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心温暖社会用善举诠释责任(用爱心呵护健康)

一直以来,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面对繁重的日常医务工作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双重任务,广大护士始终把患者利益和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使命、所以担当,因为无私、所以无畏”的初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以爱心温暖社会用善举诠释责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以爱心温暖社会用善举诠释责任(用爱心呵护健康)

以爱心温暖社会用善举诠释责任

一直以来,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面对繁重的日常医务工作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双重任务,广大护士始终把患者利益和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使命、所以担当,因为无私、所以无畏”的初心。

5月12日,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云南省援沪医疗队及昆明市各大医院,走近白衣天使们用周到的护理点亮生命之光、不惧艰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日常。

云南援沪医疗队队员文光芬

坚守“疫”线

日夜守“沪”

5月12日8时,云南援沪医疗队队员文光芬已经做完核酸检测,排队乘坐大巴前往上海市黄浦区开平路方舱医院(沪滇友谊舱),开启一天的工作。

“再次对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对有情绪波动的患者进行安抚、协调病区病情变化患者的转诊……”今天上护理部一线行政值班的文光芬,刚进方舱指挥部接到工作任务后,立即安排各片区护理人员开展工作。

和夜班队员交接、安排预检分诊处收治患者的片区、通知接收患者片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处理各病区病情变化患者的处置转诊、落实各楼层志愿者的管理工作、督促各病区落实感控措施及护士防护安全问题……文光芬一天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支援上海,有着“非典”战疫、汶川救灾、援鄂战疫工作经验的文光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指导队员穿防护服和消杀、理顺患者入舱出舱工作流程、在病区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4月11日,在前往上海的飞机上,文光芬脑海里已经开始梳理展开工作。

“陌生的环境,熟悉的战场。”抵达上海,成为方舱医院片区护士长的文光芬迅速投入工作,带领医疗队队员和全体战友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方舱3500多张病床的铺床、患者入院物品准备。同时,搬运物资、病区工作开展讨论、队员入舱前的培训及考核等各项准备工作。

“作为方舱医院片区护士长,尽管做足了各项准备工作,但看着年轻队员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的忧虑和不安丝毫未减。”文光芬说,第一批次入舱的每一班队员,都在穿衣间认真细致查看防护口罩是否密闭完好、防护服是否穿戴合格,交代他们注意事项。

援沪以来,文光芬带领29名接诊护士理顺患者入舱及出舱工作流程,完成了7000余人次的入舱及出舱工作;带领的30名护士完成了2个病区500余名患者的护理工作;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带领护士在病区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耳穴压豆中医外治疗法改善患者躯体不适的症状、中医功法锻炼和中医康复护理等工作,并获得患者的好评。

为进一步规范落实云南援沪医疗队驻地酒店感染防控工作,文光芬带领48名党员,在驻地酒店开展队员个人感控行为督查管理工作。完善了驻地酒店感控监督“六纵六横”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党员先锋队,积极开展驻地酒店感控监督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督促队员持续改进,达到驻地酒店感控管理统一化,处处体现感控优先、人人感控。

“疫情防控仍未结束,抗疫战斗还未停止。”文光芬说,自己和医疗队将做到在沪一天、坚守一天、守牢一天,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打好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云南力量。(云南日报 记者陈鑫龙 黄兴能)

云南省中医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杨贤顺

为了使命初心

冲锋陷阵在前

他是两次奔赴疫区,无怨无悔的先行者;他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他是手术室里人人爱戴的顺子哥,他更是两个可爱宝宝的父亲,他就是云南省中医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杨贤顺。

当记者来到省中医院见到杨贤顺时,他刚完成了一台手术。随便扒了两口饭,杨贤顺一脸疲惫地接受了采访。2021年9月,杨贤顺跟随医疗队支援瑞丽,当时中医院一共去了3名男护士。因为是“稀缺资源”,男护士就扛起了隔离病区所有保洁和消毒工作。打扫卫生、处理垃圾、消毒床铺、拖地消杀,杨贤顺在两个月的支援工作中干的全是这些脏活累活。“我们当时人手不够,一天两班倒,要等病人晚上吃完饭,全部收拾打扫完,才能喘口气。我在瑞丽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热,32℃的高温,加上捂着防护服,一天工作下来里面的衣服就没有干过,汗水顺着裤管往下流。”杨贤顺说。两个月的时间,杨贤顺瘦了8公斤,回来后大家差点认不出他。

