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萧劲光大将去世(1989年萧劲光大将去世)
刚刚步入1989年时,我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已经濒临生命垂危之际,常常神志模糊。
偶尔神志清醒的时候,他就会要求身边的秘书给自己读报听,希望能听到关于中国海军的任何消息。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萧劲光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中国海军,计划以武力解放台湾。
然而,受到长期海权旁落的影响,我国海军实力衰微;又加上美国从中作梗,以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暂时落空。
萧劲光对此痛心疾首,不断地向国人宣传海权的重要性,并且将航空母舰的建设提上日程。
在去世前,萧劲光曾经留下遗愿:
“以后,我的骨灰就撒在东海。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看到海军越来越强大,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萧劲光大将)
一、萧劲光的早年经历与解放台湾赵洲港,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下,隔江望去,便是橘子洲。1903年,萧劲光便是出生在赵洲港。
(岳麓山)
萧劲光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被给予了厚望。
他的父母在他出生时,引用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给他起名为萧玉成,希望他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早年家中的生活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一家人每天勉强温饱。
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萧劲光的大哥谋得了一份职业,萧家的境遇才有所好转。
同年,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萧家主母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工作,一连数年不忍添置几件新衣服,为的就是攒够钱给萧劲光提供良好的教育。
在读完两年的私塾之后,萧劲光又被送去“洋学堂”读书,学习西方开化的先进思想。
年幼的萧劲光十分懂事,深知家中的不易,于是在学堂刻苦努力,每一门课,书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刨根问底。
引经据典的老师使得萧劲光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同时,不断成长的萧劲光也感受到了国家的衰微。
20世纪初年,中国山河凋敝,昔日的大好河山被列强的铁骑践踏着,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整个国家随时有倾覆之危。
(20世纪初的中国街头)
但是,在大厦将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谱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的蔡锷……
无数的英豪给了萧劲光极大的震撼,这是课本之外的、最为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勤奋好学的萧劲光在1917年,就读于长沙市长郡中学。
两年后,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爆发,长沙市全市罢课,革命氛围浓烈。
萧劲光挺身而出,加入了学校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发表了“苟吾国民痛定思痛,同心一德,力御雠敌”的口号。
这是萧劲光第一次投身于政治活动之中。
在喊出铿锵口号之后,萧劲光禁不住泪流满面。
年老的萧劲光曾回忆道:
“那一年,看着街上的熊熊烈火,看着在烈火中瘪下去的日货,看着国货铺前攒动的人头,内心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五四运动油画)
经过五四运动的锤炼,萧劲光的思想渐渐地成熟,他决定像是谭嗣同、蔡锷等烈士一样,追求救国图存的真理。
同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长沙市的一批有志青年组建了“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将一些有志于拯救国家的青年送去苏俄学习。
萧劲光和同窗好友任弼时在商议后,决定加入这一组织,一起去苏俄学习。
一艘轮船在1920年8月,从长沙启航,一路东去,远赴上海。
到达上海后,萧劲光在共产党人为青年准备的“俄文专修馆”中学习。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萧劲光和几个同学一起挤在街边的一间小屋里,每天睡觉都只能躺在地板上,早上醒来都是大汗淋漓,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但是,在这般境遇下,萧劲光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把手中的《共产党宣言》翻了一遍又一遍,遇到不懂的术语,就像俄文馆里的老教授请教。
三个月后,成绩突出的萧劲光成为了第一批赴俄学习的一员。
虽然一路上风波不断,有着大量的特务对萧劲光一行人加以盘问,随时有牺牲的风险,但是萧劲光内心没有畏惧,他将俄国视作“带来光明的可能”,勇往直前。
历时3个月后,萧劲光终于抵达了心目中的“赤都圣地”——莫斯科。
他被安排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为了避免暴露身份,萧劲光用上了俄国名字——“查戈洛斯基”。
在俄国的求学生活比在上海还要艰苦,萧劲光除了白天的学习生活,晚上还要站岗执勤,防止有人危害革命。
等到了周末,萧劲光还得去打工赚钱。
那时候,苏俄正是经济困难时期,每天吃的只有一片黑面包和两个冻土豆。
萧劲光只敢早上吃半片面包,然后把剩下的都留到晚上吃。
尽管艰苦万分,但是萧劲光却是斗志昂扬,晚年的时候,萧劲光感慨道:
“祖国的万里河山还在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践踏着,我必须好好学习,回到祖国搞革命!”
