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甄嬛的心理变化历程(浅谈清朝后宫礼制)
“天机算不尽,交织悲与欢。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
——《甄嬛传》片头曲《红颜劫》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历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老的中华民族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礼仪文化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对国家,礼仪是一个国家安邦定国的法宝,同时,礼仪作为一种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法制尚未完善的古代,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和治安。
对个人,“彬彬有礼”是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的标准形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成为古人的追求与审美标准。
然而,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礼制”发展为“礼治”,一系列严苛、压迫、反人性的礼仪教化出现,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数不清的男男女女都沦为其牺牲品。
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爆红,细细分析,除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廷斗争题材吸引大众,广大网友一致认为它堪称是一部礼仪“教科书”。从礼节的表现到礼俗的演绎,乃至封建礼教的弊端都恰到好处地呈现。
主人公甄嬛的传奇人生,就是在与“礼”的博弈中颠沛流离,悲喜交加。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选秀与婚礼
一、“非礼勿视”
皇帝选秀,首先是一轮采选,接着才到了殿试,由众女站在皇上太后面前选拔,但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殿选时秀女绝对不能抬眼看皇帝。
这一点可以从皇帝与甄嬛的对话中能够看出,皇帝让她抬头,甄嬛照做,只是没有抬眼,这也是甄嬛在御花园碰见皇帝而不识的原因。
不止选秀,在宫中,奴婢对皇帝及嫔妃也是不敢正眼来看的。
当皇帝亮明身份,高兴地将甄嬛一路从御花园抱回宫中,路上所有太监都是连忙躲避,面对着墙的。
也就是孔子所讲的“非礼勿视”。
二、“椒房之喜”
皇家与平常家庭不同,大婚只有一次,即是皇帝皇后成婚,其余妃嫔,入宫时连正门都不能走,更不算结婚。
剧中,甄嬛第一次侍寝,对皇上说:“臣妾对皇上而言是普通嫔妃,而皇上对臣妾而言却是臣妾的夫君,今晚是臣妾的新婚之夜。”
因此后半夜甄嬛起床剪红烛也就不难理解了:
“臣妾听闻民间嫁娶,新婚之夜必定要在洞房花烛夜燃一对花烛到天明,这样夫妻才会举案齐眉,白头到老,不过民间燃的是凤凰花烛。”
待甄嬛侍寝回宫后,内务府太监远远地就恭贺“椒房之喜”,椒房是大婚才有的规矩——用椒和泥涂墙,取温暖多子之意。
除此之外,甄嬛的床铺及床帘全部换为红色,被子下洒满了桂圆、莲子、花生、铜钱,寓意“早生贵子”。
这个时候,甄嬛对皇上已经由最初的畏惧、嫌恶,变成了倾慕,他是她的“四郎”,她终于动了真情。
“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尔恨与欺”——后宫妃嫔等级制度
一、妃嫔称呼
剧中甄嬛在选秀之前去拜菩萨,侍女浣碧和流朱称其为“小姐”;甄嬛中选后,浣碧对流朱说:“如今小姐成了小主了”,可见小主是对入选后秀女的特定称谓。
“小主”一词,宋朝就已出现,到清朝普及开来,通常是指选秀入宫后等待册封的秀女。
而皇宫之内,华妃的侍女称她为“娘娘”,其实是不合礼制的。
根据教礼仪的嬷嬷,“除了太皇太后,皇后,其余的妃嫔都只称作‘小主’”,而“娘娘”的称呼则是“一宫主位,还得是嫔位以上才行。”
因此我们能够发现,直到甄嬛消灭了华妃,皇上封她为菀妃时,瑾汐与小允子才改口称“娘娘”。
二、妃嫔等级制度
清初,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五年始成婚,先后娶了14位妃嫔,妻妾统称福晋。
因为那时清朝统治者刚入关,江山尚未坐稳,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精力管理后宫。
直到康熙年间,妃嫔制度才逐渐完善:皇帝的后宫,皇后是正妻,六宫之主。皇后以下按等级分别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甄嬛的一生几乎走过了所有等级:
