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雅棉纸业(它是温州首个国营企业)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雅棉纸业(它是温州首个国营企业)(1)

1952年江钊担任温蜡厂厂长。

温州雅棉纸业(它是温州首个国营企业)(2)

1954年江钊参加省劳模代表大会纪念册。

温州雅棉纸业(它是温州首个国营企业)(3)

1954年江钊(中)受轻工业部委派支援朝鲜创建蜡纸厂,1958年获朝鲜国旗勋章。

温州雅棉纸业(它是温州首个国营企业)(4)

1971年温蜡厂职工代表参加温州市第四次党代会留念。

创业维艰 常欠工资

温州蜡纸厂前身是官僚资本“永嘉文化服务社温州造纸厂”,规模很小,仅80多人,专产原纸(蜡纸坯)。1949年后,该厂停产数月,被温州市军管会接收,派周庆林(南下干部)为负责人,决定自产蜡纸。因无办厂经验,市军管会选聘稍懂蜡纸生产的樊健生为副厂长,产品取名“灯塔牌”,预定月产二千筒。上级拨款300万元(旧币,即300元)作建厂经费,于当年8月1日开工生产,厂名为公营温州蜡纸厂。不久,改派杜林(南下干部)任厂长。10月,又调丁立任该厂军代表。

1950年,温州市郊区有私营蜡纸原纸作坊26户,88只纸槽,其后陆续并入温州蜡纸厂。祖母林宗香原在私营作坊六合皮纸厂工作,1950年10月随六合皮纸厂并入温蜡,成了第一代工人(详见6月23日温州日报风土版《温蜡“三宝”》)。1951年秋,温蜡厂发展到600余职工。温蜡厂早期因设备简陋、生产原始粗放,产品默默无名,一度经营困难,加上蜡纸需求量很少,办厂缺经验,蜡纸质量差,产品积压。

据丁立《温蜡旧事》,为提高质量,拓展销路,1950年初派丁立去上海建立“温州蜡纸厂驻沪办事处”,又派王孝德去广州拓展市场,应明标等挑着蜡纸到省内台州等地区上门推销。1950年夏,又派工人彭阿池去福州拓展。彭阿池是平阳人,会闽语及普通话。动身时,很多工友在厂门口送他上路,当时去福州全靠走路,没有汽车,彭挑着蜡纸步行。

温蜡厂建厂初期是极度困难的,蜡纸销路差,工资经常发不出,无钱买原料,工人生活很是清苦,而本市私营企业中国蜡纸厂及大明蜡纸厂的工人生活安定,比温蜡好得多。丁立在回忆文章中说,当时压力很大,工人情绪很受影响。经过思想工作,大家深信公营厂前途光明,表示安心生产,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对常欠工资怨言少了。食堂有时无米下锅,刨皮女工周孟容就向各工友家借米,你一升他二升借来帮助食堂。无钱买菜就暂向新桥菜市场赊购,万不得已时,厂长杜林向市贸易公司借来大米解困。

技术革新 创造纪录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浙江省重点工厂,温州有两个,一个是西山陶瓷厂,一个就是温蜡厂。1952年,江钊任厂长,工厂共1000多工人,全部手工生产。人数最多的是第一车间,约700人,其中临时工400人,本厂厂房不够,还在外面租了房子。蜡纸原纸的原料叫山棉皮,这是一种野生灌木,原有工艺必须用手工将树皮刮去,然后碱法蒸煮,分解纤维,这700人就天天在刮树皮。江钊到任后,将造纸工业中的硫酸盐法加以改造,在高温高压下将树皮完全消化分离,他将此法定名为“化学脱胶”。这样,一下子精减了700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好几倍,当年创利润300万元,上缴地方财政的利润,占全市国营企业的49%。1954年,温蜡厂被评为温州市先进企业,江钊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所有厂长中唯他得此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蜡纸、机制纸兴起,与乳制品成为50年代温州轻工三大行业。“一五”期间,温州蜡纸销量约占全国40%。温州蜡纸厂为浙江省最大蜡纸厂。全国四大名牌铁笔蜡纸,温州的“警钟”“三角”“灯塔”占其三,驰名全国。1958年,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工商业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大明蜡纸厂并入温州蜡纸厂。1959年职工人数增至1600余人,工业总产值达735.12万元。温州蜡纸厂达到鼎盛时期。生产的蜡纸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朝鲜、东南亚各国。其中“警钟”铁笔蜡纸出口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

