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简介及主要成就(安培学生时期)

韩云彩

01

童年时期的安培晋三深受外公岸信介影响

安倍晋三1954年9月21日出生于日本山口县的一个日本保守派政治世家。安倍在家中排行老二,但是父亲却给他起名为“晋三”,其中,“三”与中国成语三思而行、三顾茅庐等成语中的“三”一样,具有“反复”与“传承”的意思;“晋”不仅是继承父亲的名字,也是对日本幕府末期长州地区的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的致敬。所以,安倍晋三这名字,也是父亲希望他能够继承明治维新志士,著名的军事家与倒幕领袖—高杉晋作的精神。

安倍晋三的童年,由于父亲工作繁忙,从记事开始,几乎就没有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记忆,基本就跟随母亲洋子,在外祖父岸信介身边度过。他的玩伴,也只有哥哥、乳母、家庭老师。

一位采访安倍的记者回忆说,安培晋三说自己是一个“不会哭”的孩子,因为安倍晋三的童年是缺乏父爱的。相反,由于母亲经常到外公家走动,外公是他的榜样,他自然很崇拜外祖父岸信介。

1-1

3岁陪外公访问印度

安倍晋三3岁时就陪着首相身份的外祖父访问印度,这趟旅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岸信介于1957年当选日本首相并与当年5月20日出访印度。同年,尼赫鲁也回访日本。

当时,两国讨论重点是禁止核武器问题,这对于两国倒是一个比较具有共同点的话题,并且在此次会谈中,日本表示愿意提供贷款支持印度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1958年,日印签署协定,日本三年内提供总额180亿日元的贷款,并签署通商协定,互相享有最惠国待遇。与此同时,美国出于对于共产主义中国的敌视政策使得美国产生了借印度和日本之力东西两侧夹击中国的理念,而鉴于日本和印度的靠拢,1958年初,美国国务院就向当时的驻日大使作出指示,向日本政府最高层传达美国对于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关心,这对于紧跟美国的岸信介政府来说并不难理解其中内涵,而在1959年开始的世界银行会议上,各与会国通过决议向印度提供总额一亿七千五百万美金的援助。

1-2

听外公讲故事

安倍晋三讲起他小时候,作为政治家的外公岸信介经常给他们兄弟俩讲述日本的《浦岛太郎》、《桃太郎》等古老的传说,还给他们讲长州藩维新志士吉田松阴、高杉晋作的故事。

安培简介及主要成就(安培学生时期)(1)

童年时候安倍晋三为外公祝寿

安倍晋三回忆道,外公是如此说过:“吉田松阴先生很伟大。在学习时,蚊子咬他的胳膊,他想,如果打蚊子,就是因私事而浪费公家的时间,因此不顾蚊子叮咬继续学习。”这样,执着意志力的精神与吉田松阴、高杉晋作等伟大人物形象,就这样逐渐渗透到晋三的头脑中,影响到他的性格,也就是韧性十足。

六岁的安培晋三陪伴外公度过《日美安保条约》生效危机

1960年1月,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率团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确定签署新的《日美安保条约》。

在新的《日美安保条约》送往日本国会审核时,日本在野党议员对该条约“为了维持远东地区的和平安全”中的“远东”范围提出质疑。负责条约全权谈判的日本外相藤山爱一郎解释道:以日本为中心,菲律宾以北,中国大陆一部分,苏联的太平洋沿海部分...

藤山的解释让不少日本人与亚洲国家想起15年前的大东亚共荣圈!于是,在“条约是为重新侵略亚洲铺路”的解释下,日本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安保斗争”。

1960年5月19日,岸信介内阁利用自民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强行表决通过《日美安保条约》。但是,由于参议院的席位不够,岸信介很清楚参议院不会通过该条约。

为了让条约落地,岸信介采用了拖延战术:根据日本宪法的规定,某项提案在众议院通过30天而参议院又否决的情况下,条约可以在6月19日自动生效。因此,岸信介力排众议,直接将《日美安保条约》搁置!为此,日本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新《日美安保条约》的抗议游行。

