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区示意图(西安市郊主要城镇)
长安县韦曲镇 位于西安城南9公里处,在少陵原和神禾原夹峙的十里樊川川道上,地处北纬34°10′、东经108°57′,为长安县人民政府驻地 长安原是秦咸阳附近一个乡聚的称呼,后为秦杜县长安乡秦始皇封其弟成为长安君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国都时取名长安,长安由此得名辖地在今西安市西北部汉长安城遗址及其周围地区据《长安县志》记载,唐中宗之妻韦皇后的母亲和宰相韦安石曾在今韦曲一带建有别墅,由于韦氏权高势大,故称韦曲韦曲南临潏河,北依少陵原,风景优美,名胜古迹甚多,有韩愈庄园遗址、杜公祠(杜甫祠堂)、牛头寺、杨虎城将军陵园等,为著名的游览地 建国后,韦曲镇是长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西安市区重要的卫星城镇区土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人县城海拔410米镇上有南北大街2条,正街为50年代末所开辟,道路宽阔,两旁高楼对峙,有长安百货商店、长安商场、长安饭店长安友谊饭店等,沿街商店众多,是韦曲镇最繁华的商业街老街在正街的东面,沿街农贸市场繁荣兴旺受地形条件限制,镇区不断向西扩展,新建区街道宽阔楼房林立,商业兴盛,还建有韦曲公园一座,环境幽美镇上有文化馆、剧院、医院、长安第二、第三中学县办工业大都集中在韦曲西街,有氮肥、造纸、柴油机配件、水利机械等工业企业乡镇企业有韦曲灯具厂、网套厂、砖瓦厂、玻璃厂等,年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灯具厂所产灯具系名牌产品,行销省内外 韦曲镇是长安县交通中心,南达太乙宫、王曲,东通引驾回,西通郭杜,公路四通八达,与西安市区的经济联系紧密,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卫星城,并有公共汽车直通西安城区韦曲镇友谊街上的仿古建筑长安宾馆,风格古朴典雅,环境恬静优美 韦曲镇所在地的潏河谷地一带盛产罐罐韭黄叶黄似金,茎白如银,鲜嫩味美,做汤浮而不沉,系长安名菜 长安县马王镇 位于北纬34°12′、东经108°43′,地处长安县西部,沣河西岸,因设于马王村而得名公元前1134年,周文王灭掉沣河流域的崇国之后,由周原一带迁都于此,修建了丰京武王灭商以后,又在沣河的东岸建立了镐京丰、镐两京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平王东迁,丰镐城毁于兵火,不再成为国都,地位一落千丈,不久即遭破坏,其遗迹也泯灭无闻 马王镇是长安县西部的交通要冲,西(安)户(县)公路和西余铁路从镇上通过长安县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多由此集散附近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全镇总人口2.8万人这里有省、市、县办的大中型企业,如西安毛纺厂等,又有建筑、建材、化工、造纸、冶炼等乡镇企业等,是西安卫星城镇之一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346万元,居长安县各乡镇第二位镇上有省建工局采沙场、西安造纸网厂、西安沣河毛纺厂和新建的商业大楼及农贸市场等镇上有学校、医院、邮局和文化站等 蓝田县蓝关镇 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蓝田县中部偏西的灞河北岸,北纬34°09′、东经109°19′,为蓝田县人民政府驻地距西安40公里 据史书记载,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初置蓝田县辖地与今蓝田县大体相同因南山产玉,古代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等美玉为蓝,县境出产次等美玉,故名蓝田蓝田县治原来设在峣柳城据《资政家》载: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刘裕入关经蓝田,以此地面对峣山,遍地植柳,名为“峣柳”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从峣柳城(今蓝关镇西10公里处的故京)迁至今址,历经各代至今蓝田县城1949年5月23日解放1984年5月命名为蓝关镇 镇区在灞河北岸二级阶地上,地形东北部稍高,西南部低,海拔在450~540米之间,县城海拔469米这里有西界(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界牌)干线公路穿过,另有蓝汤、蓝渭等公路线,交通方便城区人口2.1万多 工业有航天部向阳公司所属的十多个企业和县、镇、村办企业如棉纺、印刷、制药、建材、砖瓦、农机、服装、酿酒、乳品等工厂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100多万元镇上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站,有中学、小学、县医院 蓝关镇的布局大体是:西界公路以西为建材工业区,以东为食品加工工业区,旧城区为服装加工、小手工业作坊区,县门街一带为商业中心,也是旧城区居民生活中心 蓝田县汤峪镇 位于西安东南,蓝田县城西南26公里处的秦岭北麓,北纬34°01′、东经109°13′,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温泉喷溢,为陕西省著名的疗养胜地之一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1992年人口2.54万人,是西安市的疗养卫星城镇距西安35公里 