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危机(急功近利事之大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是哪个人脑抽时说出一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场关于孩子未来的风暴名正言顺卷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每个家庭。是啊,老一辈吃了文化低的苦,所以希望孩子不要再走我们的路,这是一个极其朴素的逻辑。道理显然是那么一个道理 ,可是如果不是孩子们自己领悟这样的人生含义,那就会变成压抑。当家长们认为这是一场必须投入的竞赛,那一定会带来焦虑,这种焦虑上升到了全民,全社会,这就会让孩子们幸福感降低,觉得是被摆布的人生。他们的应对方式任性而激烈,不是他们不懂,只是因为他们可以。其实,认真说,家长们的幸福感更是成倍降低,只是因为是家长,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当轮轴转动,没有什么可以抵挡。

关于孩子,他们的悲伤在于他们从小就被迫加入了竞争,想与不想,最后都是被裹挟着前进。所以现在的孩子表现出了更自私,更叛逆,更脆弱,还异乎寻常的敏感。只要你愿意留心观察,就你所在的城市,哪怕是个小城,几乎每年,你都能听到某某学校的某某又出问题了,轻微的抑郁,重的要拿生命了结。当同是家长的家长们感受到那种悲凉与无助,他们犹豫且彷徨。所以,双减在家长既欢迎又有些忐忑的心理中迎来。

在国家层面来说,双减势在必行,因为青少年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大的通性问题,单一个体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可是家长们又担心双减会带回孩子的惰性,孩子将来会更多不确定。

对于家长,孩子的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的奔波,对孩子的教育,全都是痛点。更严重的是孩子回报的情感,对家长来说有时候会是负数。因此,家长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少生、不生,甚至极端的是不结婚,不交朋友(此处特指谈恋爱)。若说孩子们看不到父母的努力和付出,我一定不会同意,他们是生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他们敏锐触觉感受不到的简单之事?只是他们选择性看不见而已。

所以国家解决生育不足的问题时,相继出台的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全面三胎政策,也许将来会有全面放开生育,已有的生育政策不说遇冷,也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几十年的“一个孩子好”教育惯性外,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房子、教育、就业等等,而房子和教育这是其中两个最痛点。所以这也告诉决策者们,解决低生育问题是一项多角度的工程,不是单单放开生育就能解决的,过于急功近利的政策反而会激起民众的反感。

而在其它方面,过急地推进也会有很高风险。如果大的产业国家不站在百分之七十的安全底线,我们国家就一定会迎来艰难时刻。往日的西方对我国几十年的武器禁运,今日的芯片制裁,这些都是例子。不过这些还好,我们国家的基本民生行业还是牢牢地在手中,譬如粮食安全。所以那些高科技可能会慢点,情感上我们可能会憋屈,但是基本生活稳定。也许在某天还有一个什么别的行业爆出来,我们还会被人卡脖子,但是我们有时间,所以有那个战略定力。

要警惕越来越热的国考,这不是一个非常非常值得高兴的趋势。我不是说不应该追逐国考,而是国考过热,几千上万人争那一个名额,那不是在选贤能,而是让人在碰运气。

仔细思考一下公务员为什么热,除了国人向往权利的传统习惯之外,那就是这份工作本身的魅力。在现在权力装进笼子的情况下,这份工作的稳定体面才是人们看重的吧。本来这份工作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约束很多,这对年轻人来说尤其致命。当年轻人都不在意这些,还趋之若鹜,那真应该带给我们反思。

如果我们的就业都朝着公务员、教师、大国企蜂拥而去,那么我们的市场是在开倒车,说明外部市场竞争太过激烈。而我们国家不限制好那些资本控制的企业,个体老百姓永远竞争不过资本,他们永远都会是资本的韭菜。

资本永远追逐的都是金钱,最大化的利润,盼望他们能良心发现的最后都会被吃得一点渣都不会剩下。

网上有一个梗:干到一个亿退休。更狠的是还有很多二十出头的,说自己人生目标是三十多财富自由就享受生活,会不会太心急了些,十来年就能财富自由,当捡钱吗?不然,这是对自己多有信心,这需要很天才才行。

现在年轻女孩子,嫁人要房要车还要存款,婚还未结就要求男方买房还加名字,美其名曰是要证明真心,要一份安全感。这其实就是一种快速的变现青春,想走捷径。尤其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当一家人遇到困难时,却说的是跟着我爸妈都没有吃苦受穷,怎么可能跟着你受委屈!想问一句,你要天想地,你有什么?不能同甘共苦,怨男人婚前婚后两种面孔,是你活该!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奋斗,不能吃苦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奋斗而来不是更美吗?

生活美好,边走边看,用不着一下就看完全场,也用不着一下就达到顶峰。世间万物从来就是由弱到强,也会盛而衰,人一辈子不可能一直处在一个点上,也不会一直能处在一种状态之中 ,好好感受所有经历。

急功近利的危机(急功近利事之大敌)(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