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tvb经典武侠剧 1993版九阴真经原创武侠剧的巅峰之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香港TVB计划开始第二轮金庸剧的翻拍,但由于八十年代拍摄的一系列金庸剧过于经典,无线高层考虑到如果再次翻拍金庸剧,能不能让观众买账,收视率能不能有保障,鉴于此,TVB在正式翻拍金庸剧之前,先从金庸小说中挑选了几个人物扩展故事改编成电视剧,以考察观众们对翻拍金庸剧的反映。
从1990年到1994年,TVB先后拍摄了《剑魔独孤求败》、《中神通王重阳》、《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金毛狮王》等,在这几部金庸剧前传或番外篇中,最经典评价最高的当属《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1993年4月,TVB制作的20集古装武侠剧《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播出,该剧由潘嘉德监制,李仁港执导,姜大卫、梁佩玲、张智霖、关宝慧、罗乐林、刘江、王伟、廖启智等主演。此剧曾获得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奖。
该剧讲述的是冯蘅(梁佩玲饰)乃金国萨满教之圣女,因教中法器与九阴真经有关,遂被卷入武林争夺之漩涡中。危机中被东邪黄药师(姜大卫饰)所救,二人互相欣赏,情根深种。华山论剑后,九阴真经之争似已平息,奈何黄药师为救冯蘅身中剧毒,冯蘅唯有向周伯通(廖启智饰)骗取九阴真经,供黄药师疗毒。岂料西毒欧阳锋(罗乐林饰)闻风而至,掀起了连番恶斗。
在这版《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中,姜大卫饰演了黄药师。从形象上来说,姜大卫没有金庸小说中的形相清癯,身材高瘦,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也没有曾江版黄药师的邪气和霸气。姜大卫饰演的黄药师,更多的是一份内敛,一份孤寂,以及满腔的痴情。虽然没有俊朗帅气,却让观众体会到了他刻画得东邪的丰富内心,观众的评价也不错。因此从气质上来说姜大卫版黄药师被认为是最传神的。
年少的狂,中年的傲,老年的敛,这种气质是姜大卫最吸引我的地方。他的气质真是不能用一两个字就能概括出来的,那是糅杂了许多东西所焕发出来的。熟悉姜大卫的都知道,他的笑容是非常迷人的,笑中带着邪气,很是好看,据说当年拍戏的时候导演经常限制姜大卫的笑,毕竟作为黄药师不能常常以笑示人。
姜大卫演黄药师的时候已经46岁了,说实话,已经有点中年发福,确实不是最合适的年纪、最好的年华。监制最终选择他,我以为除了他当时刚刚过档TVB之类的利益考虑,绝对有不能放弃他的理由——比如说,他是最能演好黄药师的人。
他一脸从容地对冯蘅说(狡黠的微笑几乎轻不可见):“我不会轻易为女人出手的,你真要我出手的话,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冯蘅要和他划清界限,两人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如此混乱中,他都能一脸凝重:“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
镜头里,两个人的眼神戏实在是动人,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明明白白一览无遗——就像张艺谋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梁佩玲的冯蘅明明是养在深宫不谙世事的女子,竟然如此温婉动人、智慧稳重、情深似海。
初见梁佩玲,是在1996年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她饰演了集美丽聪慧、武艺才情于一身的“圣姑”任盈盈,时而善良宽容,时而又果断狠辣,很具有圣姑的强大气场。
但有网友评论说梁佩玲长得不好看,她的任盈盈无论是发型还是服饰,都比较显老气,再擦个颜色较深的口红.......完美的展现梁佩玲脸型的所有缺点。但小编觉得梁佩玲本人颜值并不低,她的任盈盈完全是被造型师+化妆师坑了!!
其实梁佩玲在其他一些剧集中的扮相还是蛮有灵气的,绝对跟丑搭不上边。比如《边城浪子》里的马芳玲,敢爱敢恨,刁蛮任性,都被她拿捏得很到位,而《九阴真经》里的冯蘅,更可以说是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包括后来跟周慧敏这种大美人主演的《刀马旦》,梁佩玲明眸皓齿巧笑倩兮,在气质上也丝毫不输周玉女。
到头这一生,难逃那一日,急急流年,滔滔细水——这是梅若华(梅超风)和陈玄生(陈玄风)在面临生死之时唱的歌。虽然不喜欢这个陈玄生,但是冲着张智霖还是要说一说。
关宝慧和张智霖,多奇怪的组合。穆念慈和郭靖原来还有这么一次合作。看着这么帅的陈玄生,想到他之后的结局,真是让人很唏嘘。不过这角色也迂腐了点,如果不是我们的万年帅哥张智霖,我估计会讨厌这个角色。
在众多的武侠电视剧中,《九阴真经》其实是一部异类作品,明明是金庸作品演化出来的原创剧,却充满了古龙跟王家卫的味道。剧中对白很少,大部分时候靠演员的演技来支撑起剧情。梁佩玲跟姜大卫很多对手戏都靠演技,那一对望,什么话都不用说了。而一些武打部分,都是靠给大家一种意境去想象,很少拍出实打动作。不禁想起古龙喜欢说的“这不是一把刀,这是一种精神”,完全是古龙的风格。
《九阴真经》借了《射雕英雄传》的壳,讲的却是一个非常古龙的人物。故事的主线是《射雕》中冯衡和黄药师那段语焉不详却又至死不渝的爱情。传说中至高无上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在这段故事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分量。
对于这部《九阴真经》剧而言,把握得最好的,恰恰是人的情感:爱情,欲望,深入骨髓的,无奈与孤独。所以,它的基调才那么灰白,基调才那么苍凉,气氛才那么沉重。
宛如一幅徐徐打开的水墨长卷,苍白凝重的线条,掩盖不住暗流涌动的人心与情欲纠结。不断落下的雪,茫茫的满天大雾,隐隐透着一脉归家的灯光,似隐若现,最终终于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所以我们明明已经知道了一切——知道了冯衡一定会早死,黄药师会孤独此生,心如死灰;知道陈玄生和梅若华会沦为铜铁二尸,不得善终——还是一样会被在这命运漩涡之中的挣扎所感动。即便最终结局早已注定,不管你有多强,都逃不开躲不掉,但,若能真正的活过,爱过,来过,就算是蹉跎在漫天风雪中,成了永远的不归者,内心,也不会有所畏惧吧?
