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签字版三年的袁大头厚度多少(王永生哪种袁大头)
袁像银币:最初的国币
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即袁像银币,民间俗称“袁大头”,这是我国进入民国以后铸造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银币,“袁大头”甚至成为银币的代称。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袁大头”的正式名称,实际上它叫“国币”,就是国家的法定货币。
下面我就来介绍国币“袁大头”在统一我国近代货币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民国政府成立以后对统一币制的工作极为重视,提出了“国币”的概念。
“国币”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货币概念。在此之前,我国只将铜钱铸造成货币,而白银虽然是重要的支付手段,但是却不铸造成货币,使用的都是冶炼好的银块,通称银锭。收支双方关心的只是银锭的重量和成色,具体银锭是什么形状、由什么机构或个人铸造,都无所谓。这样银锭在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式样,有方形的、圆形的、牌坊形的、马鞍形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我国在明朝中后期实现了白银的货币化以后,受西方银元流入的影响,白银就开始由称量货币向金属铸币缓慢过渡。白银首先由称量使用的各式银锭转变为清末各省自行铸造的按枚数计算的“龙洋”。
民国成立之后,各省铸造的带有帝制色彩的“龙洋”,政治上已不适合流通。因为成色不一、轻重有别,跨省流通时需要验色、称重等缺陷,也亟须用一种国家统一标准的银币来取代各省铸造的“龙洋”。因此,统一币制的工作就成为社会各界期盼的目标。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财政部就将原江南造币厂接收过来,改称南京造币厂,铸造了镌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侧面肖像、面值为壹圆和贰角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间俗称“孙小头”。1912年4月1日袁世凯就任总统,建立了北洋政府,年底财政部就受命设立币制委员会,研究统一币制的问题。
1913年春,北洋政府改组币制委员会,增设专职人员讨论币制改革的方案。为了加快进度,年底又裁撤币制委员会,改由最高层面的国务会议来讨论币制统一问题。最后决定采用银本位制,以“元”为单位发行新的银币。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正式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以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十一条。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国币”的概念,并且对“国币”的单位、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权以及流通办法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银币4种、镍币1种、铜币5种,都是十进制,以一元银币为主币,其余为辅币。
根据《国币条例》第五条“壹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的规定,1914年12月及次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南京造币厂铸造正面为袁世凯头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纹饰及“壹圆”字样的银币,通称为“国币”,也就是袁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新币最初的成色定的是90%为银,后来为了便于收换旧币,就将成色降为银占89%。规定一切税收和财政收支都要用“国币”,不许用外国的钞票以及旧有的银锭。虽然在少数地区准许暂时沿用旧的银币、银角以及铜元、制钱等,但是也都必须按照市价折合成“国币”后使用。
袁像银币:壹圆、中圆、贰角、壹角(图片来自于《钱币上的中国史》)
《国币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袁大头”的铸造是我国币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要统一全国的币制,就必须裁撤各省的造币厂并收缴销毁各省此前自行铸造的各式银元;同时又要保证满足全国的流通需求,这样仅仅依靠天津造币总厂和南京造币厂来生产,显然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因此,北洋政府在将各省银元局一律裁撤的前提下,又保留了在奉天(沈阳)、南京、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的六个分厂。长沙和重庆的分厂因为金融与军事上的原因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分厂统一由天津造币总厂发给雕刻好的模具,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生产,就近投放市场,满足流通的需求。
新币因为形式统一,图案新颖,容易识别,成色、重量又能严格遵照规定来生产,很快就在全国各地畅通无阻。1915年,它首先在上海金融市场取代了“龙洋”,并逐步排斥了“鹰洋”以及其他外国银元。1917年财政部根据财政会议决议,发布推行国币办法,“国币”袁大头于是又成为当时流通银币中唯一的主币,各种交易都以此币为标准。由此,符合现代标准的银元制逐渐代替了传统落后的银两制,中国跨入了现代币制国家的行列,这是我国币制上的一大进步,是自明朝正统元年(1436)确立白银的主币地位以来,首次实现了银币的统一,这为后来建都南京的国民政府于1933年成功推行“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
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铸造的“国币”之所以被俗称为“袁大头”,是因为银币的正面铸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的戎装左面侧身免冠头像,该侧身像几乎三分之二的部分为头像。头像的上方铸有“中华民国某年”字样,背面的图案为两株交叉的嘉禾花纹,下系结带,当中衬托着竖写的“壹圆”面值。除了“壹圆”的主币,另外还铸有面值为中圆(五角)、贰角、壹角三种辅币,图案与壹圆的主币完全相同。平常大家所说的“袁大头”银币,主要指的是面值壹圆的主币。
“袁大头”银币自1914年开始铸造,直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才正式停铸。以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国民政府不可能再继续铸造带有袁世凯头像的国币,因此于1928年将上海造币厂改称中央造币厂,于1933年开始铸造新的国币。
