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2022(上海建材学院与同济大学的交集)
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始创为1953年9月创办于武东路江湾跑马厅的上海建筑工程学校。从1958年7月起到1985年多次易名,先后为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上海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耀华玻璃厂建材工业学校、上海建筑材料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上海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85年2月升格正式定名为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简称上海建材学院),是全日制的本科普通高等院校,归国家建材部(后国家建材局)直属。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设有29个专业学院,7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校区。
上海建材学院与同济大学的第一次交集发生在1960年。
1960年3月2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决定,以上海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和同济大学建材系的硅酸盐、塑料、材料性能学3个专业为基础建立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简称“上海建材学院”);发展规模为6000—8000人,建院地址拟在同济大学西边空旷地区,同济大学校长王涛兼任院长。
5月15日,上海建材学院在建材专科学校原址成立。
同年8月,学校决定: ① 建材系的构件、硅酸盐、材料性能学和塑料4专业及其学生划归建材学院;化学专业及其学生划归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② 建材系约60%教师调入建材学院;建材学院构件、硅酸盐、材料性能学和塑料四个专业的师资,从原建材系硅酸盐、建筑材料和构件、化学3个教研组中抽调;③ 撤销建材系及下设的硅酸盐教研组;原建材系建筑材料与构件、建筑材料两实验室划归建工系;化学教研组和化学实验室划归数理力学系;④原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由同济大学配主任,建材学院配副主任,双方共管、共用;⑤ 原建材系党政领导,按上报名单调归上海建材学院;⑥ 学校在本年度内应给原建材系的经费如何分拨,由双方总务处和财务科研究;⑦部分职工和专业划归上海建材学院后,行政关系自9月1日起正式划入该学院。
8月15日,上海市委任命黄蕴元为上海建材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长,免去其同济大学建材系主任职务。
9月6日,两校党委商定,建材系的党政工团等一切组织关系由建材学院党委领导;调学校的76名干部、教师去上海建材学院。
但好景不长, 1961年3月7日,建工部为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使部属学校合理布局,决定撤销上海建材学院;原属同济大学建材系部分返回同济;专科停办(1959年招收的2年制专科办到暑期为止)。
7月30日,上海建材学院正式撤销,学校改名为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后经发展,该校于1985年2月又成为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大学部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硅酸盐工艺、建筑塑料工艺、建筑材料性能学和化学5个专业,共843名学生并入同济大学。1961年4月,黄蕴元重新出任同济大学建材系主任。
上海建材学院与同济大学的第二次交集发生在1996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深化高教体制改革,高校兴起合并潮。上海建材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师资、专业、校舍等规模有所上升,初步具备了升格为大学的条件,学院也有这方面的打算。特别是学院北边的武川路小学并到其他学校,腾出的地方归学院所有,扩大了发展空间,学院也初步新建了食堂、浴池等硬件。武川路小学北临,更是一大片空地,如果归学院所有,那学院升格大学后肯定应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但结果不遂人愿,经国家教委、国家建材局、上海市决定,学院要被合并。
上海建材学院被合并前设材料工程系、自动化与计算机系、管理工程系、机械系、土建等系,共20多个专业,另设社会科学及基础课两个部,在校学生5千余人。末任院长吴明舜,党委书记赵耀华,副院长徐佐彰(后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上海建材学院地址在上海市杨浦区江湾镇武东路100号,东接上海财经大学,一墙之隔;南接复旦大学,一路之隔。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建材学院并入其中一校,都比较合适。但上海财经大学属以经济管理为主的财经院校,复旦大学是以文理见长的综合性院校,上海建材学院是工科类院校,与上述二者之一合并,在专业设置上明显不大合理。同济大学亦属工科类院校,加之有第一次的交集渊源,所以上海建材学院并入同济大学,更为合理。
1996年7月中旬 ,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正式签署了上海建材学院 、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备忘录 , 7月18日 , 国家教委正式发出《关于上海建材学院 、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的通知》; 7月26日 ,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在有上海市和国家建材局领导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上正式宣布 : 同意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的形式 , 将上海市所属的两校并入同济大学 , 两校建制撤销。同济大学仍为国家教委直属高校 , 实行与上海市共建共管。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分别拨款的投资和管理渠道不变。 9月初 , 原两校校区挂上了同济大学的校牌 , 统一招收的新生 已入学。上海建材学院校址被称作同济大学沪东校区。
1996年同济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据说,上海建材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也是上海市和国家教委支持同济大学进入“211工程”的条件之一。
其中,1996年7月,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材料工程系和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材料教研室并入同济大学材料系。材料系当时教职工总数为182人,其中并入89人。9月27日,学校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材料学院)筹备小组。10月7日,成立材料学院(筹)。12月2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首任院长王新友。
2002年7月,学院与上海宝钢集团五钢有限公司共建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应用开发重点实验室。
2003年9月10日,实施“撤系建所”改革,撤销原有的“系、所、室”建制,建立以科学研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研究所建制。同年9月22日成立水泥基材料研究所等12个研究所。
同济大学沪东校区自1997至2001年秋季,设立同济大学新生院,四年共有约一万七千余本科生在此学习、生活,得到良好的基础知识教育;2001年秋季以后,沪东校区作为一年级研究生学习和生活基地,八年共有二万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此得到深造。
但同济大学最终也没保留住武东路100号这个地方。
2006年7月,为落实上海市高校教育资源调整规划,同济大学沪东校区的部分教室和宿舍让予上海财经大学使用;2009年初,沪东校区整体移交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武东路100号成为上海财经大学武东路校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