身不由己的,又何止江湖而已。
片头黑白的剪影,独自伫立在雪中的黄药师,独自喝酒的黄药师,用酒祭剑的黄药师……神情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俾睨。仿佛漫天的风雪不断落下,却半点也落不到他的身上。这种诗性、古意而又浪漫的镜头语言,确实深得魏晋风流的古龙韵味。
在金庸笔下,在金庸改编的所有影视剧中,黄药师都是一个高冷乖戾的人,虽然也写了他的深情,但给人的感觉,多半还是古怪“邪性”又自恋的家伙吧。精通琴棋书画奇门遁甲医卜星相,自带无数外挂,行事极其偏激,养的出黄蓉这样古灵精怪的女儿。甚至被人认为是表演性人格,耍酷装帅。
在金庸笔下,我们看到了黄药师的皮相,看到了他的“肉”,却不明白他究竟想要什么,真正坚持什么,又是如何成了这样孤绝冷傲,自负偏执的性情。只有《九阴真经》这部剧,给了黄药师“骨”——
美女、烈酒、快刀、情义和背叛情义,永远在爱恨恩义中纠缠。想要脱离羁绊却永远逃不脱羁绊。
只有在这部剧中,姜大卫和编剧、导演、甚至配乐,共同赋予了黄药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邪”,他的“冷”,他的温柔,他的肆意,他的血性,他的坚持,才不似金庸笔下那么神神叨叨,完美得不真实又惹人非议……没有权力、名望、地位、天下第一,没有家国大义的江湖,才能让人活出全部真正的自我。看似任性,实则无法逃避,看似潇洒,实则无法负荷。
就像开始的时候,黄药师孤身一人。
结束的时候,他所有的也只是他怀里的小黄蓉。
曾有的春光明媚,随着冯蘅的死去而告终。 正如白茫茫白雪之中,一身黑衣的黄药师剑尖的那朵桃花。
就像所有的生机都会慢慢失去,最后一切都埋葬在雪中,在雨里。
《九阴真经》这部武侠剧,从立意上来说已是TVB武侠剧的高峰,碍于成本和视野,无法展现大格局的香港武侠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写人上。或许,它将永远无法和大制作的当代仙侠剧比场景,比造型,比特效……但,好的作品和制作经费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低廉甚至流水线生产的影视剧中,真正能决定它品质的,是用心。
后来,这部《九阴真经》的导演李仁港,也和很多香港导演一样,选择了北上拍片,在资金远远充裕过当时的情况下,拍了《锦衣卫》、《天将雄师》、《鸿门宴传奇》和《见龙卸甲》、《盗墓笔记》,一部赛一部的差,豆瓣均分还不到6分。反而是这部《九阴真经》,成了无数80后心中武侠剧的经典,豆瓣评分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高的(8.6分),甚至高过他自己的港片经典《星月童话》和《我爱你》,也高过同为经典的《九月鹰飞》。
不知道是李仁港本身格局小,有了钱就不知道怎么拍片了,还是南橘北枳,亦或者武侠片的的没落是大势所趋,总之,李仁港,再也不是《九阴真经》时那个灵气逼人的李仁港了。
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再看到一部如《九阴真经》般的经典武侠剧,就那么难吗?
这部电视剧整体色调属于武侠影视剧少有的阴冷萧瑟:大雨、飞雪、寒夜、残阳、冷月、剑光、血滴、落花……加上格外素雅简朴的造型,再配上凄绝哀婉的配乐,深深的寂寞沧桑之感便扑面而来了。
《九阴真经》这部剧大部分配乐都是西方长笛大师詹姆斯创作的,出自他的《The Enchanted Forest-Melodies of Japan》。 《碧海潮声曲》则原名叫做《Nakasendo》,中间还大量应用了三弦等日本乐器,香港导演的日本情结还真强。后来95版《神雕侠侣》里的经典配乐《英雄的黎明》也是日本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的作品。
因为是《射雕》前传,金庸原著情节着墨不多,全靠编剧添油加醋。可以看出编剧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一集里就有四处地方,让不同的人吟诵古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诸葛亮的《梁父吟》,多么冷门的小诗啊,剧里是铁掌帮帮主念的,瞧人家以前的帮主,多有文化啊。听到这样的台词,会有一种心中涌满层云的感觉吧。
相较而言,如今剧集的粗制滥造,和场景越搞越大,钱越砸越多之间造成的反比,将令观众越来越失去想象力。当年的武侠剧,仅凭那样简易的场景就能让人心生美感,多是借助一种情怀的塑造和想象的引导。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了旧时的戏曲。中国人讲求写意,传统京剧仅需要一桌一椅就可以表演,若要表现在水上划船,只需人物几个仰合的动作,就令人感觉满眼水波。这,没有观众想象力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现在,影视作品的场景越来越逼真,而观众的头脑被烂俗而累赘的台词塞满,根本无暇供给想象驰骋。于是乎,观众成了应声倒地的靶子,反而嫌传统的戏曲单调乏味,这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因此,我认为我的怀旧是有道理的,当惯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我是多么怀念儿时看着摄影棚里拍成的武侠剧,心灵却在天马行空的天真童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