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融花入画境(名家新作余艳)
坪朗的清香
文丨余艳
初识“豆腐西施”
作坊的堂屋很大,正中的大石磨很显眼。
石清香推磨的脚步一前一后,有力的腰支撑着身体,手中的磨杆一圈又一圈划出优美的弧线。周边一字排开的豆腐箱旁,员工摇晃滤架、灶台煮浆,一片忙碌。滤帕、桶盆在各自的位置上候着。这阵势似在说:磨豆腐是件太繁琐的事。
推磨的背影转身,石清香看见了我们,一身苗家服饰的她快步迎过来,一头的热气漂浮着,衬出她豆腐般白嫩的肌肤——好一个传说中的“豆腐西施”。爽言快语也随即喷薄而出:“看这石磨像千年古董?没有那么长,百多年。从晚清时起,坪朗豆腐就是豆腐中的‘名品’”。
“你再看看这儿。”石清香指着正从磨齿里滴下的奶酪般的白浆说: “这浆,白得像奶油,滑润、油亮。这光泽的浆,电驴子可磨不出来。”她从压箱取出一块刚出炉的四方豆腐,掂起豆腐一角,来回晃动,嫩滑的豆腐居然不断。“坪朗豆腐的嫰、香、滑、韧,主要靠本地青皮黄豆加天然山泉水泡豆、石磨磨浆、柴火铁锅熬制……”就是这严谨的工艺,才确保了坪朗豆腐的卓越品质!
“爷爷和爸爸,他们苦得没个头。像石磨总在苦槽槽里,转来转去转不出苦道道。我的命好,赶上了好时代。”
一个舀豆的妇女上前抢话:“他们石家,前三代想糊口保温饱,总苦不完。到她这代,才真正走上了富裕路。她还富成这方天地的带头人!”
一阵铃声响起,石清香接客户电话,是联系购买系列豆腐产品的。
屋外的院子里,正在挑选青皮豆的员工都是脱了贫的乡亲。阳光下,她们一脸灿烂。
传承了几代的豆腐清香
坪朗是个村,山间苗寨。
出了吉首,沿着峒河一路往西,十五分钟车程就能看到一片满是鹅卵石的河滩,三面环水的坪朗苗寨就在河对岸。河滩上,石板路、木头房,青墙黑瓦,炊烟袅袅……若再行约十公里,过隧道就见到云里的彩虹——世界著名的矮寨大桥。神秘苗寨在钢铁连接的现代时尚和与世无争的纯朴民风中和谐共存。时间在缓缓流淌,一片岁月静好。环山绕水的坪朗村成了都市人向往的“湘西后花园”。
“石氏豆腐坊”牌匾下,石清香的父亲、83岁的石光耀坐在台阶抽烟。
老人祖上都以豆腐为生,他从小是闻着豆香长大的。年幼时,父亲磨豆腐,他喜欢骑在转磨的长柄上,像骑着一匹古老的旋转木马。随着父亲推起爷爷交过来的沉重石磨,“三更睡五更起”,他开始拼命做豆腐。“我25岁那年,父亲患病去世,他是累死的……可我还得接过沉重的石磨,讨生活。”继承了豆腐坊,石光耀延续了“豆腐世家”的香火,也给村庄传承了一缕豆腐清香。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最先,石家独自经营豆腐,石光耀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昏黄的桐油灯下,要做几十斤黄豆。到了下午,背着背篓,连同3个木质豆腐箱,走村串户地叫卖。他家门前曾是官道,“那时,部队官兵路过这里,都会买我家的豆腐吃。”石光耀说起这些一脸荣耀。
转动石磨,也转动了年轮,当一个孩童成为八旬老人,推动石磨的人已变成了他的幺女石清香。女儿接过一份家族手艺,成为坪朗豆腐第四代传承人。
2009年,石清香在吉首开了家“乡巴佬厨房”,开始让豆腐经营走出去。餐馆大部分蔬菜都是村里老百姓种的菜,鱼、桃花虫都是村民从河里捞来的。主打菜“坪朗豆腐煮鱼子火锅”用的是石磨手工推制的豆腐,从开业第一天,就成为慕名而来的客户必点的美味。加上她自己熏制的腊肉、香肠、腊猪脚,满桌飘香。
餐馆被城市居民热捧,“乡巴佬厨房”火了吉首城,也火了连接坪朗苗寨的一条线。石清香在这条线上忙活。豆腐在坪朗做好,15分钟的路程,清晨送往吉首市区的餐馆,制作当天的菜肴。豆腐香嫩细滑,石清香热情大方。再往后,顾客不满足在店里吃,希望能买到豆腐。于是位于坪朗的豆腐坊加大生产量,在供应餐馆之余,开始对外销售。
让纯正的味道真正走出大山