新国币正面用孙中山侧面像代替了袁世凯的侧面像,背面用帆船图案代替了嘉禾图案,面值“壹圆”改为横书。这枚新国币被民间俗称为“船洋”。
“袁大头”银币持续铸造了十五年,“船洋”仅仅铸造了三年,到1935年施行法币改革时就停铸了,此后使用的都是纸币,再没有铸造过用于流通的银币。但是,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时候,为了照顾当地藏民用币的习惯,又在1949—1951年铸造过一批“袁大头”银币,专供进藏部队使用。因此,“袁大头”银币应该是我国近代铸造的近千种机制银币中铸造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流通最广、影响最大、存世量最多的银币,版别也最为复杂。从铸造年份看,有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共五个年份;按铸造地划分,有天津、南京、奉天(沈阳)、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甘肃八处;按铸造工艺及齿边纹饰划分,又有鹰洋齿边、丁字齿边、英文签字、“甘肃”铭文等版别。
(三)
“袁大头”作为最有收藏群众基础的银币,哪种版别最有收藏价值呢?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从铸造年份看
铸造数量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它们大多是普通版。民国五年版铸造的数量较少,民国八年版因为是用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新制的钢模铸造的,品相较为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铭文方面,民国三年版正面的文字为“中华民国三年”,而其他年份的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另外,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份上的“民”字则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于普通流通版。
从铸造地点看
“袁大头”虽然在天津、南京、奉天(沈阳)、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甘肃都有铸造,但只有兰州造币厂铸造的加铸了“甘肃”两字,称为甘肃铭文版。它是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而成。重量虽然仅有26克,成色也较差,花纹图案更是不甚清晰,但是因为只铸造了数万枚,存世稀少,反而成了“袁大头”中的珍品。
从边齿看
银币的边齿既有美观的作用,也是防伪的需要。“袁大头”银币外环边齿主要是直齿边,这是最普通的边齿。另外还有鹰洋边、T字边和光边的,这三种都是比较少见的珍品,当前市价每一枚都突破了万元大关,具有收藏潜力。
最后说说“签字版”
“袁大头”银币中最珍贵的品种当属民国三年的“签字版”试铸币,它不但在钱币市场上难觅踪影,就是在拍卖会上也很难见到。所谓“签字版”试铸币是指银币的正面刻有当时天津造币厂聘请的意大利雕模师的英文签名Luigi Giorgi(中文译为“鲁乔奇”或“乔治”)。签名在头像的右下方,字呈凸状。此币为呈样的试铸币,属于样币性质,雕模师在钢模上签了名字,铸出样币送上级部门审核,待正式铸造流通币时就将签名抹去了。因此,“签字版”传世稀少,无论是壹圆的主币,还是半圆、贰角、壹角的辅币,都是珍稀品种,是近代银币中不可多得的大名誉品。
(四)
讲到“签字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袁大头”银币的雕模师鲁乔奇。
与传统范铸铜钱中的钱范、印刷纸币的雕版一样,雕刻机制币的祖模就是造币厂最核心的技术环节。因为铸造机制币的技术源自西方,所以早在清政府最初从西方引进铸币机器的同时,就从西方国家高薪聘请了雕模师。
清政府在天津建设户部造币总厂时,就于宣统二年(1910)通过意大利驻华公使介绍,从意大利聘请了雕模师鲁乔奇来总厂担任首席设计师及总雕模师。鲁乔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雕塑艺术家,非常精于钱币、奖章的雕刻。1914年《国币条例》颁布之后,铸造国币就成为天津造币总厂的当务之急,作为首席设计师及总雕刻师的鲁乔奇自然承担了设计和雕刻祖模的重任。鲁乔奇为设计国币,“赶造祖模,尤能漏夜加工,不辞劳瘁,依限竣事”,顺利完成了国币的设计和雕模工作,1915年受到北洋政府的嘉奖。这在1915年1月18日出版的第968号《政府公报》里曾有报道。天津造币总厂根据鲁乔奇雕刻的祖模,复制出若干子模分发给各地分厂,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去铸造。这样,国币“袁大头”就在全国推广了。
耿爱德编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鲁乔奇自宣统二年(1910)应聘来华,直到民国九年(1920)被解聘,在中国前后共待了十年。每年天津造币总厂给他的薪金超过一万大洋,这真可谓是高薪聘请的洋专家!因为待遇太丰厚了,被解聘的鲁乔奇根本不想走,甚至还通过意大利驻华使馆给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函,希望能给予优待,再留用数年。但是,财政部最后还是没有同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天津造币总厂已经度过了民国初年机制币铸造的高峰期,国币的模式也已基本定型,雕刻设计的技术含量已经降低,加之自己培养的本土雕刻师也已经可以挑大梁了。
鲁乔奇为中国近代造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应该被充分肯定的,尤其是他在天津造币总厂带了10名学生,对中国掌握雕刻雕版技术起了促进作用。这些学生虽然都学有所成,但是因为一直被掩映在鲁乔奇的光影中,没有展示的机会。直到南京政府成立,中国金融中心南移,在上海新建的中央造币厂开工之后,周志钧等一批跟随鲁乔奇学习的本土雕刻师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现存的有鲁乔奇签字版的试铸币,除了民国三年版的“国币”即“袁大头”,另外还发现有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袁世凯戎装共和纪念银币壹圆,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大名誉品。
“袁大头”银币因袁世凯而得名,一代枭雄袁世凯本来有机会成为“中国的华盛顿”而享誉世界、名垂千古,但是他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因为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而动,使得政治上全盘皆输,成了窃国大盗。他留下来的正面遗产,可能就剩下“国币”袁大头了。历史虽然波谲云诡,但是钱币却能还原一部分历史原貌,这可能也是收藏、研究钱币的魅力所在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