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便意几天不排便(好几天没排便根本没便意)
只有便秘的人才知道,便秘这个信号到底有多重要。
在门诊上,经常会有患者向我们倾诉:
经常性的连续好多天没有便意,好不容易有便意了,但它就像是乍现的灵感,抓不住就意味着还要继续等待好几天,迎来下一波的排便折磨。
3~5天没便意很常见,5~10天没意外,10天以上没便意竟也是泛泛可陈。
明明自己按时吃饭,每一顿都没落下,为什么身体吃进去那么多的食物竟然都不想排出去?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没有便意,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众所周知,我们日常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就是形成大便的原材料。
我们身体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座高效运转的工厂,它一开始的消化模式是这样的:
食物由嘴巴进行咀嚼后→沿着食管进入到胃部→再经由胃部和小肠消化大部分的食物→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结肠,再被结肠吸收水分之后,会由结肠运动推进直肠中。
触发排便的神经反射后,会将排便的请求上传至大脑,再由大脑决定要不要排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便意。
如果需要排便,大脑会安排腹肌、直肠肌、内外括约肌等使劲,将大便排出体外。
排便这个行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体内各个组织共同协作的成果。
因此,便意缺乏的便秘患者还很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长时间没有便意,就意味着排便过程中的这几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2、结肠运输缓慢
结肠运动会将大便从结肠运往直肠。
一般而言,正常人将大便从结肠运往直肠的过程只需要1天的时间。
而便秘的患者,因为结肠运动缓慢,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3天,甚至更长时间。
这个时间差与快递类比,甚至堪比顺丰和韵达。有些便便在路上时,就已经慢别人好久了!“到货”更晚,自然就不奇怪了。
而造成结肠蠕动缓慢往往是多种原因,比如: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吃得太少,导致膳食纤维不足;肠道菌群紊乱等。
不可忽视的是还存在一些病理及药物刺激因素,比如:平滑肌结构异常、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服用阿片类药物等,可能会造成结肠动力不足,运输缓慢。
3、直肠敏感性低
根据直肠在排便过程中的定位,直肠往往更像是一个储存大便的地方。
大便通过结肠运动被送往直肠储存,储存在直肠内的大便达到“直肠感应阈值”的时候,直肠神经就会产生想排便的欲望,这就是“便意”的由来。
我们甚至可以把“直肠感应阈值”想象成一个警戒线,超过了这个警戒线,直肠才会向大脑提出排便请求。
但如果这个“警戒线”设置得太高,或者便便的量本来就很小,就会导致很久都难以达到这个排便“警戒线”,自然也就没有便意了。
直肠感应阈值高、进食量小就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两种情况分别在滥用泻剂以及节食减肥人士身上较为常见。
4、排便反射异常
按照正常的排便流程,大便在直肠内到达“警戒线”后,先是会触发直肠神经反应,再由直肠神经向大脑发出排便请求。
这个时候,如果大脑被别的事情所干扰,就往往会忽略了直肠神经的排便请求。得不到同一排放的便便就会堆积在直肠内部,然后再被送回结肠,继续被结肠吸收水分。
几次三番下来,被经常放鸽子的直肠神经也开始闹脾气,就算有“排便欲望”也不想传达给大脑。
“便意”就这样失踪了。
没有便意,大脑就不能发出同意排便的指令,排便行为自然就不能进行。
没有便意,可以试试这样做1、一般治疗
(1)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在大肠中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对缓解慢传输型便秘有不错的效果。
图: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除此之外,膳食纤维一定要吃足量。
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一名成年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该为25g~30g。而对于便秘星人而言,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含量无疑要高于这个标准。
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大约要吃到超过一斤(500g)的蔬菜,才算及格。三口之家,每天大约需要买1kg~1.5kg的蔬菜,并分配到一日三餐当中去。
(2)多运动
每周可以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不仅会让肠道蠕动加快,还会让人的排便肌群(腹肌、内外括约肌)变得有力,能够更好地完成排便。
(3)养成固定时间排便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正确认识便秘带来的后果,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不要因为没有便意而懈怠排便,消极排便。
没有便意的便秘患者他们的排便时间往往会很随机:
有便意了去厕所试试,没便意就不排。
无规律的排便就是对便秘病情的放任。
固定时间排便不仅有助于排便习惯养成,更有利于身体排便反射的正常化。
每天早晨7:00~9:00或者饭后这两个时间段是结肠蠕动的活跃时间,可以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应该去厕所试一试。
2、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到渗透型泻剂(如:聚乙二醇)、容积型泻剂(如:小麦纤维素)或是一些促动力剂(如:普芦卡必利)、以及用于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动力的微生物制剂(如:益生菌)等。
当然,具体的用药选择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部分便秘患者如正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与专科医师讨论后尚可行手术治疗,但不应作为一线选择。
3、精神心理治疗
患者的情绪也会对胃肠道的感觉、运动和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导致结肠运输时间延长,难以出现便意。
自身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家庭环境的因素都是负面情绪源源不断的来源。
再加上长时间缺乏便意、治疗过程不顺利、家人朋友不理解等因素都会让患者变得焦虑不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
对于这类患者,除了吃调节情绪的药物以外,需要结合心理治疗,通过对话打开患者的心结。
不良的情绪有了一个出口之后,患者的状态通常会有所好转。
最后还是要强调:
导致便意缺乏的原因存在差异性,不建议患者在不明确自身病因的情况下自行用药,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方秀才,刘宝华,《慢性便秘》
[2] 叶国富,药源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2013
[3]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