汤峪因著名的汤泉而得名汤泉由东、西二峰夹峙、状若石门的峪口涌出,故又称“石门汤泉”公元627年,当地群众就挖塘修泉进行沐浴,名曰“玉女泉”因水能治病,人称“神水”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名为“大兴汤院”,并建“玉女”、“融雪”、“连珠”、“漱玉”、“濯樱”5个塘池,水深依次而减当时长安各阶层人士来此洗澡、进香、游览者众多,曾盛极一时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又动工修缮,因有的塘池被水冲毁,遂改为4塘,分别叫女塘(专为妇女沐浴之用)、官塘(专为官绅沐浴之用)、五花塘(专为病患者洗浴用)和澡塘虽设备简陋,但浴者终年不绝,尤以春季洗浴最佳,故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誉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还有人投资重修但到建国前夕,汤峪温泉只有房屋3座11间,设备简陋建国后,1956年在汤峪建成我国第一座以水疗为主的大型疗养院,院内建筑精巧,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花草树木苍翠锦簇,清水绕流,终年不息有大型澡池6个,单人小池130多个,有病床332张汤峪温泉的地质条件与骊山温泉大同小异,都位于地壳深大断裂的交叉处,由地下热水沿断层裂缝上升至地表而形成汤浴温泉现有出水井2眼,每日流量达千吨以上,水温一般在49℃~59.7℃之间,比骊山温泉高出10℃以上,故有“石门汤泉似火煎”之说水中含有低浓度硫酸钠、硫化氢等20多种矿物质,适宜于105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各种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最为显著,对缓解初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据对1504份病历统计,水疗有效率达91.6% 汤峪镇地区风景秀丽,清雅幽静,可避暑消夏,可沐浴观景,有关部门已利用附近的汤峪水库开辟了“汤泉湖旅游区”近年来,汤峪镇发展很快,新建了一些大楼,新辟澡塘十多个,设备齐全,每天接待来自西安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2000人以上 临潼县骊山镇 位于西安市区以东的骊山北麓、临河和潼河之间的山前洪积扇上,北纬34°22′、东经109°12′,为临潼县人民政府驻地,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镇距西安25公里 骊山在周、秦、汉、唐时已是帝王名士游览胜地骊山镇原为唐昭应县之城址,于唐天宝六年(747年),曾筑罗城,设县署于华清宫之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以其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改称临潼县至今明洪武初年重修县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再次重修1950年后,由于城镇建设,城墙逐渐被拆除,现仅有东城墙依稀可辨 骊山镇因位于骊山北麓而得名镇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00~550米,南倚骊山,东有临河,西有潼河,依山带水,风景秀丽山麓有风景如画的华清池,内有温泉,蔚然深秀,园林景色极为优美这里文物荟翠,镇东5公里处有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馆,东北11公里处有唐代名刹庆山寺遗址(出土了稀世珍宝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和金棺银椁);镇上有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居住的华清宫遗址(部分已得到修复)等,现均开辟为游览参观地每年来骊山镇旅游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骊山镇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镇,也是西安市最重要的卫星旅游城镇 建国初期,骊山镇仅有5000人现全镇总面积46.76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7.9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多人境内有中央,省、市、县企业215个,重要的有电机、印刷、针织、造纸、面粉、玻璃、刺绣、水泥制品、汽车配件、缝纫机台板厂以及中国标准牌缝纫机公司、陕西省生物制药厂、第五砂轮厂、骊山微电子公司等有乡镇企业2550家,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1993.73万元,工业产值占88% 