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

周宝奎是著名的越剧“老旦”和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在戏中她经常饰演祖母级的角色,表演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喜感,嗓音宏亮,吐字遒劲,唱腔稳健而节奏明快,独具韵味,可谓唱念做俱佳。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2)

1958年,她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老祖宗”贾母,悉心钻研原著,揣摩人物性格特征,设计唱腔和形体动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封建贵族家长的仪态和神韵。后来该剧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老祖宗”也成为周宝奎的“别号”,蕴含着观众对她这个“老旦”的认可和喜爱。其实,这时她也只有四十多岁。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3)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4)

周宝奎原名周彩娥,1920年生于浙江嵊县开元乡一户贫穷农家。听说学戏就有饭吃,11岁时便进了嵊县高升舞台科班开始学艺生涯。

那时候,科班班规严格,二十四名学员全部住在镇上的寺庙里,天色微明即起床吊嗓练功,如有一人违反班观,全体学员就要罚跪,人人挨打。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5)

周宝奎个子矮小,嗓音却清脆响亮,她自然也不敢懈怠,刻苦学唱练功,半年之后便在嵊县的城关镇、黄泽镇一带演出了。

三年后,周宝奎与姐妹们已会演《百花台》、《仁义缘》、《玉蜻蜓》、《沉香扇》等戏,周宝奎多种角色都演,老生、老旦、小丑……当然演得最多、演得最好的还是老旦角色。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6)

于是师傅们就确定她从此专演老旦,并建议她由周彩娥改名为周宝奎。因为当时京剧也称“国剧”,“国剧”界有个著名老旦李多奎,师傅们希望越剧界也能出一个“李多奎”似的老旦,就把厚望寄托在年轻的周宝奎身上,可见师傅们用心良苦。

果然改名后的周宝奎不负众望,更加发奋用功,用心演戏。那时每次演出开场戏都要唱一折“国剧”,《李逵大闹忠义堂》就是常演的京剧折子戏。在这出戏中周宝奎演义军,需要一些武功。尽管演出“舞台”在船上,她又不会游泳,随时都有翻到水里的危险,她还是硬着头皮翻滚扑打,完成规定动作。

由于师傅们的严格带教,高升舞台的姐妹个个文武双全,在杭嘉湖一带开始小有名气,周宝奎作为其中的主要演员也开始为观众瞩目,人气飙升。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7)

1935年,周宝奎刚满师,越剧皇后姚水娟所在的龙凤舞台便闻风请她担任客师,但不久又因抗战爆发,周宝奎只得暂时赋闲在家。

1938年夏,周宝奎终于随“第一舞台”来到上海太原剧场、长乐剧场等处演出。由于“第一舞台”有施银花、屠杏花、筱丹桂等名角荟萃,行当齐全,演出的《方玉娘哭塔》、《玉连环》、《玉蜻蜓》等戏深受观众欢迎,因而包括周宝奎在内的结拜“十姐妹”都在上海成名。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8)

1941年周宝奎又参加了“丹桂剧团”,当家花旦就是周宝奎的同门师姐筱丹桂。这时的周宝奎年轻气盛,嗓音宽宏,又掌握了丹田发声法,所以她在台上唱,票房间的人也能听到。

观众一致赞誉她的演唱是吐字遒劲,字字送听,还赠了她一块刻有“金嗓子周宝奎女士”几个字的匾。从此凡是周宝奎参演的老旦戏,编导都会顺应观众的喜好,安排她大段的唱。她演的《敌魂花影》一戏,其中母亲训子这一大段唱被灌制成唱片,传遍了上海大街小巷。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9)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玉兰应邀担任剧团头肩小生,周宝奎开始以“名老旦”身份与之合作了《圆圆红》、《秦淮月》、《是我错》等剧目,买座鼎盛。电台天天实况转播她们的演出,因而周宝奎在观众中影响更大,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老旦粉丝”。

1947年周宝奎随徐玉兰加入了“玉兰剧团”,徐玉兰坚持走越剧改革新之路,团结一批新文艺工作者,给越剧艺术带了新面貌。周宝奎也在《香笺泪》、《国破山河在》等新剧中进一步提高了唱腔和表演艺术,“老旦王”称号随之而来。

1952年8月,周宝奎毅然决然地穿上军装,随整个玉兰剧团,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越剧团的行列。