6月15日,东京大学女大学生烨美智子在游行中不幸死亡,日本国内的局势瞬间进入白热化阶段。从东京到京都、从札幌到名古屋、从九州到北海道,全国各地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而在政治核心东京都,每天更是有超过600万老百姓参与反政府游行。

面对战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首相岸信介和他时任大藏大臣的胞弟佐藤作荣焦头难额,毫无应对措施。

当时,安倍晋三不到六岁,还没上小学,他亲眼目睹了反对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的游行示威活动。当时,他与弟弟岸信夫正在外祖父家中玩,就看到墙外的示威者高喊着“反对安保”,并把石头和拧成捆点上火的报纸扔进墙内。

在童年时候的安倍看来,示威游行队伍的口号声就像过年时候庙会祭祀时的伴乐,听起来也是非常有趣。于是,安倍晋三也与弟弟嬉闹着,一起跺着脚对外公岸信介喊着:“反对安保!反对安保!”

母亲洋子看到之后,怒斥道:“晋三,你喊什么。要喊就喊‘赞成安保’!”之后,家人也对安倍晋三解释道,游行的人都是坏人,你们的外祖父是一心为日本在世界的崛起。

对于战后只想平静生活的日本人而言,唯一阻止该条约通过的机会,就是在6月19日前推翻岸信介政府。

6月18日,条约自动生效前一天,33万日本国民包围首相府邸与国会。面对来势汹汹的示威群众,岸信介举着葡萄酒对着弟弟佐藤作荣说道:我绝对没有错,即使被杀也心甘情愿。

晚20时,首相府的警戒线即将被突破,在安保人员的掩护下,岸信介一家人乘坐一辆救护车离开首相府。

望着车窗外奋力冲击警戒线的同胞,安培晋三不解的向岸信介询问道:外公,什么叫安保。岸信介告诉他:安保条约是请美国保卫日本的条约。安培晋三又问:为什么我们需要美国的保护呢?听闻孙子的提问,岸信介的思绪穿越了时光,回到了二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沉默良久后,岸信介问答道:因为今天的日本,不再是曾经的大日本帝国。那一刻,男孩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个国家,不太正常。

此时,警戒线已被冲破,高喊着和平口号的示威者前仆后继地冲进首相府。而那些企图杀掉首相全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个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的小男孩,将在多年以后成为日本战后最杰出的首相。

之后,岸信介因为赞成安保而下台。这个经历使安培晋三终生难忘,他后来回忆道,由于外公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自己也为他感到骄傲。

所以,岸信介的右翼倾向也深深影响着安倍晋三。他自己也常说继承了“岸信介的DNA”,并且把岸信介视为榜样,怀着从政的愿望,在作文中写道:“我的梦想是做实业家兼政治家。”长大之后的安倍晋三,也经常这么说自己的政治基因更多来自于母系,这也是内心佩服外公对自己人生事业的影响。

02

安培晋三从小不怕父亲

如安倍晋三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以为是孩子淘气弄丢的,便厉声斥责两个孩子。哥哥安倍宽信由于父亲突然发怒,吓愣了一言不发,都快哭了。但是,安倍晋三却毫不示弱,一言不发地瞪着父亲。

结果,父子俩对视了一会儿,最终是父亲“投降”了。于是,父亲也感叹道:“这孩子(晋三)真倔强。”就是这一种倔强的性格,也影响到安倍在政坛上创造了罕见的奇迹。

03

学生时期的安培晋三

3-1

安培的小学与中学时期

在安倍晋三到了上学年龄时候,母亲洋子就为他选择了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一贯制教育的贵族学校——成蹊学院。该学院一直注重素质教育,不一味强调学习成绩,这也使安倍晋三缺乏竞争意识,成绩一般,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但理解力却很好,即使被老师偶然点名,也能对答自如。

在安倍晋三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外公岸信介特意去看了外孙的运动会,在体育场一角为外孙在赛场上的拼搏喝彩,午休时候也耐心为围到身边的孩子们签名,这也安倍晋三在同学中很有面子。

假期里,安倍晋三也经常陪同父亲到他的选区山口县,这是养育父亲的故乡。当父亲说,这也是你的故乡,安倍晋三也慢慢记住了,开始也说自己是山口县人,并且也熟知历史上在山口县长州藩的维新故事。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基因,安倍晋三在学校期间的主旋律,基本用在参加各种活动搭建各种人脉关系上面去了,学习成绩一般,以至于大学只能从成蹊高中直升成蹊学院。