临潼石榴、火晶柿子远近闻名县城附近有石榴园2500余亩,年产石榴75万公斤以上;有火晶子柿树园2000多亩,年产90万公斤,为临潼特产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临潼县城建设的总轮廓是:道路布局基本为棋盘形,华清池至火车站为南北向主干道,也是城镇的中轴线;镇中为旅游服务的商业、服务业、工艺手工业区,从华清池向北至南十字,建成长250米的仿唐街,全街建筑与华清池建筑相协调,商业服务主要销售仿唐工艺品、菜肴及其他仿唐商品和服务业东侧为商业服务区和文化交流中心,西侧为旅游宾馆、大型停车场等设施北部及火车站附近为旅游服务、城区人民生活服务的手工业、工艺品生产区,东北部为机修工业区、大型仓库区等新的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南北部之间,主要有百货商场、影剧院、旅馆、饭店、博物馆等一系列设施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城镇的作用,骊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正在加速实施 临潼县新丰镇 位于临潼县东北部,秦俑馆以北3公里处,北纬34°26′、东经109°15′,为临潼县东部重镇,也是西安重要的卫星城镇之一为陇海铁路和西延铁路的交会点,有西潼公路过境,交通方便距西安30公里 新丰镇是刘邦和项羽“鸿门宴”的故地,遣址在今新丰镇东南1公里的鸿门堡村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尊其父刘湍为太上皇太上皇年高思乡,闷闷不乐,想念故乡丰邑(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丰县)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为取悦其父,在今临潼骊山镇东北6公里处的刘寨村銮苗家坡一带修筑城堡,其形制酷似丰邑街里,并将丰邑父老迁住于此,十年取名新丰东汉灵帝末年,将阴槃县治侨设于城内,新丰县迁驻城东5公里零水侧隋大业六年(610年)新丰县治迁回新丰镇 古代新丰镇处于驿道上,市井繁荣,酿酒业发达新丰白醪酒源远流长,酒味以甘美软饴名传天下,历代诗人都有赞美它的诗句,其中唐王维曾有“新丰美酒斗十千”的佳句 新中国成立后,新丰镇发展很快,全镇面积40.41平方公里,人口约3.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0多人,成为临潼县中部地区的经济、交通、集市贸易中心工业企业有床单厂、水利机械修配厂、农机修配厂、粮油综合厂、砖瓦厂、棉绒厂、白醪酒厂等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487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58%街道水泥路面,并开辟有农民贸易大街,每逢集日,四方商贩云集,上市人数多达数万人镇上有文化站、电影院、中学、小学镇北的新丰渭河大桥,是通往渭北各乡镇与临潼县城的纽带新丰还是陇海铁路和西(安)延(安)铁路的交会点,1992年4月西延铁路全线通车,特大型的新丰枢纽站已建成 坐落在镇南光明原上的“鸿门宴”遗址已经复原为临潼骊山风景区附近新的旅游点 西安市阎良镇 位于西安市的东北部,阎良区的西部,北纬34°39′、东经109°13′,有咸铜和西韩两条铁路通过,渭富、西韩和西包等公路干线过境,为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政府驻地,系西安重要的卫星城之一距西安城70公里 阎良镇南门外曾出土一块清代的残碑,上面刻有“闾阎良善”四字,意为这里的百姓和睦相处,阎良即由此得名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葬其父刘湍于镇北的荆山黄土台塬上,并因此增设万年县,该地曾兴旺一时,随后逐渐衰落 建国后的“一五”期间,在阎良镇以南兴建了一七二厂及科研所,后又相继建成规模最大的大型飞机场和国内仅有的飞机试验研究中心、飞机设计研究所和飞机制造公司现今阎良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航空科研和生产基地,举世瞩目的“飞机城”这里生产的“运七”“运八”型客机,是我国支线上最主要的机型,在国内76条航线上飞行;还为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设计重要产品 阎良区面积245.5平方公里,镇区占地8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其中镇区人口6万多在飞机制造业的带动下,地方工业得到很大发展,现有区属工业企业80余家,产品有砖瓦、乳制品、纸张、涂料等,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43亿元有大型封闭式集贸市场9处,大型工业品市场1个,客流高峰时日逾10万人次,年成交额超亿元,是渭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 该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容纳千人的大礼堂1个,可容纳万人的灯光球场2处,各种医疗机构几十家,医护人员2000多人建国前仅有杨虎城将军筹资创办的阎良镇小学1所,现全区有中学14所、小学83所,以及体育场、图书馆、电影院和近10公顷的阎良公园等镇区共栽植各类树木1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近50平方米 镇北荆山黄土塬上有汉刘邦之父刘湍之陵,存“汉太上皇陵”石碑一通,系清毕沅书 高陵县鹿苑镇 位于西安市东北部,高陵县的中部,北纬34°33′、东经109°05′,有西(安)韩(城)公路通过,并有6条公路辐射全县各乡,是高陵县人民政府驻地距西安城43公里 