初入宫时,因为容貌酷似先皇后纯元,直接越过答应被封菀常在(而一同入宫的安陵容只是被封作答应)。
与皇帝相见后,又直接被封为贵人。
甄嬛第一次怀孕,皇帝大喜,晋封为菀嫔。
华妃大势已去,甄嬛得势,菀嫔又被晋为菀妃。
谁知遭到皇后嫉恨,害怕甄嬛成为第二个“华妃”便设计陷害了甄嬛。待到她第二次入宫,已成为熹妃。
诞下双生子,被晋封为熹贵妃,原本可以坐到皇贵妃,可是按礼制,
“按照后宫的仪制,应当有皇贵妃一,贵妃二,四妃,六嫔,其余则无定数。”
于是,甄嬛便把唯一的皇贵妃位置让给了资历更加深厚的端妃。
这里要注意到,甄嬛第一次封菀妃并未成功,原因是中了皇后的圈套,穿了纯元皇后的吉服去见皇上,引得皇上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惩罚了甄嬛。
第二次封熹妃,并不是直接行册封礼,而是要挑一个好日子,册封官到妃嫔宫中宣读圣旨,然后受封妃嫔回礼,穿着相应级别的吉服到皇后宫中受教,再向皇帝皇后谢恩,最后还要接受各嫔妃跪拜,整个册封礼才算完成。
不过第一次的冷酷已经让甄嬛对皇帝死了心,再也不相信所谓的真情。
“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见面礼
女子“万福”之礼
皇宫的见面礼自然是与平常人家不同,皇家有着更为严苛的等级制度,以妃嫔觐见皇后为例,就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甄嬛等人入宫后,头一件事不是侍寝,而是拜见皇后,受皇后教。所谓三跪九叩,就像剧中那样,双腿跪于地面,右手拿着丝帕于身前扬三次,起来再跪,如此重复三次。
这是大礼,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用到,而在日常生活中女子要行“万福”之礼。
甄嬛被封为贵人,前往皇后处受教,甄嬛行的是大礼,而侍女瑾汐等人在她身后行的是万福礼——双手交叠放在左腹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腿屈膝,右腿跪于地面。
这种万福礼叫做“长万福”,与之相对,还有“短万福”,即见面打招呼用的“常礼”。甄嬛侍女进屋后,就是微微屈膝,行短万福礼。
有一处情节是甄嬛猜到浣碧与王爷有染,如果不知这“短万福”,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当时浣碧与甄嬛一起见果郡王,浣碧只是屈膝,心思细密的甄嬛立马注意到了:“你今日见王爷时行的是常礼,若不是平日里私下见过,怎会只行常礼而不行大礼呢?”
可见万福的长短,还取决于双方的亲密程度。
“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皇权之下,“礼”能吃人
一、凶礼
最后一集,皇帝驾崩,雍正的龙椅上摆着灵位,所有嫔妃身着白衣,也就是所谓的“披麻戴孝”。
宫内所有饰品一律换成白色,在仪式上,苏培盛喊道:“跪,叩首,起,再叩首,起,三叩首,起,兴,礼成”,所有人都要遵从指引,也即“三跪九叩之礼”。
凶礼中,从死到入殓的各环节都有讲究,一切按照死者生前身份地位决定。对死的说法也不同,皇帝、皇太后、皇后之死为“崩”,妃嫔之死为“殁”,之后依次为“卒”“不禄”。
二、吃人的“礼”
甄嬛的一生,虽然一步步登上了高位,但却是以终生的幸福为代价,其余妃嫔皆是如此,皇后、华妃,安陵容,沈眉庄等,无一不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最开始,皇帝后宫美人云集,真可谓是“佳丽三千”,但结局却是死的死,疯的疯,究其根本,还是封建礼教荼毒人的心灵,间接害死了她们。
华妃的宠爱因政治而来,皇帝为拉拢年羹尧专宠华妃,又害怕外戚专权不让华妃生子,当她知道自己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自始至终只把她当作工具,绝望悲愤,撞墙而死。
安陵容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追随皇后,代价就是皇后不准她怀孕,她就不能怀孕,在如此非人的折磨中,她终于心灰意冷,选择自杀。
宁嫔喜欢果郡王,却被皇帝看中,强封为妃,在皇帝面前更是毫无自由可言,忍辱负重帮王爷报仇后也选择了自杀。
正如甄嬛在初遇皇帝时所说:
“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
皇权下的礼制,人们如何成年、如何结婚、如何生子,从出生到坟墓,无一不是伴随着礼仪。
为了稳固统治,君王就会加强礼仪教化,这一切都可以说是皇权制度下酿成的悲剧。
如此结局,让我们认识到,传承古代礼仪文化的同时,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追求真善美的“礼”。
茫茫人海,我们相遇,精选书和影视,用最走心的文字,为亲爱的你赋能~
如果喜欢就请关注我@井井有聊吧,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更新哦~
参考资料:
[1]《礼记·昏义》
[2]《仪礼·士昏礼》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