石引咎辞职。
如今,孙科一边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一边给蒋介石施压,活脱脱是一个“变色龙”的形象,后来蒋介石虽然迫于压力辞去了大总统一职,但他还留了一手。
“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大靠山就逼我下野,殊不知他们都是些墙头草罢了!我看在孙先生的面子上给了你高官厚禄,但你却不懂感恩,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因此,孙科被免去了所有职务,彻底成为了一个闲人,此时他才知道,自己远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解放战争逐渐进入了尾声,共产党胜利在望,蒋介石邀请孙科前往台湾生活,而共产党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都被他拒绝了。
“我给蒋介石挖了那么多坑,台湾又是他的天下,他必定不会放过我,而共产党说不定也会像蒋介石那样秋后算账,我与其被他们拿捏不如到别处生活。”
那么,孙科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令人叹息的结局
孙科先是前往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在香港大手大脚的过了一段好日子,却不愿出去找工作,只能坐吃山空。
在此期间,还有不少人顶着故交好友的名头向他借钱或请他进行资助,不久之后,他的钱就全部花完了。
身上没钱自然不能在香港生活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到国外投靠子女,可子女们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
子女们将孙科安排在一个简易的屋子里就离开了,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孙科自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以至于他经常发脾气。
这就导致他产生了严重的失眠,被迫前往医院检查了身体,最后发现自己居然患上了多种疾病。
时间不饶人,随着孙科的年龄越来越大,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也越来越低,这时,一名从台湾来看望他的国民党军官给他指了条明路。
“你还是回台湾吧,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校长也定不会再追究了,孙中山先生毕竟是他的人生导师,回去吧。”
于是,孙科回到了台湾,而蒋介石果真为他摆了几天的洗尘宴,甚至还给了他高官做,但蒋介石真的将他们的恩怨都一笔勾销了吗?
其实并没有,蒋介石知晓共产党尊重孙中山,并且,国外有不少势力也在时刻盯着孙科,倘若孙科能为自己所用,那么这些势力也能成为他的一大助力,这样就能使共产党陷入国际舆论当中。
孙科也想到了这一点,但他已无力与蒋介石纠缠,再加上他也非常喜欢现在的职位,所以就心甘情愿做了蒋介石的传话筒,发表了许多不利于共产的言论。
1973年,孙科于台湾病逝,结束了他这高开低走的一生。
孙科本可以带着中国走向一个新的未来,但他却将机会用在了党派之争上,并打着孙“中山长子”的名号到处占人便宜,白白糟蹋了孙中山先生为他积累的名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