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

《绝对网球》读书笔记之四十三: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


在上一篇读书笔记里,我介绍了正手直线和反斜线的相关内容,核心观点是:反手仅负责底线左侧1/4区域,剩下的3/4区域应交给正手完成;在反手区域,选择正手反斜线比选择直线更安全,给对手造成的压迫也更大。


今天我接着介绍正手击球的第二种类型,《绝对网球》作者马蒂·史密斯将其称为“其他主要类型”,包括弧线上旋球、抽球、挑高球、小斜线和攻击对方的“软球”等五种。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1)


熟练掌握以上五种类型的正手打法,能帮助你在比赛中占据较大优势。当然,这么说还是有前提的,你要能在不同条件下做出最高效正确的击球选择。已退役的波兰名将拉德万斯卡就是一位战术大师,她擅长打出不同角度、旋转和速度的正手球。


正如拉德万斯卡那样,我们有时候适合打速度快、过网低的平击球,而有时候则适合打速度较慢、过网高的上旋球。此外,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弱点,如果你能灵活运用以上五种不同的正手击球,那将很容易找准和攻击对方的弱点。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2)


一、弧线上旋球


这种球一般是站在底线后方击出,我理解应该是包含的上旋比平击多一些,过网高度大约在1米左右,落点大约位于底线和发球线中间的位置,这被视为攻防兼备的击球方式。弧线上旋球主要目的是调动对手,让你在相持中找到机会转为进攻,这是红土场上最常用到的正手击球类型。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3)


二、偏平击的抽球


这种球一般是站在底线附近击出,包含的平击比上旋多一些,更注重打出较快的速度,过网高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要明显低于弧线上旋球,落点则要比弧线上旋球深,通常位于底线和发球线之间偏底线的位置。这种球由于落点深、速度快、上旋适中,对手应对难度较大,在硬地场上用得最多。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4)


三、挑高球


有时候你会被对手拉出场外,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这时候你需要用挑高球来赢得回位时间。


顾名思义,挑高球的特点在于过网高度通常在2.5米或更高。通常来说,挑高球比以上两种类型的球更难控制落点,因此我们首要目标是把球挑到对方场地中间,这既能避免出界,又能遏制对手打出角度刁钻的回球。


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业余玩家在挑高球时拍面往往平行于地面而向上“捧着”击球,这种击球方式无法给网球施加上旋,落地后的弹跳会非常规则,从而降低对手击球难度。因此,我们在挑高球时也要借鉴上旋球的打法,尽量打出带有上旋和侧旋的挑高球,给对手打高压球或落地球制造一定的难度。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5)


四、小斜线


所谓的小斜线是指落点浅,但角度很偏的球,通常是深度位于发球区域边线的中间偏后且靠近边线的附近,就跟大外角发球相类似。这样的球能最大限度地把对手拉出场外,甚至会让对手摸不着球而形成制胜分。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6)


五、进入场地内的致命一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球比赛是双方对场地空间的争夺,一旦你回出落点较浅的“软球”,那就会让对手进入场地处于进攻位置,因而保持回球深度是非常重要的战术目标。


当遇到对手回球偏浅偏软时,你可以进入场地内击球,这通常表示你将给对手致命一击。这时候,业余玩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出现击球失误,不是长出底线就是偏出边线,明明是应该得分的球,却因为离谱的失误而将分数拱手送给了对方,这是比赛中最令人懊恼的事情。


正手击球四个动作(五种最常见的正手击球类型详解)(7)


为什么我们的击球会长出底线?这是因为你在向前跑入场地时,身体已经具备了向前的动力,你如果仍像站在底线那样击球,显然会给球额外增加了向前的力量,于是球就更容易长出底线。如果你是斜着往前跑,击球就容易偏出边线。


这个时候,确保安全比增加攻击力更重要。因为你已进入场地处于进攻的位置,对手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你击出去的球飞行线路较短,留给对手应对的时间也较短,就算你不能形成制胜分或造成对手受迫性失误,对方回过来的球也将是更菜的球,你可以再打一拍来终结这一分。(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



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