如今,美味都买得到,可真正传统食材越来越少、纯正味道越来越淡。如何让坪朗豆腐真正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石清香在思考和探索。
2012年,省城热闹的农博会上,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方石磨,推磨人是石清香的老父亲石光耀。石磨、青皮豆、山泉水都是从家乡带来的,现场磨豆腐,展示原生态。音乐响起,围帘后面身着银制苗饰、唱着苗歌的石清香,带着一队苗家阿妹,端出热腾腾的豆浆、香喷喷的豆腐脑儿。看着现场磨制,品着独特清香,参观者一下子把还没有包装的豆腐干、酱豆腐一扫而光。推磨人石光耀省城露脸,也领回了“豆腐大王”的称号。
“我是想清楚就不犹豫。马上策划,我把村里10多名姑娘小伙带到乾州古城,又在吉首市开了第一家坪朗豆腐专卖店兼体验坊,生意依然很好。”
其实,各个行业都在“工业化”浪潮中按下“快进键”,豆腐行业也不例外。粒大饱满的大黄豆、电动打磨、机器压制、规范化的程序似乎让做豆腐变得简易和高效。可峒河边的“石氏豆腐坊”,石磨吱呀吱呀的摩擦声四季不变。石清香坚持着传统手工技艺。
她的工作是从别人熟睡的深夜开始的。“睡前,我得选豆泡豆。其实,员工都选过了,我习惯了还要在豆盆里扒拉一阵。偶尔挑出几粒霉坏的豆,就觉得可能的苦涩被我挡拒,明天的豆腐纯净得只有清香。”
石清香宁可少出品,也要守住祖传的品质。“工艺可以复制,流程可以重复,豆腐制作中的山泉水不可代替。” 她告诉我们,有几次,泉水管道出问题,她们就去山上挑。
将坪朗豆腐做成产业
“西施叫你坪朗吃豆腐咯——”一位调皮游客的喊话,在临近中餐时间的坪朗上空回旋、震荡。踩着跳岩进寨子的我们,胃口鲜活活地被调起来了。
湘西多水,河溪纵横,许多村寨依水而建,跳岩成为苗寨重要的“交通设施”。如棋子般散落在溪水中的大石块,既不阻挡河水流淌,又能像桥一样连接苗寨与寨子外的世界。
这个传统的苗族村落,保存了相对完整的苗族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借着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坪朗人动了起来,与时代融合,乘势脱贫致富,直奔美丽乡村。
“乡巴佬厨房”是一高大的吊脚楼建筑,坐落在宽阔的石滩滩头。“到坪朗,吃了腊肉、桃花虫、黄牛肉都不算,一定记得‘吃豆腐’”。
刚说着,“咚咚咚——”,苗鼓迎客了。一进门,热豆浆端上来了,白嫩嫩的豆腐脑也上了桌。
城里一个“乡巴佬餐厅”,乡里一个“乡巴佬厨房”,吉首、坪朗,豆腐经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接过父亲的豆腐担子,石清香却绝不像老爸挑担叫卖。“看到外面的车了吗?”那是一台起亚越野车,透着勇猛幺妹的坚定性格。开着车城里卖、乡里送,还网上销。包括自己的餐馆、体验店,吉首市几十家店每天要消化她200多斤豆子产品。其他的,就得提前预定了……
石清香只能更忙。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4家店的老板娘,也是第一个将坪朗豆腐产业化的女汉子。
从2012年开张以来,“乡巴佬厨房”作为坪朗村第一家农家乐,在苗寨最先拉开了旅游产业的序幕。特色小吃,传统苗绣,喧天鼓舞,集聚坪朗旅游资源,能上的都上。在旅游这个大主题上,打好民族牌、生态牌。
石清香办起了千人长龙豆腐宴、万人坪朗豆腐节,建四月八传承场、打造村民春晚,做的是影响;她人财物、产供销一肩挑,把豆腐融进旅游名村、生态兴村的整体布局,接的是地气。不久,来观光、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身边的人给这个“一根筋”、敢拼命的幺妹取了一个敦实的名字:石头。石头?还不就是个夯实的——磨!
