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内壁上白色的黏膜要不要处理(鱼缸白色粘膜的真实身份)

刚刚开缸的时候,特别是有杜鹃根的鱼缸,或许会长出很多白色的絮状物。看上去有些像鼻涕。其实,这些粘稠的絮状物体就是传说中的“菌膜”。菌膜会附着在鱼缸的各个角落,最常见的还是杜鹃根。或者水管,石头上。包括鱼缸外的水体,花瓶,空调管子里面,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很多鱼友担心菌膜对鱼会有伤害,别担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菌膜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菌膜,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细菌的薄膜,通俗一些来讲,菌膜就是细菌的口水,有些像燕窝。有益菌们在不舒服的情况下,或者是种群弱小就会“啐自己”,用自己的“口水”将自己包起来,保护自己。菌膜可以减少杀菌物进入到内部杀死活菌,或者依靠菌膜粘性较强的特点来捕捉水中漂浮的食物,反正菌膜对于细菌是没有什么危害的,甚至有好处,对鱼也没有任何危害。不过不是任何的细菌都可以生长出白白的,透明的菌膜,能长出菌膜的细菌一般都是长有鞭毛的。

那么,如果你不去刻意地,人为地去清除菌膜,那菌膜可以一直长存吗?

鱼缸内壁上白色的黏膜要不要处理(鱼缸白色粘膜的真实身份)(1)


答案是不可以的。菌膜只是细菌们不适的时候才会产生的东西,它就担任着保护细菌的任务。一般开缸一个月后或者一周菌膜还会完完全全消失掉。换句话来说,只要气候温度食物等等条件好了之后,他们就不需要这层保护衣。这层保护衣也会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见掉。但是很多鱼友还是心急,想要快点清除掉这些“鼻涕”。那要怎么办呢?以下几个清除菌膜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在座的各位鱼友包括读者新手。

一、升高温度

细菌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会繁衍得较快。包括水中的益生菌也不例外。升高温度可以有效的加快细菌繁衍速度。当细菌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菌膜就会消失。

但是升温一般别升太快,因为一旦升太快的话水温温差容易过大,导致观赏鱼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疾病。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小瓜虫(白点病),温差过大的时候它就会有可趁之机。一般每天升一度,或者两度,最高温度别超过32摄氏度,不然细菌欢快了,你的鱼和水草很可能就会因为受不了然后去世。

鱼缸内壁上白色的黏膜要不要处理(鱼缸白色粘膜的真实身份)(2)


二、手动清除

手动清除是很快捷的方法。你可以直接用刮藻刀去刮掉菌膜。但是如果你要养藻类的话,这个方法将是一个很不好的方法。菌膜不仅仅只长在鱼缸壁上面,他还会长在一些粗糙的造景物表面,比如石头,杜鹃根,沉木,水管,加热棒,处处都是它繁衍的地方,这就很麻烦了。

或者你可以把长满菌膜的造景物直接拿出来清洗,但是这样做容易破坏原来造好的景。因此,我们就要启用工具鱼了。

三、生物清除

目前我知道可以清除菌膜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黑壳虾。黑壳虾不仅仅吃藻类,还会吃菌膜。如果你鱼缸里面爆了很多菌膜,黑壳大军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像黑壳虾这样小巧的体型,很多小缝隙它都可以钻进去吃掉菌膜。或者是胡子鱼,大胡子或者其他异型鱼,直升机,达摩,包括我们最熟悉的清道夫。他们都会去清除菌膜。同时也会吃藻类。不过异型鱼最好选一些成年体型小的,或者是幼年时期的,这样的异型鱼比较勤恳,啃藻还啃菌膜。其他体型大的异型鱼,光是藻类和菌膜已经满足不了它了,它会去抢鱼食。

其实如果你不介意军迷的话,留下它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鱼缸内壁上白色的黏膜要不要处理(鱼缸白色粘膜的真实身份)(3)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不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放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