高陵县名始于周代因县境南部有奉正原,实为渭河二级阶地,高15~20米,“原体高隆,状如土山”,故名高陵春秋以前为高陵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县从汉代起,这里就是高陵县治所在地汉代新莽千春县治在今鹿苑镇西南0.5公里的千春村附近;汉光武帝时的左冯翊城,位于今县城西南1公里的大古城村一带;三国魏高陵县治在今镇西南0.5公里的小古城村一带,南北朝时县治迁至今鹿苑镇曾是周、秦、汉、唐京师的重要门户 鹿苑原系汉惠帝安陵园林,在今高陵县泾河以南、渭河以北,即泾渭夹流地带的鹿苑原上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鹿苑原地区松柏葱郁,鹿鸣鸟翔,加之这里三面环水,景致清幽,是当时的旅游之地李渊幸游此地,遂设鹿苑县,县城遗址在今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营村南塬上1984年5月改高陵县城关镇为鹿苑镇 鹿苑镇在渭北平原上,海拔380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2.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多近年来,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旧城的南面新修了宽阔平坦的东方红东路、东方红西路以及南新街等,在旧城的东侧拓宽了环城东路;它们与镇东部的西韩公路街、旧城区中部的中街、南街结合在一起,使鹿苑镇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街道整齐,两侧店铺众多,其中南街、西韩路街、县门街为主要商业街;东方红东路为农贸市场街,每逢枭日,人流如潮,一派繁华景象北郊有县修配厂、机械厂和针织厂等,其中针织产品远销新疆、甘肃等地;东南郊有县氮肥厂、食品加工厂等镇上现有乡镇企业70多个,以纸袋厂、针织厂较重要,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4169万元 户县甘亭镇 位于西安西南,户县中北部,涝河的东岸,北纬34°07′、东经108°36′,为户县人民政府驻地西余铁路由城镇的东侧穿过,东南距余下4公里西户、咸户公路经甘亭镇至余下,交通方便甘亭镇是西安重要的卫星城镇之一距西安40公里 户县在虞舜时为崇国,夏为有扈氏国,商仍为崇国,周作丰邑,春秋为酆国,秦改扈为鄠,并称甘亭汉代始设鄠县1949年5月22日解放1964年,因“鄠”字生僻,改为户县 甘亭是一座古城遗址在今甘亭镇以北约1公里处的东韩村一带,汉时城周长约2公里隋大业十年(614年)县治始迁今址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康熙二十年(168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先后重修该镇位于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与渭河二级阶地交界处,海拔420米,土地肥沃但建国前夕,城镇破烂不堪,城市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居民约8000人,全镇没有一家现代化工业企业,是一个落后的消费城镇 建国40多年来,甘亭镇工业从无到有,到1990年已兴办起以农机、造纸、玻璃、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多类工业企业,工农业总产值达1386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93% 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万人 甘亭镇的功能分区是:旧城及其以东毗邻的新建设区为居民住宅生活区,旧城区的工业以运输量小的轻工、食品加工业为主;城市北郊为轻工、机械、林产品加工工业区;南新街以东和南环路一带为食品加工工业区,有酱园、酿造厂、奶粉厂等;城东郊位于常年定向风的下风向,又近西余铁路,交通方便,为化学工业区,这里有氮肥、磷肥和塑料厂等火车站附近包括画展街东段、北环路东段等为物资仓库区 现今甘亭镇由旧城区的钟楼至东关十字一带,已形成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将在钟楼、火车站和甘亭镇北郊韩村一带修建广场,并在西郊滨涝河的古河道区建立滨涝公园,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户县余下镇 余下镇是一个以化工、电力、电力仪器为主的新兴工业城镇,为西安卫星城镇之一位于北纬34°04′、东经108°38′,地处户县南部秦岭北麓,西临涝河,西北距甘亭镇5公里,为西余铁路的终点,公路南通秦岭林区,北经甘亭镇可达西安、咸阳等地,交通便利 据《纲鉴》记载,唐天复四年(904年),大将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后,曾来此地,故名“御下”后人为书写方便,改为“余下”至今 1949年前,余下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仅有百十来户人家以烧炭为生建国后,“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布点余下,50年代末,在此兴建了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60年代兴建了秦川电站、仪表厂、煤渣制品厂、贮木场、县水泥厂和秦丰棉织厂等一批大、中、小型企业全镇现有中央、省、县以及乡镇属企业1000家以上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531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 全镇面积约29平方公里,人口5.