(苏俄)
萧劲光在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在苏俄深造学习,直到两年后回到中国,投身革命,发光发热。
在北伐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屡立战功,并率部参加万里长征;
在抗日战争时期,萧劲光坐镇红军大后方,保障中共中央的安全;
在解放战争时期,萧劲光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身先士卒。
新华社在1949年3月,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台湾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当时全国性海军的建设还是一片空白。
同年6月,刚刚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便迫不及待地制定一系列封锁大陆沿海的政策,采取了包括在长江口布置水雷、扣押过往的中外商船、派军舰游弋沿海、支持海匪抢掠等措施,妄图借此摧毁大陆经济。
(台湾问题)
同年10月和12月,党中央领导人两次接见萧劲光,向他传达了党中央和军委决定让他担任海军司令员的决定。
在此之前,萧劲光都在陆军工作,除了20年代留学苏联时曾上过苏联一艘军舰参观过海军训练之外,再也没有接触过海军,是名副其实的“旱鸭子”。
但是,面对着党中央的命令,萧劲光明白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不敢懈怠丝毫,开始关注海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海军知识。
根据党中央的命令,萧劲光着手组建中国海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
但是由于中国刚刚结束百年动乱,经济凋敝、工业落后,条件十分艰苦,想要建设海军事业,难度非同一般。
当时大陆国民党势力虽然已经基本覆灭,但是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利用海军优势封锁我海上交通,盘踞沿海岛屿,严重威胁我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长治号”)
但是为了解放台湾的大业,萧劲光临危受命,勇担重任组建海军。
二、中国组建海军的必要性中国拥有十分广阔的海疆,但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自晚清以来一直饱受列强侵略。
新中国成立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海军不断袭扰东南沿海,美国海军舰队游弋台湾海峡,使新中国国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胁。
因此,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既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孜孜追求,也是巩固新中国海防的现实需要。
首先,建设一支能够拱卫海防的强大海军,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海洋大国。中国东南濒临太平洋,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长达 1.8 万余公里,有诸多天然良港,沿岸遍布岛屿、岛礁。
良好的海洋条件,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海洋文化。
(中国海岸线漫长)
然而,明朝中叶以后实行的“海禁”政策,不但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海上交流,也抑制了中国海军的发展。与
据史料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间,中国从海上遭受侵略的次数高达470多次,沿海的重要岛屿和港口,几乎都受到过侵略。
曾经创造辉煌海上业绩的中华民族,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受尽西方列强从海上而来的欺凌。
此后,清政府经过20余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在当时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近代海军,尤以拥有“镇远”、“定远”两艘排水量超过7000吨铁甲舰的北洋水师实力最为雄厚。
但是在腐朽落后的体制下,晚清海军的命运注定是悲壮的。
南洋水师于马尾海战覆灭于法国之手,北洋水师于甲午海战覆灭于日本之手,中国海军刚刚建成便遭扼杀。
(晚清海军连战连败)
海军的覆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沿海岛屿港口被强租或侵占,内河航运也被控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海军建设重新提上了日程。
时任海军司令的陈绍宽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要建设一支拥有航空母舰、战列舰的强大海军,他甚至在国民政府的演说中大声疾呼:“国家要是没有海军,简直就不能立国。”
但是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国民政府海军在抗日爆发后不得不采取沉船封锁等悲壮的行动对抗日本联合舰队,抗战初期便损失殆尽。
百年风雨沧桑,中国海军几度浮沉。饱受有海无防之苦的中华儿女,始终萦绕着建设强大海军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历史赋予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
三、萧劲光初任海军司令与武力解放台湾
在中国成立之初,海防形势十分严峻——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已经基本清除,但是沿海的岛屿都还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
萧劲光认为:有海必须有海防,有海防就必须建设海军。
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新生的人民政权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足以保卫海疆、抵御侵略的强大海军。
与此同时,败逃的国民党余孽以东南沿海的岛屿为支点,对我东南沿海进行袭扰,严重威胁我东南沿海安全,这就要求人民海军必须一边建设一边战斗。
萧劲光上任之后,确立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建立起一支具备一定水平的海上战斗力量。
1950年4月海军机关成立大会上,萧劲光就提出:“我们的海军,在战略上是防御的,在战术上是进攻的……只造轻舰,不造重舰,这就是目前我们海军建设的基本方针。”
(萧劲光(左))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命令驻菲律宾的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附近海域,不但入侵我领海,加强对台湾海峡的控制,更妄图干涉我军解放台湾的行动,台湾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周恩来总理紧急召见萧劲光,表示:“朝鲜的问题很严重,空军、陆军,这是要提在前面的!打台湾的时间,得往后推推。”
在美国的干涉下,原定于1950年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推迟,中国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
(美国第七舰队越过台湾海峡)
萧劲光对此感到可惜万分,但是他毫不气馁,继续发展中国海军事业——1951年12月,萧劲光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提出了海军建设要打好“三个桩子”的思想。
“三个桩子”分别指代政治基础、组织机构和干部工作效率提高、长期的技术学习运动这三个“桩子”,只有打牢了桩子,才能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收复台湾。
面对着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萧劲光则积极贯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
一方面从苏联引进装备解决当前需求,另一方面提出要发展自己的海军装备制造工业,并于1954年系统地提出了转让制造、仿制改进、自主研制“三步走”装备发展战略。
除了武器装备方面的要求,萧劲光十分重视依靠训练提升海军战斗力。
他在1954年,提出了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思想。
萧劲光在1955年11月,组织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表示“只有狠抓部队的战术、技术训练,才能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
(萧劲光(左))
1949年到1956年期间,萧劲光建立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青岛、旅顺基地,协同陆、空军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和东沙、南沙以外的全部沿海岛屿。
到1955年底,中国海军成为一支具备一定现代化水平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
四、和平解放台湾背景下的海军建设但是,美军的介入使得那时的中国无法武力解放台湾,党中央领导人在给赫鲁晓夫的一份复电中表示:
“即使夺取马祖和金门的准备工作做好,是否就发起军事行动,也还要看当时美国军队在沿海岛屿地区的具体情况再定。”
为了让使得台湾海峡的局势降温,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表示: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至此,武力解放台湾海峡的计划被搁置,和平解放台湾成为共识。但是,中国政府并不会真正地放弃武力解放台湾的可能性。
萧劲光继续厉兵秣马,为可能的战争做着准备!