1958年12月,温州蜡纸厂赵恩和傅彬铨等首创发明了侧浪式长网造纸机,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铁笔蜡纸原纸机械化连续生产,提高劳动效率44倍,1985年获国家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励2万元,成为中国造纸史上一项重大技术革命。1971年秋,温州蜡纸厂以棉短绒为原料,开发成功小卷筒高级皱纹卫生纸,为温州始产机制卫生纸。随着机制卫生纸的兴起,人们以前用的屏纸(俗称草纸)生产日趋减少,至1990年,年收购量仅为23.75万条。温蜡生产的机制“雪花牌”“企鹅牌”卫生纸畅销国内市场,还有出口香港的“兰花牌”卫生纸,到1990年,年产卫生纸达1329吨,出口492.8吨,出口值316.56万元。80年代末,温蜡还曾生产誊印纸,以期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温蜡厂原副厂长柯宝鋆和原供销科沈爱聪等人编写有《温蜡厂史》,他们告知笔者,“温蜡曾经在全国占有90%的蜡纸市场,灯塔、警钟两个蜡纸牌子享誉天下!”

改革初期 见证辉煌

1979年8月,我顶替祖母,成为温蜡厂的一名工人,记得温蜡厂位于市郊西山路尽头的新桥乡山前村,又称暘岙(现属新桥街道),占地面积58亩多,另有两个仓库分别在厂区外的金松岭和新桥村。厂区很大,可以说是辽阔,像一头巨牛一样,静静卧躺在会昌河边。厂区内除了多排长长的生产厂房外,还有三四排平房的职工单人宿舍。厂区东南角辟有一个小花园。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温蜡厂是一个花园式工厂,更是一个五脏俱备、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另外,温蜡在西山、塔下和塔下山建有多处职工宿舍,不愧于温州首个国营企业之典范。

1979年我进厂不久,厂里统一印制并分发给每个职工一枚圆形的厂徽徽章,白底红字,“温蜡”两字熠熠生辉,别在胸前,特别耀眼。工友们喜欢把徽章别在胸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当时好多国营企业都有自己的徽章。那时,国营企业吃香,温州流行一句俚语:女嫁冶金,男娶温针。冶金是指温州冶金厂,男工多,温针是温州市区女工最多的国营企业。温蜡的企业规模虽然不及冶金、温针,但它是温州第一个国营企业,老牌子,响当当,提起温蜡,人们往往会竖起大拇指,点赞称夸。

我进厂那几年,恰值温蜡蒸蒸日上,次年利润达到80万元(厂史记载上缴税利12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当时的80万,相当于如今的近亿元。因而,厂里开始新建办公大楼,到了第二年底,新的四层办公大楼落成投入使用。新办公大楼石英墙面,耸立在厂区大门口,甚是气派。大楼一层是仓库及面巾纸车间,二楼办公,三四楼职工宿舍。那时,不少国营企业派人来参观办公大楼,赞叹不已。

早在80年代初中期,温蜡厂未雨绸缪,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的市场。80年代初期,开发“丙纶”产品,后来独立,成立温州合成纤维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80年代中后期,温蜡开发了无纺布产品,由温蜡名义贷款投资800多万,成立温州无纺布厂,生产经营无纺布产品。只是这些企业后来均被改制,最终归属于温州市能源工业总公司。

像当时大多数国营企业一样,温蜡厂办起了两个家属厂,以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一个就在温蜡厂隔一条路的对面,在温蜡厂幼儿班边上,叫温州纸盒厂。一个在新桥村,与社办企业新桥造纸厂合作。温州纸盒厂第一个引进卫生巾生产线,职工近百人。新桥造纸厂生产鞭炮引线纸(即导火索),最多时约有职工三百余人,温蜡职工家属约占半数,家父周志兴曾任厂长。

90年代开始,温蜡开始走下坡路,随着电脑的普及,铁笔蜡纸彻底失去了市场,温蜡率市场之先开发生产的机制卫生纸,也由于民营企业的兴起,失去了产品的竞争力。温蜡厂的厂区土地被收回归国有,用于安置房开发建设,如今建成了卧云南苑。

本文参考《温蜡厂史》丁立《温蜡旧事》洪水平《忆江钊,迟到的悼念》。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