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

即便你从没去过天津,也会知道狗不理在餐饮界的地位。

作为被钦定的特产,它曾是很多人心里的津门味道,也是去当地旅游难免要经历的一场磨难。

这是一位天津人总结出的生活经验,在他看来那早就不是简单的包子,从名字上就带有一定的启示性。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

头回听到这个名字的外地人,基本都产生过差不多的疑问,难以确定包子跟狗之间发生过什么摩擦。那种被描绘出的画面,似乎又藏着一种矛盾美感,可能关于味道,也像是种警告。

只有亲自尝试过后才能参透玄机,不少游客都表示自己从中感受到了少有的真诚,发现谜底就在谜面上。

“生活中很难见到这么贴切的命名方式,除了准确阐述自身特点,还带点悬疑,我始终认为这是独一无二的高端品名。”

“直到有幸在超市偶遇一袋猫不闻饺子。”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3)

当你在货架上发现了它,就好比不经意间摸索到了海河文明的某条支流,属于开启支线任务。

“开始我以为是骗人的,后来才知道真有这个品牌,天津同学光告诉我别吃狗不理,没提过猫不闻的事,这么看的话当地动物脾气好像都挺大的。”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4)

在本地人的介绍中,猫不闻也是天津特产,也研究动物习性,主要卖饺子。

他们显然掌握了那套经典的命名方法论,得益于气质上的般配感,坊间一直有传言说它是狗不理的小老婆。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5)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6)

猫不闻跟狗不理是天生一对,即便单看名字,也能感觉到那点月老牵线的意思。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缘分有时候得靠自己争取。

也许正源于对这种观念的深度理解,它的创造者才能悟出打造老字号特产的核心技术,给了人类餐饮界一个猫狗双全的机会。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7)

“猫对狗,不理对不闻,包子对饺子,还挺工整的”

传说猫不闻的前身是一家连年亏损的服装百货店,有人猜测是因为亏出来的怨气没处发泄,才改用了这个名字。

但从厂家的设计中还是可以看出足够明确的定位,开发出这款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致敬狗不理的。

媒体报道显示,当时这么一搞,亏损就止住了,之后9年里一共缴了2100万的税,相当于火速翻身。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8)

因此也有老天津人说,那套操作里仿佛包含一种深沉的爱意。

从卖服装改行干餐饮,又花钱跟其他企业合伙搞农场,哪怕民间没人认可,却还是把自己封为了天津第四绝,为的都是能和狗不理成双成对。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9)

官方定义的天津三绝包括: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我老城里,东门里的,记得最早是93年的时候,在东南角靠近东马路一带先干了个猫不闻大酒楼,阵仗还挺大,然后又干起来速冻食品。”

“干到97年被烹饪协会认定成中华名小吃,这时候就成天津第四绝了,电视里大街上都是广告,跟真事一样。”

“不过再后来基本就找不着他们开的店了,听说现在唐山还有。”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0)

虽然不光是猫,很多人对这个品牌也是闻所未闻,但它还是在特定时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风光的时候各大超市均有铺货,也是一部分人的童年记忆。

而最了解这件事的除了天津人,应该就是考导游证的朋友,属于考点。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1)

人们对它味道的评价比它起名的思路可难懂多了,有人说三鲜馅的挺好吃,有人说那玩意根本没法吃。

有人说店里的饺子还不错,难吃的是那些速冻货,但同样有人专门推荐它的速冻饺子,已经有点都市传说的感觉。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2)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3)

传奇总归是复杂的,很难说清它的具体形象,在九十年代它经常帮周边的上班族解决午饭问题,也曾在2009年崩掉了一位北京大娘的牙。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4)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5)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火爆过。

“小学吃过几回,到现在还记得猫不闻的蟹肉馅儿饺子八十块一斤。”

“九几年那阵儿吃它一顿要两三百块钱。每次去都是爆满。”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6)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7)

“现在别说价格不如从前,你想找到它都费劲”

以至于当时有人总结出了流量密码,名字只需要符合“X不X”的原则,即可找到销路。

就像打开了时代浪潮的阀门,人与动物之间的羁绊开始批量展现在天津特产上。

狗能不理包子,猫能不闻饺子,那么猴自然也能不吃麻花。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8)

“猴不吃麻花,我小时候吃过一两次(坐标河南),写着天津特产。”

“包装上还有‘我吃猴不吃’的广告词,配了一个人在吃麻花,猴在一边急得抓耳挠腮的图。”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19)

“我石家庄的,以前小卖铺也卖过猴不吃”

这种智慧一度远播天津之外,有网友表示自己还在前往广州的火车上吃过,味道不错,但后来再也没见过。

甚至曾有列天津到西安的火车,就叫“猴不吃麻花号”,商家花了76万冠名费。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0)

“猴不吃麻花原来的总店在烈士路”

不过猴仍不是终点,他们基本把能想到的动物都用了一遍,每次做饭心里都高悬着丛林法则。

要知道同期参与竞争的还有鸭不睬馅饼,尽管最终也没走到最后,但在互联网的遗迹里还是能窥探到一丝它拥有过的辉煌。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1)

据一位天津朋友说,以前很多搞餐饮的老跟小动物过不去,比如牛不顶驴不踢,都有过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继续发展,世界线最终估计会在天津动物园完成收束,十二生肖赛跑也就是那种感觉了。

“但鸡的待遇确实不同,现在去天津还能找到鸡不叨馒头。”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2)

他告诉我没人知道有多少东西自称过天津第四绝,之后它们在什么时候消失也没人记得,有的狠货甚至连张照片也没留下。

猫不闻已经算是其中的成功案例,在一些地方的语境中,它至今还没跟狗不理离婚。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3)

只是这俩都快变成陈述句了

“这第四绝其实是个哲学概念,什么都可以是,什么也都不是,你要喜欢,弄个猪八戒不吃嘎巴菜也成,我以前还想搞米老鼠不偷砂锅呢。”

听完他的介绍,我似乎摸到了一点这里的精髓。要说这片土地,应该没什么比天津人民本身更绝的了。

小猫名字接地气(见到天津猫不闻)(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