最让杨贤顺记忆犹新的是他第一次支援武汉时的经历。那时武汉医疗物资短缺,省中医院为在武汉支援的云南医疗队寄去了大批塑料袋,他们就把塑料袋当作脚套,用胶带粘在防护服上。当时杨贤顺主要负责老年感染者,由于大部分老人生活无法自理,杨贤顺除了医疗护理外,还要给老人翻身、换尿不湿、喂饭。“虽然辛苦,但看着老人们在我的照顾下渐渐康复,拉着我的手一直说谢谢,那时就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了。”杨贤顺笑着说。

“只要有脏活累活,杨贤顺总是冲在前面,从不抱怨。”云南省中医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长郑艳芳对杨贤顺赞不绝口。正是杨贤顺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让他在武汉时有了一个“特殊的待遇”。“当时在武汉优抚医院,正好赶上三八妇女节,队友们在我的防护服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并且贴满了千纸鹤,派我当代表给住院隔离的女病人送玫瑰花。”杨贤顺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些年最愧对的就是家人。”杨贤顺的手机屏保和微信头像都是媳妇和孩子的照片。“那时我去瑞丽,第二个孩子才刚满月,家里人没有怨言,从始至终支持我的工作。”杨贤顺的眼眶瞬间湿润了。疫情发生以来,杨贤顺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他抛小家顾大家,圆满完成了两次医疗队支援活动。在这位彝族汉子心里,只有为国家守好疫情的防线,做好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才能真正守护家人这一方最珍贵的小天堂。(云南日报 记者娄莹)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护士长张文芳

让每一个生命

得到及时救治

7时30分到达科室查房,8时20分在科室开展10分钟专科理论或新技术培训后,指导当日危重、疑难患者护理工作,9时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内,检查晨间护理治疗并指导重症和特殊患者的护理工作,9时27分“120”送入一名有机磷中毒昏迷患者,带领护士参与抢救……如往日一样,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护士长张文芳到岗后立即投入到繁忙且紧张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急诊工作是临床工作的最前沿,我们急诊科年均留观患者10万余人次,这就需要每一名护士都将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张文芳说。

自1997年从省卫校毕业后分配到省二院工作以来,张文芳始终保持一颗对护理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的初心,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当作自己的天职,将青春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患者,并探索出一系列的“人性化”“亲情化”的举措方便患者接受治疗,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省二院急诊科是云南省中毒救治基地,承担着各种中毒应急救援工作,多年来,张文芳积极参与群体中毒事件应急救援三十余次。一天深夜,已经睡下的张文芳接到电话,17名工人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即将送往医院抢救。她立即起身赶回医院,组织协调抢救,经过一整夜的努力,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天快亮的时候,张文芳又默默投入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文芳主动请缨参加云南省第一批援助湖北省医疗队,在咸宁市通山县人民医院任新感染科、新冠病区护士长,深入一线开展高强度救治护理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山县实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抗击疫情、逆行而上,因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张文芳获省卫健委记功奖励和嘉奖各一次,2020年被省政府授予“2020年度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称号。

“患者在医院可以接受专业的急救,但如果在等待专业救治人员或前往医院途中掌握一些急救常识非常重要。”谈及自2014年起自己组织5名科室护士长期免费为学校、单位、社会团体现场培训急救技能的初衷,张文芳说。多年来,张文芳带领培训小组利用休息时间已先后为昆明市多家学校、单位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医生和护士参与到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中来,覆盖面越来越广。“希望能把这项有意义的培训工作一直做下去,能作为我们急诊人的一个传统,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及时救治。”张文芳说。(云南日报 记者季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护士员育国

重症监护室的

“超级奶爸”

5月12日午后,记者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访儿科男护士员育国,虽然之前有过电话沟通和一些了解,但当员育国从新生儿与儿童重症监护室走出来时,还是让人一惊——这是一位目测身高接近两米的大汉,虎背熊腰,要不是身上标准的护士服,真以为见到了一位篮球运动员。