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万人从惠安化工厂大门向北,有一条笔直的大街,宽20米以上,长1.5公里,水泥路面,绿树成荫,街旁是数以百计的商店、服务网点及文化体育设施等现在全镇有医院、中学、小学,此外还有公园、电影院、文化宫和体育场等 周至二曲镇 二曲镇位于西安市的西部,周至县北部,北纬34°10′、东经108°12′,为周至县人民政府驻地它是西宝、周城、周(至)普(集)3条公路的交会点,为西安卫星城镇之一距西安城78公里 周至县古称“盩厔县”它南依秦岭,山形逶迤起伏,北濒渭河,水势迂回曲折《元和郡县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县”亦有“二曲”之称因“盩厔”二字生僻,1964年改为周至1984年把周至县城关镇改为二曲镇 周至设县始于西汉曾有仓城、宜寿、终南和恒州之称自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县治于今址后,二曲镇一直是周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806年至公元807年,唐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现城内有白居易双松署及禁狱、义仓、书院、五凤楼、万寿宫、城隍庙、文庙、武庙等古代建筑“东门外古庙高大,西门外八云宝塔,南门桥水流上下,北门外水稻荷花”,称为县城四景八云塔系唐代建筑,坐落在西南角的小土塬上,气势雄伟,是周至县城的重要标志镇西面有清代关中大儒李二曲故居 全镇面积29.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镇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厂房林立,烟囱高耸,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000家以上年工农业总产值56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320万元市政建设初具规模,新建的东西大街位于旧城区以南,宽阔平坦,已发展为重要的商业区每逢集日,农贸市场繁荣 周至县哑柏镇 哑柏镇是西宝公路南线上的一个有名的集镇,西安市西部农村最大的贸易中心位于北纬34°11′、东经108°05′,地处周至县城二曲镇以西13公里处 相传周文王在此踏勘地形,将晚,误问古柏地名,不答,近看笑曰:“真哑柏也”“哑柏”由此得名 全镇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有乡镇企业多家农村集市贸易发达,市场繁荣,闻名周至、眉县、岐山、武功、扶风等县每逢3、6、9日集会,上市人数达5万以上特别是民间刺绣专业市场,各种刺绣品百态纷繁,琳琅满目,远销国内外哑柏镇已成陕西省有名的“刺绣城”,西北最大的刺绣市场已在此建成 哑柏镇早在民国初年废科举兴新学时,就设立县第三高级小学;1943年设立“周、武、眉三县联办师范”1978年至1983年咸阳师范学校、咸阳师范专科学校都设在这里镇上有周至师范学校、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还有高中、初中、小学、医院、图书室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西安城区示意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西安城区示意图
长安县韦曲镇 位于西安城南9公里处,在少陵原和神禾原夹峙的十里樊川川道上,地处北纬34°10′、东经108°57′,为长安县人民政府驻地。 长安原是秦咸阳附近一个乡聚的称呼,后为秦杜县长安乡。秦始皇封其弟成为长安君。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国都时取名长安,长安由此得名。辖地在今西安市西北部汉长安城遗址及其周围地区。据《长安县志》记载,唐中宗之妻韦皇后的母亲和宰相韦安石曾在今韦曲一带建有别墅,由于韦氏权高势大,故称韦曲。韦曲南临潏河,北依少陵原,风景优美,名胜古迹甚多,有韩愈庄园遗址、杜公祠(杜甫祠堂)、牛头寺、杨虎城将军陵园等,为著名的游览地。 建国后,韦曲镇是长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西安市区重要的卫星城。镇区土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人。县城海拔410米。镇上有南北大街2条,正街为50年代末所开辟,道路宽阔,两旁高楼对峙,有长安百货商店、长安商场、长安饭店长安友谊饭店等,沿街商店众多,是韦曲镇最繁华的商业街。老街在正街的东面,沿街农贸市场繁荣兴旺。受地形条件限制,镇区不断向西扩展,新建区街道宽阔。楼房林立,商业兴盛,还建有韦曲公园一座,环境幽美。镇上有文化馆、剧院、医院、长安第二、第三中学。县办工业大都集中在韦曲西街,有氮肥、造纸、柴油机配件、水利机械等工业企业。乡镇企业有韦曲灯具厂、网套厂、砖瓦厂、玻璃厂等,年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灯具厂所产灯具系名牌产品,行销省内外。 