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县经济怎么样(重庆石柱穷土生金)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之困,带给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人民最直接地影响是——地太少。村民大多指望龙河河畔那一溜少得可怜的土地,世代种植洋芋坨、红苕坨、包谷坨“三大坨”。

贫穷,如同背后横亘的大风堡,难以逾越。

如何从这片贫瘠的土地,找出脱贫之路?如何让这片坚韧的土地,开出希望之花?

村集体开公司

唤醒沉睡资源

重庆石柱县经济怎么样(重庆石柱穷土生金)(1)

华溪村脆桃产业基地一角

中益乡华溪村,一个同江苏省华西村同音的普通小山村,正在和当年的华西村一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8月,中益乡被纳入全市深度贫困乡镇。同年,华溪村也进入全市1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

“三变”改革要将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对于村集体和农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华溪村以重庆民生集团捐赠的10万元帮扶资金和90万元淄博市对口帮扶基金作为启动资金,聚集全村427户1280人参股,组建了华溪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承接华溪村所有经营性资产和扶贫开发资金,负责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

而注册公司,村委会没有资质,需要1至50人的自然人登记,怎么办?16位村民出资32万元,加上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各项资金468万元,2017年11月8日,华溪村集体企业——石柱县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益旅游公司)挂牌成立。

华溪村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撂荒严重。要推行“三变”改革,首先要盘活村民们“沉睡”的耕地、林地和闲置住房资源。依托中益旅游公司,华溪村对村民土地进行股份化改革,创新实施“确权不确地,统一耕作经营”的农地确权模式,按照“土地综合整治、公司统一经营、农户入股分红”的思路和“宜农宜旅、长短结合、套种间种”及“增收、蜜源、观赏”等综合效益的原则,确认1000多亩耕地和撂荒地权属,用于发展脆红李、木瓜、菊花、辣椒等产业,实现连片规模经营;同时,村民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投放蜂桶,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业,拉开了华溪村集体经济向前发展的大幕。

发展长效产业

村民转身当老板

阳春三月,在华溪村中心组200多亩的脆桃产业基地里,66岁的陈叔林和几位村民正忙着铺设黑色的地膜。再过一个月,就该种西瓜了,这些地膜用来代替农药除草。“做梦也想不到我也会当‘老板’!”他说。

老党员马培清家门口,示范基地里的黄精和木瓜长势喜人。她家以6亩土地入了股,小儿子陈朋和儿媳谭明兰还“返承包”了5亩黄精种植地。土地入股、就地务工、利益分红,陈朋实现了从农民到股民的华丽转身。

金溪沟偏岩坝,莼菜田错落有致,山岩边蜂桶成排,民宿建设热火朝天。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会成为中益乡又一个新的旅游地标。一辈子渴望走出大山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站在华溪村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层层梯田里,脆红李、脆桃等经果林成片,花开遍野;黄精、木瓜、吴茱萸等中药材颇具规模……昔日“土里刨食”的村民,纷纷当上了“股东”。

“以往,我们狭隘地认为,农村资源就是土地、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没想到,村里的空气、风光、民俗文化等也是可以变成资产的资源。”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华溪村以中坪脆桃观光采摘园、王子坪脆红李生态采摘园、蛮王坪牡丹露营体验区和金溪沟“中华蜜蜂谷”为主的“三坪一谷”农旅发展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

如今的华溪村,粮经种植比例已由原来的9:1调整为现在的1:9,长效产业稳步发展,2019年全村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而谁又能想到,两年前,华溪村还是出了名的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

既分红又务工

富了集体富了民

重庆石柱县经济怎么样(重庆石柱穷土生金)(2)

村民在脆桃产业基地务工

2019年12月24日,华溪村举行首次集体经济分红大会,427户农民共计获得了22.79万元红利。

华溪村的“三变”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种植传统农作物,还改变了大家自给自足的陈旧思想,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花仁德是华溪村的贫困户,自村里发展产业以来,他们一家人不但自己发展养殖业、到村里产业基地务工,还积极返包黄精、吴茱萸等中药材种植地进行管理。他现场算起了家庭收入账:从村集体返包9.7亩黄精收入管理费9700元,1372棵吴茱萸的管理费1920元也到账了;在村集体务工年收入2万元;家里养了两头猪卖出6000元,2019年一年下来就增收了3.76万元。

在村集体带动下,村民罗洪安2017年回到家中开始养猪、养牛,并返包了14.6亩中药材黄精种植地,2019年收入了1.46万元的管理费。罗洪安还扩大了中蜂养殖规模,去年他家的10多桶中蜂采了70多斤蜂蜜,卖了一万多元。“以前在家里根本挣不到钱,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哪个还愿意出去嘛!”

村民陈叔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了华溪村脆桃产业基地,获得300元分红,加上在产业基地的务工所得,全年收入超过一万元;陈朋家分红获400元,夫妻俩“返承包”5亩黄精种植地,3年管护可收入一万元,收获后每亩管护地还能分得20%的收益;何绍余将田地流转给了村集体,本人在生产基地当工人,每月能拿到工资2000多元……

立足脱贫着眼致富,华溪村的“三变”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产,聚拢了各级分散的资金,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华溪村构建了“项目 公司 合作社”的股权分红体系,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农户和公司分别以20%、80%的比例分红;合作社收入的60%作为全体社员分红,30%作为村扶贫济困基金,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实施临时救济,1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

华溪村还建设了扶贫车间,与企业合作加工、销售蜂蜜产品,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2018年,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蜂蜜、干竹笋、生态大米等土特产品,收入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盈利20余万元,85个贫困户在2019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48%下降为零。

贫瘠的土地上蹚出一条脱贫之路,希望之花盛开在大风堡脚下。过去的农民,如今的股东,中益乡“三变”改革,硬是从穷土里挖出了“金蛋蛋”,他们的土地情怀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升华,正阔步奔向乡村振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