一个叫石梅香的大姐坐在我们面前,她是连续三年在石清香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的20户贫困户之一。“我们坪朗村说,‘扶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要把‘血液’输到‘静脉’中,用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让我们自己‘造血’。脱了贫就不能返,哪个不想一直富哟。”说着说着大姐就扯开嗓子唱出来:“感谢党的政策好,项目分红到农家;产业四级覆盖好,我们都要奔小康……”
人间烟火中不一样的豆腐味
古老的石磨,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也磨出了人间烟火中不一样的豆腐味。
“磨,就是磨人……”石清香话语有些低沉:“我知道,一个品牌的建立,冇得那么一帆风顺。”
她想起了那些未曾料想的艰难。2016年,为了合作社20位贫困户投资能迅速分红,她开建一个新项目,挖土填坑,施工建设,热火朝天,过年前却被勒令停工。百把万砸进去,全没了。股东失望,家人怪怨,兄弟姐妹反目,事业起不来,她精神一下垮了。大年初六晚上突发心脏病,差点送命……
不久,市场上又冒出许多“坪朗豆腐”,都是假牌套货,不按规矩出牌,差点没把她的市场冲死。可都是些乡里乡亲,想说的话堵在心里,想干的事又不忍心做,活生生地急。
那段时间,石清香像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她只干两件事:推磨,击鼓。
击鼓,是鼓舞,是激活。咚咚的鼓声又是宣言!鼓声中有老父亲常常的念叨:以前日子苦,现在好了,什么都有了。乡里乡亲的,要一起做,共同富……
她突然想通了。穷怕了的乡亲都想奔好日子,与其这样,不如和他们一起抱团干!自古“坪朗豆腐河溪醋”,如今做豆腐的已不止她一家,村里有15户村民正进行豆腐生产,每天每户都要打200斤以上黄豆。单打独斗力量小,矛盾多;聚集拢来,抱成团规模化经营,大家乐。行,就做这个领头羊。于是,她成立了坪朗豆腐合作社,抱团做豆腐加工、销售和农家乐经营,并注册统一的“坪朗豆腐”商标,将产品推向市场。
石清香原本性格安逸,丈夫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受他影响,她想走出家门自己创业。这10年跌跌撞撞、辛劳委屈不容易,丈夫不忍心,从很好的单位辞职回坪朗帮她。
自己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真富
2014年底,石清香做了一件大家想不到的事:石氏豆腐作坊一店、坪朗乡巴佬厨房体验二店、向阳坪乡巴佬厨房体验三店、团结西路坪朗豆腐专卖店体验四店,一起向乡民敞开,尤其是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4个偏远村35家建档立卡贫困户135人,一起帮!
200多亩的黄豆地,是石清香和村民一起致富的聚拢地,这里的青皮黄豆,她用高于市场价收购;帮助40多位村民就业,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的豆腐坊、体验店、大餐馆就业并分红。她新近又投资300多万元,在坪朗村修建集生产、加工、包装、体验、展示、休闲、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坪朗豆腐坊”,年产值将达1500万,将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红利。
“自己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真富。”石清香组建苗鼓、苗歌、舞狮等文艺队伍,以特色旅游、新农村示范等种种措施带村民走致富大道。
好山好水好豆腐,石清香成了乡亲们暖心的小棉袄,成了坪朗村的一张大名片!她被村民推选为市人大代表,她的提案有总结:“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242户特色民居改造、500平方米综合楼暨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及一批古街巷、古渡口的维修改造”;更有带动村里共同致富的后续办法:实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文化 旅游、生态 旅游的“双带双加”发展路子。
去年坪朗村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余万元。今年,坪朗村整村实现了脱贫!
石清香仍然在她的石磨旁,忙着。
“石磨不能停,像生活永远在转。”石磨转出了圆圆的日子,转出了圆圆的梦想,更转出了结实的年轮……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网络作协主席,一级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