韦曲镇是长安县交通中心,南达太乙宫、王曲,东通引驾回,西通郭杜,公路四通八达,与西安市区的经济联系紧密,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卫星城,并有公共汽车直通西安城区。韦曲镇友谊街上的仿古建筑长安宾馆,风格古朴典雅,环境恬静优美。 韦曲镇所在地的潏河谷地一带盛产罐罐韭黄叶黄似金,茎白如银,鲜嫩味美,做汤浮而不沉,系长安名菜。 长安县马王镇 位于北纬34°12′、东经108°43′,地处长安县西部,沣河西岸,因设于马王村而得名。公元前1134年,周文王灭掉沣河流域的崇国之后,由周原一带迁都于此,修建了丰京。武王灭商以后,又在沣河的东岸建立了镐京。丰、镐两京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平王东迁,丰镐城毁于兵火,不再成为国都,地位一落千丈,不久即遭破坏,其遗迹也泯灭无闻。 马王镇是长安县西部的交通要冲,西(安)户(县)公路和西余铁路从镇上通过。长安县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多由此集散。附近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全镇总人口2.8万人。这里有省、市、县办的大中型企业,如西安毛纺厂等,又有建筑、建材、化工、造纸、冶炼等乡镇企业等,是西安卫星城镇之一。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346万元,居长安县各乡镇第二位。镇上有省建工局采沙场、西安造纸网厂、西安沣河毛纺厂和新建的商业大楼及农贸市场等。镇上有学校、医院、邮局和文化站等。 蓝田县蓝关镇 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蓝田县中部偏西的灞河北岸,北纬34°09′、东经109°19′,为蓝田县人民政府驻地。距西安40公里。 据史书记载,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初置蓝田县。辖地与今蓝田县大体相同。因南山产玉,古代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等美玉为蓝,县境出产次等美玉,故名蓝田。蓝田县治原来设在峣柳城。据《资政家》载: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刘裕入关经蓝田,以此地面对峣山,遍地植柳,名为“峣柳”。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从峣柳城(今蓝关镇西10公里处的故京)迁至今址,历经各代至今。蓝田县城1949年5月23日解放。1984年5月命名为蓝关镇。 镇区在灞河北岸二级阶地上,地形东北部稍高,西南部低,海拔在450~540米之间,县城海拔469米。这里有西界(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界牌)干线公路穿过,另有蓝汤、蓝渭等公路线,交通方便。城区人口2.1万多。 工业有航天部向阳公司所属的十多个企业和县、镇、村办企业如棉纺、印刷、制药、建材、砖瓦、农机、服装、酿酒、乳品等工厂。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100多万元。镇上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站,有中学、小学、县医院。 蓝关镇的布局大体是:西界公路以西为建材工业区,以东为食品加工工业区,旧城区为服装加工、小手工业作坊区,县门街一带为商业中心,也是旧城区居民生活中心。 蓝田县汤峪镇 位于西安东南,蓝田县城西南26公里处的秦岭北麓,北纬34°01′、东经109°13′,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温泉喷溢,为陕西省著名的疗养胜地之一。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1992年人口2.54万人,是西安市的疗养卫星城镇。距西安35公里。 汤峪因著名的汤泉而得名。汤泉由东、西二峰夹峙、状若石门的峪口涌出,故又称“石门汤泉”。公元627年,当地群众就挖塘修泉进行沐浴,名曰“玉女泉”。因水能治病,人称“神水”。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名为“大兴汤院”,并建“玉女”、“融雪”、“连珠”、“漱玉”、“濯樱”5个塘池,水深依次而减。当时长安各阶层人士来此洗澡、进香、游览者众多,曾盛极一时。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又动工修缮,因有的塘池被水冲毁,遂改为4塘,分别叫女塘(专为妇女沐浴之用)、官塘(专为官绅沐浴之用)、五花塘(专为病患者洗浴用)和澡塘。虽设备简陋,但浴者终年不绝,尤以春季洗浴最佳,故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誉。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还有人投资重修。但到建国前夕,汤峪温泉只有房屋3座11间,设备简陋。建国后,1956年在汤峪建成我国第一座以水疗为主的大型疗养院,院内建筑精巧,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花草树木苍翠锦簇,清水绕流,终年不息。有大型澡池6个,单人小池130多个,有病床332张。汤峪温泉的地质条件与骊山温泉大同小异,都位于地壳深大断裂的交叉处,由地下热水沿断层裂缝上升至地表而形成。