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主观题答题思路(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
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考查主要有“3类热考题型”:概括内容要点题、比较材料异同题和分析看法对策题。严格说来,前两种题型的共性都是概括文本内容要点,但一类注重信息的整合,另一类注重信息的比较,答题的侧重点不同,答题策略也不同。
一、概括内容要点题
概括内容要点是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要点加以概括。这里主要涉及作用、影响、模式、特点、措施、原因等方面。这类题实质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是对文中相关信息搜寻归拢,整合是从相关信息中提炼出某种共同的东西,如事物的共同特点、事物的普遍意义以及带给人的共性认识、启示等。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
审题定向 | |||
(1)(2020·全国卷Ⅰ)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本专题真题体验T一”),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是要求概括分析“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题干对答题内容作了两条限制:一是必须体现“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二是要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第二步:读文本,定区间 与题干要求紧密相关的是材料二的第二段,材料三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对答题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遵原则,善整合 (1)由材料二第二段“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可知,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是对冲疫情的有效方法。 (2)由材料二第二段“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知,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投资新基建为抗击疫情提供技术支持,为疫情期间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客观上促进了新基建的发展。 (3)整合材料三内容可知,中央预算安排的资金,大部分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新基建,这与复苏经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这是在“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因素下作出的审慎选择。 [组织答案] [答案] 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信息筛选不全,遗漏要点。②缺少层次意识,同类信息不知道归纳合并。③缺少提炼意识,不能指出事物的特点、意义等。 二、比较材料异同题 多则材料的主题虽统一,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比较材料异同题就是要扣住这“同”中之“异”,或要求比较“事实”异同,或要求比较“观点”异同,考查角度虽异,但其解题流程相同。 ☞分析命题角度
☞落实关键能力 比较材料异同(侧重点)“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本专题第1讲[典例4]”),完成后面的题目。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看题干,找区间 题干要求分析三家媒体的侧重点以及原因,三则材料分别是三家媒体的报道内容,也就是本题的答题区间。 第二步:读材料,细分析 材料一的导语(报道的核心)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及其意义,主体具体讲述了量子通信加密技术。材料二报道了潘建伟团队的成果和未来的工作。材料三报道了中国实验设施的一流性和巨大的投入,并举了两个例子为证。 第三步:得结论,定答案 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所以其目的是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这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 根据上面分析的三则材料的内容、标题、报道角度等归纳三个媒体报道的侧重点。 在具体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立场与不同的出发点。 [组织答案] [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国家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不注意概括提炼,只会摘句作答;②不着眼全文,孤立分析材料,顾此失彼;③要点过多,缺乏整合。 三、分析看法对策题 阅读实用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于是,分析看法对策题应运而生。 ☞落实关键能力 分析看法对策“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3]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本专题第1讲[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观点 本题题干已经明确观点: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需要分析其“根据”。 第二步:立足文本,深入分析 观点认为“单车猎人”是“志愿者”,而且是“新型”的。在材料中寻找“支撑观点的材料”,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第三步:合理推导,整合信息 联系社会实际,合理推导;分清答题的角度,分点作答。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缺乏整体意识,孤立看待材料;②没有综合考虑,信息找不全;③找到了相关信息,就事论事,不能深入分析或推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同时,报告指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 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教育投入看,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三个增长”高水平完成,农村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增幅更大。 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都呈现出提高趋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生均意义上教育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当前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条件成熟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 (摘编自林露《寒门难出贵子?城乡教育一体化 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材料二: 近日,临沧市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城乡统筹、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以实现消除大班额、学校班额基本达标为目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458个大班额班级,通过方案的制定实施,力争在今年消除大班额303个,消除超大班额42个;2018年消除大班额95个,消除超大班额18个。确保到年底,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及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摘编自《云南日报》) 材料三:
材料四: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拉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而且,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 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成为世袭。然而,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很不公平的。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为了上大学,农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除了城市优越的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不高,而工资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近几年教师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师,绝大部分的农村教师生活依然清贫。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城市里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农民工子女一般进入不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就读。致使他们的子女要与父母分离在当地受教育,在缺少爱的环境中学习,使子女在学习、生理、心理、行为养成等方面都面临着困惑;即便是进入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学习,农民工子女们也经常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歧视,例如评奖评优、老师和同学的日常言语、集体活动甚至作业批改等方面都有不公平待遇。 (摘编自中国论文网) 1.(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看法对策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措施。 [解析] 首先审明题干显隐,明确答题方向和对应区间。由题干关键词“概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措施”等,可以得出本题是“概括措施题”,指向的文本对应信息区间是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然后读文筛选相关信息,整合要点。由材料一“报告指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可得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此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配备的完全。由材料二“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可得出:合理规划乡村学校的布局,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由材料四“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可得出: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由材料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农民工子女一般进入不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就读”,可得出:对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再有就读条件的限制。 [答案] 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此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配备的完全;②合理规划乡村学校的布局,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水平;③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④对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再有就读条件的限制。 2.(比较材料异同题)以上四则材料,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首先审明题干显隐,明确答题方向和对应区间。由题干关键词“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等,可以得出本题是“比较异同题”,指向的文本对应信息区间是四则材料。然后读文筛选每则材料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的标题和出处,整合得出答案。 [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城乡教育五年来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甚至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②材料二主要是通过临沧市制定城乡义务教育方案的大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云南省缩小城乡一体化的差距取得的成效;③材料三主要是通过调查表明,很多人都认为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差距上;④材料四侧重介绍了目前我国教育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分析了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