1953年春节之后,剧团进入朝鲜战争前线的坑道里,在简易的舞台上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越剧大戏。有一次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简易礼堂里演《西厢记》,屋内弦歌声声,屋外炮声隆隆。周宝奎在演崔老夫人“拷红”一场戏时,突然屋外传来一声爆炸响,顿时地动屋摇,将演出道具都差点震碎。但就是在这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周宝奎等临危不惧,作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坚持演戏,直到接到命令才撤离现场。就在大家离开不久,敌机狂轰乱炸,将简易礼堂夷为平地。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0)

可以说,徐玉兰、王文娟、周宝奎这些“上海小姐”是真正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志愿军文艺工作者”,为此她们都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宝奎等才回到上海,成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后为上海越剧院二团)的演员。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1)

1956年,二团排演《碧玉簪》,周宝奎被导演和领导指定担任玉林娘陆氏一角。开始周宝奎不愿接这个角色。因为《碧玉簪》是传统骨子老戏,戏中玉林娘一角以前总是由丑角和彩旦演员扮演,而周宝奎此时早已以老旦应工了,她担心自己演不好,一度为此还急得哭了起来。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2)

但是导演和领导信任她,冷静下来后,她反复钻研重新整理的《碧玉簪》剧本。发现陆氏这个人物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妇女,具有社会上不少好婆婆的秉性,心地正直善良,性格开朗,幽默风趣,因此表演不宜采用丑角夸张的手法,给人滑稽之感。于是她决定采用真实自然,略带诙谐的表演的方法来演绎陆氏这个“老旦”。

陆氏在“送凤冠”中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唱词,老戏为了迎合小市民口味,充斥了一些庸俗、令人发噱的笑料,周宝奎觉得这些与剧情无关就统统去掉。

她重新整理修改了唱词,再按照唱词的内容设计唱腔,音乐节奏介乎中板与慢板之间,明朗跳跃,轻松风趣。结果这段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快就在观众中传唱开来,人们称周宝奎不愧是“手心手背都是戏”的“老”演员。

1963年《碧玉簪》搬上银幕,陆氏这个仁慈宽容,爱媳如女的婆婆形象更是引起广泛共鸣,周宝奎的表演和唱腔再次得到赞誉,其影响力甚至延续到东南亚一带。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3)

1958年,二团又排演了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越剧《红楼梦》,此剧采用全明星阵容,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周宝奎饰贾母等等。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4)

贾母的戏份虽不多,但她是贾府的“统帅”,一举手一投足必须有相当的威严感和分寸感。而这样的人物在以前的越剧中是没有过的,也是周宝奎所不熟悉的,找不到借鉴对象。

于是周宝奎另想办法。她当时经常见到陈毅市长,很魁梧,笑声很爽朗,觉得可以学来用。后来又见另一位领导同志,很有气魄,很有分量,走路特别从容,走一步是一步。她就把这些特征都用到了贾母身上,把贾母既和蔼慈祥又威重独断的性格形象塑造得真实可信。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5)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6)

电影《红楼梦》1963年拍摄完成,但直到1979年才全面恢复上映,观众好评如潮。周宝奎饰演的贾母也再次引起关注,而实际生活中的周宝奎也到了做祖母的年纪,是名符其实的“老祖宗”了。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7)

周宝奎有个幸福的家庭,丈夫虽是个建筑师,但也喜欢越剧艺术,还会操琴,妇唱夫随,其乐融融。

周宝奎为了把失去的十年时间追回来,又活跃在越剧舞台上,演了许多复排的老戏和新戏,直到67岁高龄访问新加坡时,一曲“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不得倷两块肉”仍获得满堂彩。

有次在浙江诸暨演出时,看见县越剧团的一个小姑娘唱腔气质神似年轻时的徐玉兰,她立即将姑娘引荐给徐玉兰。果然周宝奎慧眼识人,这个小姑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徐派弟子,如今的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慧丽。

70年代越剧,越剧老祖宗(18)

周宝奎虽然在1989年以后因年事渐高退出越剧舞台,但她所塑造的《碧玉簪》中的玉林娘、《追鱼》中的金夫人、《红楼梦》中的贾母、《祥林嫂》中的祥林娘等四个老旦角色都被拍成电影,其独特而又精湛的老旦唱腔艺术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目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