汤浴温泉现有出水井2眼,每日流量达千吨以上,水温一般在49℃~59.7℃之间,比骊山温泉高出10℃以上,故有“石门汤泉似火煎”之说。水中含有低浓度硫酸钠、硫化氢等20多种矿物质,适宜于105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各种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最为显著,对缓解初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据对1504份病历统计,水疗有效率达91.6%。 汤峪镇地区风景秀丽,清雅幽静,可避暑消夏,可沐浴观景,有关部门已利用附近的汤峪水库开辟了“汤泉湖旅游区”。近年来,汤峪镇发展很快,新建了一些大楼,新辟澡塘十多个,设备齐全,每天接待来自西安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2000人以上。 临潼县骊山镇 位于西安市区以东的骊山北麓、临河和潼河之间的山前洪积扇上,北纬34°22′、东经109°12′,为临潼县人民政府驻地,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镇。距西安25公里。 骊山在周、秦、汉、唐时已是帝王名士游览胜地。骊山镇原为唐昭应县之城址,于唐天宝六年(747年),曾筑罗城,设县署于华清宫之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以其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改称临潼县至今。明洪武初年重修县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再次重修。1950年后,由于城镇建设,城墙逐渐被拆除,现仅有东城墙依稀可辨。 骊山镇因位于骊山北麓而得名。镇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00~550米,南倚骊山,东有临河,西有潼河,依山带水,风景秀丽。山麓有风景如画的华清池,内有温泉,蔚然深秀,园林景色极为优美。这里文物荟翠,镇东5公里处有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馆,东北11公里处有唐代名刹庆山寺遗址(出土了稀世珍宝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和金棺银椁);镇上有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居住的华清宫遗址(部分已得到修复)等,现均开辟为游览参观地。每年来骊山镇旅游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骊山镇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镇,也是西安市最重要的卫星旅游城镇。 建国初期,骊山镇仅有5000人。现全镇总面积46.76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7.9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多人。境内有中央,省、市、县企业215个,重要的有电机、印刷、针织、造纸、面粉、玻璃、刺绣、水泥制品、汽车配件、缝纫机台板厂以及中国标准牌缝纫机公司、陕西省生物制药厂、第五砂轮厂、骊山微电子公司等。有乡镇企业2550家,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1993.73万元,工业产值占88%。 临潼石榴、火晶柿子远近闻名。县城附近有石榴园2500余亩,年产石榴75万公斤以上;有火晶子柿树园2000多亩,年产90万公斤,为临潼特产。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临潼县城建设的总轮廓是:道路布局基本为棋盘形,华清池至火车站为南北向主干道,也是城镇的中轴线;镇中为旅游服务的商业、服务业、工艺手工业区,从华清池向北至南十字,建成长250米的仿唐街,全街建筑与华清池建筑相协调,商业服务主要销售仿唐工艺品、菜肴及其他仿唐商品和服务业。东侧为商业服务区和文化交流中心,西侧为旅游宾馆、大型停车场等设施。北部及火车站附近为旅游服务、城区人民生活服务的手工业、工艺品生产区,东北部为机修工业区、大型仓库区等。新的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南北部之间,主要有百货商场、影剧院、旅馆、饭店、博物馆等一系列设施。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城镇的作用,骊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正在加速实施。 临潼县新丰镇 位于临潼县东北部,秦俑馆以北3公里处,北纬34°26′、东经109°15′,为临潼县东部重镇,也是西安重要的卫星城镇之一。为陇海铁路和西延铁路的交会点,有西潼公路过境,交通方便。距西安30公里。 新丰镇是刘邦和项羽“鸿门宴”的故地,遣址在今新丰镇东南1公里的鸿门堡村。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尊其父刘湍为太上皇。太上皇年高思乡,闷闷不乐,想念故乡丰邑(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丰县)。