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20个末代皇帝最后的结局 走进末代皇帝的沉浮一生
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末代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溥仪真实的跌宕一生。
许多观众第一次了解到,早在皇宫之中穿洋装、打网球、骑自行车便是这位末代皇帝的日常操作。可以说,溥仪是那个年代时尚界不折不扣地扛把子。 尽管长得不够帅气,但溥仪自小便开始身体力行地走上了时尚、洋气、摩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这与他的精神导师庄士敦密不可分。
毕业于牛津大学,会讲广东话和北京官话的苏格兰人庄士敦是溥仪的英文老师,还给他起了一个叫亨利的英文名。在精神导师的影响下,溥仪在穿着上很快迷上了英伦风格,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副英国绅士模样。他后来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给自己有过这样的画像,穿着最讲究的英国料子西服,领带上插着钻石别针,袖上是钻石袖扣,手上是钻石戒指,手提文明棍,戴着德国蔡司眼镜,浑身散发着密丝佛陀古龙香水和樟脑精的混合气味。
由于一天要换四五次衣服,溥仪置办了大量衣服,为了使领带花色条纹与西服相配,他还买了大量领带,可以说是十足的领带控。除了领带,溥仪的眼镜更是钟爱有加。庄士敦最早发现了溥仪进士找来外国眼科医生,虽然几个太妃强烈反对,认为有违祖制,但溥仪还是从15岁起就戴起了眼镜,并从此走上了眼镜控的不归路。
今天,故宫中依然收藏着溥仪戴过的金丝眼镜。据统计,溥仪一共有43副眼镜,包括白光、蓝光、黄光等不同样式,对追求潮流的溥仪来说,长时间只穿西服难免无趣,他还尝试了各种其他风格,比如夹克、军装、猎装和各种运动服。
有一次,溥仪看到庄士敦穿了一双白色帆布鞋,便叫他也买来一双。但按皇族规定,白鞋是被禁穿的,溥仪却管不了这一套,坚定地穿上了这双白帆布鞋。
除了穿,在吃的方面,庄士敦同样给溥仪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爱上了西餐,一发不可收拾。
在故宫生活期间,溥仪就备有做西餐的“番菜房”,还把丽景轩改作了西餐厅。1922年大婚典礼,溥仪还专门派人到北京饭店买了冷食、糕点和香槟,举行西式酒会招待宾客。
此后,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到了长春,溥仪对西餐的热情愈发高涨。他在天津时有六个厨师专门做西餐。不过,溥仪更喜欢带着婉容直接去利顺德、起士林等西餐厅,对奶油冰淇淋和果粒刨冰等酷爱有加。
到了长春,溥仪在伪满宫廷里设了西膳房,主厨是从天津带过去的,据说溥仪在一个月里有半月吃西餐,就连外出之时也要把西餐厨子带上,可见他对西餐的迷恋程度。
说到运动,很多人都知道溥仪喜欢骑自行车,他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结婚时由堂弟溥佳送的礼物。溥仪对自行车可谓一见钟情,没两下子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了骑车方便,他甚至让人把宫里大门的门槛都锯掉,更是把骑自行车变成了宫里的时髦活动。
随后,在精神导师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玩车的爱好开始升级,从自行车转向了汽车。
1924年,溥仪让内务府一口气买了三辆当时最新款的小汽车,其中就又花了3400大洋的美国红色六缸别克汽车。除此之外,溥仪后来还买了林肯、凯迪拉克、尼桑等品牌的汽车。
除了玩车,从西洋传来的高尔夫、台球等运动,溥仪也是样样不落,他甚至还一度迷上了摄影,带着皇后婉容玩起了相机。
时尚的代名词是烧钱,这对于溥仪来说本来不是问题,由民国政府提供的每年400万银元原本可以勉强应付,但随着后来民国政府日益动乱,这笔费用总有拖欠,溥仪也有捉襟见肘之时,他暗中打起了宫中珍宝的主意,同时也开始摸清家底。
1923年,紫禁城的建福宫着了一场蹊跷的大火,烧了整整十个小时,这座宫殿被夷为平地。
建福宫
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清王室存放珍宝最多的宫殿,被毁的金佛、字画、古书等珍宝多达几千上万件,这让溥仪勃然大怒。
原来在不久前,庄士敦建议溥仪整顿宫中财物,清查贪腐事件。为掩人耳目,太监们居然将建福宫付之一炬。
接下来,愤怒的溥仪狠下心来,不顾祖宗规矩,拿着手枪将1000多名太监赶出皇宫,一手终结了运行几千年的太监制度。
建福宫被毁之后,溥仪命人将废纸清理平整,建起了一座网球场,这里成为了他和婉容、文绣又一个寄托欢乐的地方。
吃喝玩乐贯穿了溥仪的前半生,与其说给他带来了多少欢乐,不如说是打发了这位末代皇帝的无聊时光。毕竟,一位正常的皇帝,哪有这么多闲工夫。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