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1)

黄河“九曲第一湾”。白马夺吉摄

黄河流经若尔盖148.7千米,与白河、黑河、贾曲河等众多大小河流汇合交融。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的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兰州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4.3%,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7.58% ,是名副其实的“黄河蓄水池”,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2)

若尔盖花湖湿地。白马夺吉摄

若尔盖湿地完善的生态系统,滋养着万千生灵。花湖苍茫,水天相连,成群结队的水鸟在湖中嬉戏,黑颈鹤在湖畔悠然徜徉。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黑颈鹤的故乡,也是大天鹅、藏原羚等珍稀动物的美好家园。湿地浩渺,芳草茵茵,百花争艳,斑斓的色彩遥落在通透清明的天幕之上,似大自然编织的一幅幅锦缎从天而降,如梦如幻。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3)

若尔盖赛马节。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黄河是若尔盖人民的生命之河、民族之河、幸福之河。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关乎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水源安全,利在全流域,功在千秋。因此,若尔盖人民把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曾经的若尔盖草原,因为鼠害、过度放牧、水位下降等种种原因,一度沙化严重,生态系统受损。若尔盖县委、县政府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带领若尔盖人民退牧还湿、防沙治沙,用创造性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生态环境治理战的胜利。

经过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若尔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川西北高原绿洲”“地球之肾”等诸多美誉接踵而至,传统畜牧业大县已然转型为“全域旅游”大县。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4)

若尔盖县域内黑颈鹤数量达到2000余只。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若尔盖县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通过填堵排水沟、恢复河曲和湖泊水位、黑土滩治理、天然林保护、沙化治理等综合恢复与保护措施,有效遏制了湿地退化萎缩趋势,林草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恢复提升。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5)

2021年若尔盖县成立四川首支黄河护河队。龙江燕摄

若尔盖县是黄河干流流经四川省的主要地区,分布有全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湿地,兼顾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神圣使命。为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若尔盖县多措并举成立了四川省首支“黄河护河队”。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全县73条河流、6个湖泊及3个重要湿地的河湖巡护、河岸清理、违法整治等工作。

黄河生态景观带:邂逅若诗若画若尔盖(6)

若尔盖县麦溪乡沙化治理点。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若尔盖县以沙化治理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沙地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运用灌草结合、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式,因地制宜进行沙化治理。采用1年阻风固沙、2年植被恢复、3年苗木成活、4年连续管护和5年灌草结合的“12345沙化治理法”,有效遏制若尔盖土地沙化趋势,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了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基本达到“种树见林、种草见绿”效果,实现了固土保肥、碳氧平衡、“增绿、补氧、添景”目标。通过近几年沙化成效监测,若尔盖县沙化年递增率出现负增长,创造了“草进沙退、湿增人转”的优异成绩。(赵祖乐 龙江燕)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