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铺就脱贫致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气象局党组始终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印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系列文件,全国各级气象部门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趋利避害并举,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出诸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气象样板”。
定点帮扶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过渡地带的突泉县,曾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中国气象局自2013年定点帮扶突泉县以来,结合部门资源优势,以人力、财力相配合,下足功夫,开展全方位帮扶,终于在2020年3月,突泉县11765户、23357名贫困群众成功脱贫,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突泉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2020年10月,突泉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突泉县扶贫工作入选2020年11月中科院“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全球可持续减贫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减贫案例,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突泉模式”;2021年2月,突泉县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个个成果都是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标志着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近8年打造的“突泉气象扶贫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中国气象局依托科技资源和垂直管理优势,实施“风云平安行动”“卫星慧眼行动”“守护丰产行动”和“气候赋能行动”,助力突泉县扎实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气象局始终“牵挂着”突泉。
中国气象局派驻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的第一书记侯俊利用工作之余给村里孩子辅导功课 图/李芳慧
在全国各地,都有气象驻村干部奉献的身影——重庆气象部门驻村第一书记任俊带领打蕨村村民打造优质农产品甜糯玉米品牌,2021年产值达288万元,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借助旅游带动增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气象局的“优秀驻村干部”海叶进驻银匠营子村以来,发挥部门优势,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该村56户贫困户在2020年脱贫摘帽;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驻村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和“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减灾处干部刘红霞,用一年时间先后在村委会组织集体活动70多次,把村民的心团结在一起,白天她同村民在田间劳作,晚上给村民上汉语课;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的欧钊荣带领平王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村一品”,促进当地由“柑橘村”转型成为“荔枝村”。气象驻村干部用真心和巧思,因地制宜,让所在之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扎根土地,为实现乡村振兴继续添上“一砖一瓦”。
夯实基础 防灾减灾更加有的放矢
今年7月以来,湖南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截至9月15日,81个县(市、区)达到特旱等级。其中,花垣县也遭遇特旱天气。2014年以来,该县十八洞村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因地制宜种植猕猴桃。猕猴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县气象局早在今年3月就向种植大户定向发布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并持续提醒种植户在丰水期间按照重旱的标准蓄水保水。在县气象局的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下,十八洞村猕猴桃喜获丰收,产量达70万斤,是2021年的4倍,每亩纯收入达2000元。
这是气象部门助力防灾减灾、避免因灾返贫所作努力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统筹部署下,全国气象部门持续加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县区,基本建成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一张网”,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在鲜桃成熟季,安徽农网“爱农帮”工作人员经常到残疾人水果扶贫基地帮助采收 安徽农网供图
夯实观测基础,让灾害“无处遁形”——统筹推进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实现贫困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100%覆盖;建成1093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数量是2012年的4.5倍。2021年,中国气象局构建“8 N”气象建设性规划总体框架引领发展,将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纳入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拟建设特色经济作物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区域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将乡镇、行政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站网布局设计方案。同年,全国气象部门新建20个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和20个遥测式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提升农业气象监测能力;在贫困乡镇升级和补充乡村自动气象站1277个,提升局地精细化灾害监测能力。加强卫星遥感应用,开展大宗作物面积和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发及业务化应用,以及关键农时、农业气象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评估。
预警直达公众,为避灾减损打出“提前量”——中国气象局推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实现秒级发布和靶向发布,信息发布数量及质量明显提升。制定《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试点工作方案》《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短信精准靶向发布试点工作方案》,加强与工信、广电部门对接,开展基于短信及应急广播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推进面向农村、牧区、山区、海区等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覆盖,优化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
减少灾害损失,用好避免返贫的“金钥匙”——十年来,全国气象部门在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5091架次、火箭高炮增雨作业9万次,为我国连年粮食丰收作出贡献;面对冰雹灾害天气,全国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利用高炮、火箭实施人工防雹作业28万次,为高敏感的果业、烟叶等经济作物减损。当前,全国年均人工增雨(雪)覆盖面积约508万平方千米,防雹保护面积约66万平方千米,覆盖98%的产粮大县、72%的县市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48%的大中型水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已成为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好帮手”。
发挥优势 乡村迭代“焕”新颜
十年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勠力同心,加强行业帮扶力度,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促进产业兴旺——中国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创建1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累计研发产品上百种;为10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了以特色经济林果为主的“气候好产品”评估工作。2021年,各类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客户端注册用户增至82万。同时,全国各地气象部门也在护航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狠下“功夫”:在陕西阎良,气象部门在火龙果种植合作社搭建气象智能物联网监测系统,让“南果北种”成为新潮流;在福建武平,得益于精细化气象服务,武平梁野山种业公司在金线莲种植上每年可增收2600多万元;在湖北十堰,市气象局积极筹建田园轨道车,帮助当地摆脱地形因素对产业的制约,带动农户每年增收约60万元……
2022年4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迎来新茶开采季,采茶工正在采收明前茶。浙江茶产业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茶叶生产销售链条中,气象服务贯穿始终 图/吴拯
挖掘气候资源——依托风能太阳能专业气象观测站网,气象部门得到了1公里分辨率的精细化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评估数据集,并定期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着重为乡镇村落挖掘风能太阳能资源提供支撑,为带动农村富裕,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9月15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分类、分灾种加强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协助政府和旅游部门加强对异地旅游、小众景区旅游、山区野游等游客的预警信息发布和风险提醒,为游客出行保驾护航。各地气象部门也在挖掘气候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展开探索:2019年,重庆酉阳获评全国首个中国气候旅游县,“金字招牌”打通“两山”转化通道;2018年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2021年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全县旅游收入达9.6亿元;立足特色气候资源,2021年,福建24地获得“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气候康养福地称号,带动当地旅游及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帮扶举措——中国气象局联合知名电商,为突泉消费帮扶产品搭建线上销售专区,形成帮扶长效机制;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创新设立自动气象站管护公益岗,不仅有效解决偏远地区无人自动气象站看护管护难的问题,更有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驻伽师县的帮扶干部职工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带动群众学习特色林果、大棚蔬菜种植及牛羊养殖技术,守护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浙江气象部门开展“脱贫助力爱心助农”直播带货活动,解决疫情影响下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嘱托言犹在耳,气象部门正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向着建成“技术先进、机制融合、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体系努力迈进。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赵宁(文科、吴卉、李悦、张歆平、吴敏、贾辰、李红梅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郭曼如
审核:段昊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