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姬发的妻子是谁(封神榜中姬发的弟弟伯安并非虚构)
《封神演义》作为中国古典神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改编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进入现代后,《封神演义》的故事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少引人瞩目的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便是以《封神演义》为原型创作的,虽然受限于拍摄技术等各方面,作品的质量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但也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奉为经典作品。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中基本上遵照《封神演义》原著,却也有自己的创新,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伯安便是创新角色的代表。
之所以说伯安是创新的,主要是因为这个角色没有在《封神演义》中出现,而是电视剧的制作人员原创虚构出来的。他虽然是电视剧中的反派配角,却也有着相当大的戏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电视剧的剧情中,伯安因受到父母的宠爱而非常骄纵,他心术不正,总想着抢夺王位。伯邑考在朝歌遇害后,逃回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将次子姬发列为自己的继承人,他便是后来的周武王。伯安对姬发上位表示不服,又受到叔父姬遂和申公豹的蛊惑,合谋刺杀姬发。阴谋败露后,伯安被姬昌贬为庶民,然后他就投靠了商朝。
商周大战开始后,伯安成了商军的带路党,继承了姬昌的西伯侯爵位,意图里应外合拿下姬发。他再次组织了刺杀姬发的行动,失败后抓走了姬发的妻子商青君,用以要挟西岐军。哪吒潜入商军营寨救援,见商青君被伯安出言调戏欲行非礼。哪吒出手救了商青君,并在打斗中杀死伯安。从电视剧的情节来看,伯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在故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作为西岐内部反对周武王姬发的典型,多次在商周大战中为商军提供情报,是非常称职的反派角色。姬发为了挽回这个弟弟也做了很多,但最终都没能成功。
伯安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的形象既表现出了纨绔子弟的一面,又引导了周朝内部剧情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相对于小说原著中单调的商周大战的局势,伯安让战争故事的情节丰富许多,也表现出了更多关于周朝内部的利益关联。在很多影评和文章中,都认为伯安是电视剧的创作者原创的,是凭空虚构的人物,目的是为了丰富电视剧的分支剧情线。然而看了小说原著和商周时期的历史资料后发现,伯安的角色并非完全是虚构的,而是有着历史原型的。从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看,伯安的原型应该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三子管叔鲜。
管叔鲜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姬昌的第三个儿子,地位仅次于伯邑考和姬发。只是从人物关系上看,管叔鲜和伯安就是高度重合的。如果从人物所作所为上看,管叔鲜和伯安的重合度更高。伯安在电视剧中为了反对姬发而和商朝联合,暗中挑起叛乱,刺杀姬发,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的角色。管叔鲜在小说原著中就是酱油党,每次排名中只出来露个相,但他在历史上却引发了震惊周朝的三监之乱,几乎颠覆了周朝的统治。他的吃里扒外比伯安的危害性更大,给周朝造成的破坏更严重,是个彻彻底底的叛徒。
管叔鲜是姬发的同母弟,也是姬昌的嫡子,所以在周朝的地位是很高的。姬发攻占朝歌后,给弟弟们论功行赏,管叔鲜被封在了管国,占有商朝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姬发这么做不但是照顾弟弟,也是防范商朝死灰复燃。历史上商朝的完全覆灭并不是在武王伐纣时,而是在后来的三监之乱时。武王伐纣只是攻占了商朝的首都朝歌,迫使商纣王自焚而死。此事商朝并没有完全覆灭,除了作为中央统治区的朝歌外,在朝歌的东部和南部还有大片诸侯国臣服于商朝。姬发为了安抚他们,允许朝歌遗民回迁,并让商纣王之子武庚负责治理。
为了防止武庚重建商朝,姬发分封了三监作为看管武庚的诸侯,管叔鲜便是三监之首。三监其实是三个诸侯国,他们的徒弟就在朝歌附近,三面包围朝歌,承担看管监视商朝遗民的责任。姬发把如此重要的责任交给管叔鲜,可见他对这个弟弟还是很信任的。可是姬发没活多久就英年早逝了,由幼年的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无法处理政务,于是政务被委托给了周公旦。其实周武王留下的顾命大臣并非只有周公旦,还有召公奭和姜子牙。但管叔鲜对周公旦摄政表示不满,双方隔空交火,矛盾一触即发。
管叔鲜不满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周公旦排名不够。管叔鲜是姬昌的第三个儿子,周公旦是第四个儿子,管叔鲜排名在周公旦之上。如果按照后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摄政的应该是管叔鲜,而不是周公旦。姬发临终前让周公旦摄政,这就让野心勃勃的管叔鲜有了叛逆之心。于是管叔鲜联合同为三监的蔡叔度和霍叔处起兵,以周公旦要篡夺周成王王位唯由发起叛乱,这便是三监之乱。为了让叛军的实力更强,他们还拉上了朝歌的武庚,联合了商朝遗民的军队。而当时商朝遗民和商朝原诸侯国也对周朝很不满,于是他们形成了反周同盟。
这场战争的规模很大,参与的不仅有三监和武庚,还有东部和南部的五十多个商朝诸侯国。周公旦率兵东征,一举打垮了三监、武庚和商朝遗民的军队,也扫平了诸侯国,商朝的势力这才彻底在中原消亡。三监之乱被平定后,管叔鲜和武庚被周公旦处死,而蔡叔度和霍叔处也被剥夺封地流放。这场战争也彻底奠定了周公旦在周朝的政治地位,稳固了他作为摄政的执政基础。可以说周公旦被后世儒家奉为圣人,一方面是他创立了礼乐制度,另一方面便是他平定三监之乱,扫平商朝遗民,为周朝稳定发展做出的贡献。
可以说从伯安在电视剧中的剧情,对比管叔鲜在历史上的记载,这两人是高度重合的。他们都是姬昌的第三子,都是姬发的弟弟,也都一度受到重视。但他们那都为了权力而与商朝联合,最终在叛乱中败亡。只不过伯安造反的对象是姬发,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而管叔鲜造反的对象是周公旦,挑起的是三监之乱。但他们的行为都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朝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各种权力斗争的。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嫡长子继承制成熟前的朝代,每次政权更迭,必然引发王族子嗣互相残杀,让人唏嘘不已。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继承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大,贯穿整个封建王朝时期,在民间也深入人心。这种制度起源很早,在商纣王爷爷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但因为制度不完善,引发很多争议,甚至出现王族内斗。比如商纣王帝辛与王叔比干之间的矛盾,就是典型的继承制度矛盾。商纣王的父亲帝乙将王位传给帝辛,是因为帝辛是嫡子。但因为帝辛并非长子,所以商王宗室很多人不满,其中帝乙的弟弟比干和帝乙的庶长子微子启的反对最为激烈。结果帝辛与比干等人的矛盾爆发,商朝内部崩溃,使周朝得了渔翁之利。
管叔鲜与周公旦的矛盾与此类似,但原因却是相反的。帝乙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为商朝灭亡埋下内患。周武王姬发违背的嫡长子继承制,让周公旦越过管叔鲜摄政,也为三监之乱埋下乱源。由此可见合理的法统继承制度是多么重要,它不仅需要在礼法和逻辑上合理,而且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周公旦的胜利也完成了姬发未尽之功,在中原彻底覆灭了商朝的统治,开启了周朝的时代。因此也可以认为,阻挡历史潮流进程的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轧,不论你是敌国的国王,还是本国的王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