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1)

玉湖村村民牵马载客归来。 张亚兵摄

天刚亮,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摩梭阿妹已在泸沽湖上划桨载客,纳西族汉子牵上马儿载客攀登玉龙雪山……

夕阳西下,各族群众与八方宾客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或围着火塘与家人讲述白天发生的趣事……

在云南丽江,幸福如此简单。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2)

玉湖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向媒体记者介绍玉湖村情况。 张亚兵摄

“靠山吃山”,“后进村”蝶变“示范村”

“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好过了!”这是日前中央和云南省级媒体记者在丽江采访时,少数民族群众说的最多的话。

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事实上,从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到“少数民族发展教育工程”,再到“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丽江市实施的系列创建工程,无一不是围绕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这一目标进行。

丽江市民宗局副局长杨建勋介绍,2013年至2015年,全市共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程42个,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示范创建点的群众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3259元提高到2016年的7258元,实现了倍增。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3)

游客乘木船在碧波万顷的泸沽湖上游览。 张亚兵摄

玉湖村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的一个纳西族村子,村子有着“玉龙山下第一村”的美誉,但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3200元,是典型的“后进村”。

“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是过去玉湖村的真实写照。”玉湖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说,2004年,玉湖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玉湖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展全民参与生态观光旅游服务,找到了一条“党支部 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发展路子。

目前,玉湖村已形成了玉湖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主,以村民自发参与的旅游客栈、餐饮、购物为辅的旅游产业模式,全村400余人参与旅游服务。

2017年,玉湖村已接待游客8.6万余人,经济总收入已实现1600万元,人均纯收入8520元。

如今,新房子、小轿车在玉湖村里随处可见,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生态村、文明村、和谐村、经济快速发展村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4)

摩梭人(纳西族)付美兰在泸沽湖上划船载客游览。 张亚兵摄

“靠水吃水”,美好生活不再是梦

走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干净、整洁、路畅、绿化是给外人最直接的印象。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学校、社区的创建过程中,除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外,打造特色村寨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杨建勋说,引导少数群众转变民风民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力行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将村民公约、家庭美德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各族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5)

一名女游客在泸沽湖游船上自拍。 张亚兵摄

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洛水村委会洛水村,是游客进入泸沽湖景区的第一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

80后的洛水村村民娜珠自小在泸沽湖畔长大,从以前的种玉米、打鱼为生到现在经营客栈、划船载客、歌舞表演等旅游服务,游客多了、收入多了……近几年巨大的变化让她感受深切。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6)

摩梭人(纳西族)娜珠和村民在洛水村民族文化中心进行歌舞表演。 张亚兵摄

夜晚来临,洛水村民族文化中心一片欢腾,身着盛装的摩梭阿哥阿妹与游客一起载歌载舞,在展示摩梭民族文化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了门票收入的回报。

“演出的收入虽然没有经营客栈的收入高,但是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娜珠说,有幸生活在这片净土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泸沽湖是摩梭人的母亲湖。”说起对泸沽湖的保护,娜珠坦言,有干净的湖水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会有更好美好的生活。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7)

苍蒲塘村村民沙文高在果园里检查苹果品质。 张亚兵摄

“2700高原苹果”,唱响“小凉山”致富山歌

杨建勋认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以来,除了看得见的变化,群众的思想意识从小富即安到主动求发展、谋发展的转变也很明显。

“靠自己努力、靠科技、靠品质、靠帮扶干部的指导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增强了群众发展致富的信心,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杨建勋说。

苍蒲塘村是宁蒗县新营盘乡药草坪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海拔2700米的“小凉山”上,独特的环境造就了高海拔苹果——“2700高原苹果”。

“苹果好也愁卖,苹果差也愁卖!”对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种植苹果的苍蒲塘村村民沙文高来说,苹果销路、品质保障是最为影响收入的因素。

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云南丽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8)

生长在海拔2700米的“2700高原苹果”。 张亚兵摄

“种植有技术指导,销售由公司负责,收入有保障,可以放心大胆的种苹果。”沙文高说,同样的十多亩地种出的苹果,以前一年只能卖一两万元,现在可以卖到六七万元。

从宁蒗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进入,到“2700高原苹果”品牌打造,再到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和沙文高一样种植苹果的300余户村民种苹果的底气更足了。

宁蒗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权介绍,公司采取了“公司 合作社 基地”的经营机制与“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帮带机制相结合的“联建双推”模式,公司建立电商平台,负责品牌宣传、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线上销售,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进行线下生产,党员结对帮带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种植,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已经初显成效。

“去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苹果469吨,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增收3350元,其中2户收入均超20万元。”鲁权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通过做优做强高原苹果产业,实现以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静全表示,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的积极探索,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在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阵地就推进到哪里的原则,形成了“一率先”“三结合”“五联创”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