(台湾岛)
在和平解放台湾的计划提出后,萧劲光认为:
人民海军面临的新环境和军事技术的新发展对海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随着东南沿海大部分岛屿解放,近岸海区基本为我军所控制,人民海军进入近岸防御时代。
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由解放沿海岛屿向打击国民党的小股敌特袭扰及防范美国海军入侵的方向转变。
其次,导弹、火箭、原子能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海军,人民海军要追赶世界海军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尖端海军技术。
在海军第一次党代会上,萧劲光就指出:“今后海军建设的基本问题,在于进一步解决人与技术的矛盾问题。”
针对当时我国面临的特殊国际环境和人民海军的现实状况,1957年萧劲光提出:
“未来海上作战的形式,应是以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也就是说,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作战相结合。”
从苏联访问归国后,1957年,萧劲光对海军装备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
“现在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总的是向导弹、火箭、原子核武器方面发展,而且还有那么一种趋势,这种武器逐渐成为普遍性的武器。”
基于这一认识,萧劲光根据我海军装备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现实情况,提出:
海军装备建设要“两条腿”同时走路,在不放弃对常规武器改进的同时,积极发展尖端技术,走“尖端技术和常规装备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后来,他主持制定了海军装备科研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了研制具有比较先进水平的中型潜艇及核潜艇等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思想。
萧劲光在1971年5月的海军装备体制领导小组成员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又指出:
“我们搞装备体制制式化、系列化,如果不根据敌情,我们的工作就不能‘有的放矢’。”
为了面对可能到来的远洋战争,1973年萧劲光又提出:
“海军建设应在加强近海防御能力的同时,适时地、积极地发展中、远海作战力量。”
(072型登陆舰)
为解决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的问题,萧劲光报请军委批准恢复了海军学院、潜艇学校、通信学校和军医学校等 4 所海军院校。
身患重病的萧劲光在1978年8月脱离危险后,一边治疗,一边思考海军的工作。
他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抱病写成上万字的建议书,系统总结了这一时期海军建设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对海军建设的建议:
集中力量,面对现实,抓好海军部队战斗力建设,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拳头;精简机构,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改革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适应现代化装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建设一支雄厚的技术骨干队伍。
这一材料得到了王震、徐向前等军委老同志的支持和肯定,并在不久发给海军党委五届二次全会讨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对推动海军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五、航母构想与收复台湾的遗愿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萧劲光卸任人民海军司令员一职,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其后又被选为中顾委常务委员,结束了30年的人民海军司令员生涯。
(年迈的萧劲光)
虽然他已经不在第一线,也不再领导海军工作,但是他仍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海军知识。
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最新情况,搜集积累相关海军资料,思考担任海军司令员三十年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萧劲光在与刘华清在1987年3月,就海军战略和中国是否需要航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期间,萧劲光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台湾问题,暗示倘如有朝一日需要武力解放台湾,航母必不可少。
当然,萧劲光也很清楚,要发展航母并不是说就要海军立刻就着手建造航母。
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母舰都是世界或该国大量最新技术综合运用的产物,要发展航母,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于80年代的中国来说,不考虑其他因素,单是航母高昂的造价就足以让中国望而却步。
以美国为例,9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按照1982财年的预算,仅采购费就37亿美元,如果按服役30年计算,航母维持费为111亿美元。
(美国“尼米兹号”航母)
就算是研制常规航母,也不是80年代的中国可以承担得起的。
所以萧劲光在提出中国要自己建造航母的构想的同时,也指出: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穷……在海军武器装备建设中,既要积极,又要稳步,逐步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步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航母必须要建造,但是不必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国情逐步推进。
两年后,萧劲光重病缠身,生命垂危,神志时常不清。
但是,每一次清醒的时候,萧劲光都要坚持听广播,向身边人了解海军的发展。
在去世前,萧劲光曾经留下遗愿:“以后,我的骨灰就撒在东海,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看到海军越来越强大,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同年4月16日,“合肥”号驱逐舰驶入东海,把萧劲光的骨灰撒入了中国碧海。
结语:自近代以来,我国海权丧尽,国家也陷入百年衰弱期。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许多人都不清楚我国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造船能力和造船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人民海军从此进入航母时代,萧劲光昔日的构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参考资料:《萧劲光大将的入党故事》 陈成 党史纵览
《萧劲光: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员》 吴殿卿 百年潮
《萧劲光与海军建设的“三个桩子”》 谢樑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