安培简介及主要成就(安培学生时期)(2)

安培晋三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讲:“回想我的小学时代,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领导才能,我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他还说:“我喜欢运动,所以我五年级时加入了篮球部,六年级时加入了剑道部。在初中和高中,我喜欢人文和经济地理,对附近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实地考察。”

安培晋三的同学回忆安培晋三时讲:“他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在小学时,曾扮演过电影导演。”因为安培晋三感觉很孤独,所以经常带了很多朋友回家。

安倍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所患的溃疡性大肠炎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指定为疑难杂症,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便血。他最早发病是在中学三年级,每当考试来临时,他就会因为感到压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当时还不知道具体病名,但每年都会发作一次。

刚上高中时,当听说英国有一个政党叫“保守党”时,安倍曾惊讶万分。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课,提出应以1970年为契机废除《日美安保条约》。当时,安倍对安保条约也不甚了解,但还是坚决反驳了。他向老师提出:“新条约当中也有经济条款,是主张日美经济合作的”。他曾听岸说过,安保条约中有促进日美经济合作的内容,这对日本发展有重大意义。老师面露不快,急忙将话题岔开。整个班上批判的矛头,似乎对准了安倍。由此,安倍逐渐强化了一种认识,叫嚷革新、反政权的那些人,他们对内容都不做深入思考就加以批判,真是不可思议。上大学后,安倍全面研读了《日美安保条约》,从而确信“这是一个对日本的未来生死攸关的条约”。

3-2

安培晋三母校——日本成蹊大学

成蹊大学是一所位于日本东京都武藏野市的知名综合性私立大学,创立于1949年。校名“成蹊”,取自中国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提到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末两字。成蹊大学向来与日本三菱集团有着密切关系。该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06年,当时属于三菱财阀;而大学则设置于1949年。

成蹊大学素以校区内成列的榉树闻名。尽管与大阪成蹊大学有相似的校名,两校之间事实上并无关联。

成蹊大学一直注重素质教育与身体锻炼,每年暑假都要学生远离父母,到神奈川县的箱根等地过集体生活,借此磨炼学生的自立精神。同时,还教学生学习游泳、滑雪等体育项目,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的素质教育作风培养了安倍晋三从政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暑假要带着学生远离父母在神奈川县的箱根过集体生活,要登山看日出,还要学习游泳和滑雪,五年级要能游一千米,六年级要能游三千米他爱好广泛,喜欢阅读书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宿营、游泳、滑雪等活动,对书本之外的广阔世界很感兴趣,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喜欢登台演出弹钢琴,这也为从政具备的领导亲和力奠定了基础。

安培简介及主要成就(安培学生时期)(3)

3-3

上大学时期安倍爱上了射箭并还喜欢政治

安倍说: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射箭社的成员,四年来,那是我练习的日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我想我已经获得了克服压力的精神。安倍晋三还喜欢钢琴,但他讨厌练习钢琴,觉得练习过程太枯燥。

在1973年4月,安倍晋三进入了成蹊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习。在大学期间,安倍晋三喜欢阅读政治方面的书籍,经常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书架上也经常摆满《艾森豪威尔回想录》这一类与政治有关的书。

当时,安倍晋三同学邀请他去东京帮议员选举打工,在演讲中,穿着学生服的安倍晋三一点也不紧张,侃侃而谈,颇具政治家风采。

当安倍晋三看到父亲第三次竞选议员落选的时候,自己也敢在街头拿着扩音筒向人们喊道:“请大家支持安倍晋太郎”。

3-4

安培晋三在美国读书时第一次与华人深度接触

1977年3月安倍晋三顺顺利利从成蹊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系毕业,之后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读了两年书,在美国这段时间,他寄宿在一名华裔老太太家里,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亲近华裔,两年里他被老奶奶影响挺深,从一名不是太健谈的人变得擅长沟通,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名老奶奶路子比较野啊,大多数中国人性格偏内向一点)。安倍晋三后来在一次采访里说他很喜欢中国人,其实指的是喜欢这位老奶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