“我是内蒙古人,身高1米95,体重100公斤,的确喜欢篮球运动,”一开口,员育国言语中透着北方大汉的爽朗,“其实我们科有5位男护士,其中两位随云南援沪医疗队去了上海,我是第二梯队,如果祖国需要,我不会犹豫。”

来到新生儿与儿童重症监护室,员育国一展自己的护理技能,特别是从保温箱里把孩子抱出来放在怀里,给孩子抚摸、喂奶、洗澡,手中透着温柔灵巧。新生儿与儿童重症监护室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十个患儿,并且很多婴儿都在凌晨诞生,26岁的员育国从昆明医科大护理专业毕业参加工作3年来,加班加点、熬更守夜早成了家常便饭。

“从护理技能上来说,男护士同样可以做到像女护士一样细腻、周到,在不少新科技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上,我们男护士也能做得很好。”说到男护士从事新生儿护理,员育国显得很自信。“我们科的男护士工作起来一点也不比女护士差,喂奶、换尿布、洗澡、哄小孩个个都是一流高手,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小员就是一个‘超级奶爸’。”护士长郭静这样评价自己的同事。有趣的是,员育国的妻子浦冬玲不仅是他的师妹,也是同院内分泌科护士。一对护士夫妻,在事业上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在医院已传为佳话。

“我很爱这份工作,时间长了,和孩子们都有了感情,也很有成就感。”今年3月底,不到两岁的小女孩涵涵因扩张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正准备手术,适逢女孩生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全体医护人员决定给她过一个特别的生日。员育国和同事们忙前忙后张罗着,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防护措施后,涵涵的父母来到病床前。平时满是监护仪器、呼吸机报警声的PICU,这时响起了生日祝福歌,小涵涵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次生日也成了员育国不算太长的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件事。

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前夕,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全国501.8万名护士中,男性占3%。记者还从昆医大附一院护理部了解到,目前医院有护士2718人,男护士129人。员育国表示,作为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员,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希望男护士群体得到社会、家人和朋友的更多关注和支持。(云南日报 记者杨红翥)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护士长杨洋

细心专业护理

帮助患者康复

护士节当天,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护士长杨洋和往常一样,清晨来到心律失常二病房,细心娴熟地护理一位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她细致询问病人术后身体感受、用药后的反应等,耐心回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用专业和细心帮助病患尽早康复。

“我毕业后就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从事护士工作,至今已经25年了,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时刻都在和死神赛跑。我每天都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细心专业,在争分夺秒中守护生命。”杨洋说,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因为临床护理经验丰富,自己在云南省阜外医院筹建之初就曾作为第一批北阜专家来指导工作,这次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云南进行传帮带。

“时隔5年再回到云南省阜外医院,发现医院开设的病区更多了,收治的患者数量多、病情重。除了指导护士们日常的规范护理操作,还需要培养护理队伍,尤其在处理重症病人方面传授经验。”杨洋说,在多年从事危重症护理工作中,自己总结出许多观察病情和及时抢救重症患者的经验,希望通过对护士们的培训,让大家形成快速反应的抢救思路,为更多患者争取生的机会。

“规范”和“流程”是杨洋在工作中特别重视的方面,做护士时间越久,越感受到其中的重要性,患者生命至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现在,我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带着护士们先去病房看一圈病人,尤其是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的观察,医生查房后,我们要及时跟进病人的医嘱是否完善、用药是否准确等。每个病人每天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要规范流程,在用药时细心核对,容不得任何疏漏。另外,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防控的压力也非常大,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我也一直在严格督促大家做好防控,并做好消毒隔离、病人筛查、穿脱防护服,采集核酸等培训。”杨洋说。

多年来,杨洋始终提醒自己面对病人时要换位思考,这样能让沟通更加顺畅,减少矛盾。此外,她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每天复盘的习惯,将病人的病情变化与书本对照,在日常的积累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次我将在云南待半年,期间要同时兼顾北京和云南医院的工作,忙和累是必然的,但看到病人康复后开心的笑脸,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杨洋说。(云南日报 记者侯婷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