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豫园名媛陈向敏(河南汝州陈向敏)
生当作垂柳
河南汝州 陈向敏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在我的家乡豫西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垂柳的倩影。
小时候,垂柳是我的玩伴。春光明媚 ,惠风和畅,放学后,扔下书包,挎上割草篮子,呼朋引伴,到田野里疯玩。上树折根青翠欲滴的柳枝,捋去嫩叶,用手轻轻一拧,柳树皮和中间的白色枝干就分离开来。抽出枝干,柳树皮就成了一个圆筒。用指甲把圆筒掐截成四指长短,刮去一头的表皮,一个柳笛就做成了。把柳笛含在嘴里,微苦带甜,还有一股清香。使劲一吹,抑扬顿挫的柳笛声就响了起来。小伙伴们都是做柳笛的高手,个个都是演奏行家。于是,柳笛声此起彼伏,伴着燕鸣莺啭,一场盛大的春天音乐会在天地间拉开帷幕。有的还把柳枝编成草帽戴在头上,编成手镯戴在腕上,再装饰些红黄白花,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闪亮登场。刚“文艺”了一会,转眼又变成了一个个“顽皮”的孩童,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弄得满身满脸泥污。待夕阳西下,才想起割草正事,于是,胡乱割些,放在篮中,打道回府。
回到家,也许还能吃到妈妈做的“柳絮菜”呢!妈妈把捋下的柳树嫩芽在锅里焯一下,泡一泡,然后,或炒或蒸或凉拌,柳絮菜、柳絮包子就做好了。据说,吃了能清热解毒、祛火明目呢!
上学后,“垂柳”让我在诗词的王国里流连忘返。“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那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袅袅娜娜,是那样迷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又让我在杨柳树下,想入非非,惦记着放风筝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我惊讶于几千年前,杨柳已在文人心中生根发芽。后之文人,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大都用柳树来抒发离情别绪。因“柳”、“留”二字谐音,“丝”“思”二字谐音,垂柳的“依依”神态又与人们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致,所以古人分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柳”又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现在呢,面对到处都是的普普通通的垂柳,我仿佛看到了极其平凡的自己。垂柳普普通通,不像玉兰牡丹等花开娇艳,不像梨树杏树等果满枝头,它只是着一袭绿衣,默默地在风雨中站立。它“无意苦争春”,却做了春的使者。“五九六九,出门看柳”,她用翠绿的丝条轻柔地牵着春天的衣角缓缓走来。但“待到山花烂漫时”,平凡的它便被人们遗忘在僻静的角落。但它并不气馁,依然日出而碧,日落而绿。即使寒霜打落了它的叶子,即使朔风摧折了它的柔枝,它依然默默地积蓄力量,用饱满的热情迎接明年的春光。
垂柳生命力顽强。“无意插柳柳成荫”,插一根柳枝于地上,它便会活起来。她不像牡丹花要吃骨粉鱼粉,不像葡萄藤要喝肉汤,也不像其他花木要吃豆饼,它不需要昂贵的肥料和细致的栽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活起来,并且逐渐长得健康而美丽。
垂柳全身是宝,奉献多多。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吃,也可以泡茶。柳芽茶色如碧泉,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防病治病作用。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因为它柔软性凉,作枕芯可以帮助失眠的人渐渐入睡。柳叶、柳皮、柳根都可以入药,能除痰、明目、消热、防风。柳树枝条能编成结实的箩筐。树干可以做成光滑的家具,这种家具不仅硬,而且不易翘裂变形。夏日午后,于柳树荫下,坐一把柳木椅子,欣赏翠柳披拂,是何等地惬意啊!
垂柳低头向下,不忘根本,默默护根。垂柳是春的使者,用一身碧绿装点明媚的春光。瞧,她的颗颗鹅黄的嫩芽多像一个个毛绒绒的毛笔,描绘出春天灵动的画卷;鹅黄的芽苞逐渐变大变绿,又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成串成簇地装饰春天的新房;待到芽儿展开柳叶变长,那阳光下的垂柳,又像戴着凤冠披着金缕衣的闪着金光的新娘。垂柳如此之美,但她并不目空一切趾高气扬,而是把头谦卑地垂下,长得越高,垂得越低。千万条柳枝,条条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像一群活泼的孩子依傍到她们慈母的身旁,或扑进慈母干瘪的怀里,或亲吻慈母粗糙的面颊,或环绕慈母游戏、逗慈母开心。
“寄蜉蝣于天地,缈沧海之一粟”,渺小而生命短促的我们不能浑浑噩噩无知无识地过一辈子,我们要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而“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根本,垂柳不贪慕虚荣、不好高骛远、默默护根,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爱垂柳——用一身碧绿点亮春天的垂柳,有文化内涵的垂柳,不居功自傲的垂柳,不忘根本的垂柳!
生当作垂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