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为取悦其父,在今临潼骊山镇东北6公里处的刘寨村銮苗家坡一带修筑城堡,其形制酷似丰邑街里,并将丰邑父老迁住于此,十年取名新丰。东汉灵帝末年,将阴槃县治侨设于城内,新丰县迁驻城东5公里零水侧。隋大业六年(610年)新丰县治迁回新丰镇。 古代新丰镇处于驿道上,市井繁荣,酿酒业发达。新丰白醪酒源远流长,酒味以甘美软饴名传天下,历代诗人都有赞美它的诗句,其中唐王维曾有“新丰美酒斗十千”的佳句。 新中国成立后,新丰镇发展很快,全镇面积40.41平方公里,人口约3.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0多人,成为临潼县中部地区的经济、交通、集市贸易中心。工业企业有床单厂、水利机械修配厂、农机修配厂、粮油综合厂、砖瓦厂、棉绒厂、白醪酒厂等。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487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58%。街道水泥路面,并开辟有农民贸易大街,每逢集日,四方商贩云集,上市人数多达数万人。镇上有文化站、电影院、中学、小学。镇北的新丰渭河大桥,是通往渭北各乡镇与临潼县城的纽带。新丰还是陇海铁路和西(安)延(安)铁路的交会点,1992年4月西延铁路全线通车,特大型的新丰枢纽站已建成。 坐落在镇南光明原上的“鸿门宴”遗址已经复原。为临潼骊山风景区附近新的旅游点。 西安市阎良镇 位于西安市的东北部,阎良区的西部,北纬34°39′、东经109°13′,有咸铜和西韩两条铁路通过,渭富、西韩和西包等公路干线过境,为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政府驻地,系西安重要的卫星城之一。距西安城70公里。 阎良镇南门外曾出土一块清代的残碑,上面刻有“闾阎良善”四字,意为这里的百姓和睦相处,阎良即由此得名。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葬其父刘湍于镇北的荆山黄土台塬上,并因此增设万年县,该地曾兴旺一时,随后逐渐衰落。 建国后的“一五”期间,在阎良镇以南兴建了一七二厂及科研所,后又相继建成规模最大的大型飞机场和国内仅有的飞机试验研究中心、飞机设计研究所和飞机制造公司。现今阎良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航空科研和生产基地,举世瞩目的“飞机城”。这里生产的“运七”“运八”型客机,是我国支线上最主要的机型,在国内76条航线上飞行;还为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设计重要产品。 阎良区面积245.5平方公里,镇区占地8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其中镇区人口6万多。在飞机制造业的带动下,地方工业得到很大发展,现有区属工业企业80余家,产品有砖瓦、乳制品、纸张、涂料等,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43亿元。有大型封闭式集贸市场9处,大型工业品市场1个,客流高峰时日逾10万人次,年成交额超亿元,是渭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 该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容纳千人的大礼堂1个,可容纳万人的灯光球场2处,各种医疗机构几十家,医护人员2000多人。建国前仅有杨虎城将军筹资创办的阎良镇小学1所,现全区有中学14所、小学83所,以及体育场、图书馆、电影院和近10公顷的阎良公园等。镇区共栽植各类树木1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近50平方米。 镇北荆山黄土塬上有汉刘邦之父刘湍之陵,存“汉太上皇陵”石碑一通,系清毕沅书。 高陵县鹿苑镇 位于西安市东北部,高陵县的中部,北纬34°33′、东经109°05′,有西(安)韩(城)公路通过,并有6条公路辐射全县各乡,是高陵县人民政府驻地。距西安城43公里。 高陵县名始于周代。因县境南部有奉正原,实为渭河二级阶地,高15~20米,“原体高隆,状如土山”,故名高陵。春秋以前为高陵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县。从汉代起,这里就是高陵县治所在地。汉代新莽千春县治在今鹿苑镇西南0.5公里的千春村附近;汉光武帝时的左冯翊城,位于今县城西南1公里的大古城村一带;三国魏高陵县治在今镇西南0.5公里的小古城村一带,南北朝时县治迁至今鹿苑镇。曾是周、秦、汉、唐京师的重要门户。 鹿苑原系汉惠帝安陵园林,在今高陵县泾河以南、渭河以北,即泾渭夹流地带的鹿苑原上。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鹿苑原地区松柏葱郁,鹿鸣鸟翔,加之这里三面环水,景致清幽,是当时的旅游之地。李渊幸游此地,遂设鹿苑县,县城遗址在今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营村南塬上。1984年5月改高陵县城关镇为鹿苑镇。 鹿苑镇在渭北平原上,海拔380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2.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多。近年来,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旧城的南面新修了宽阔平坦的东方红东路、东方红西路以及南新街等,在旧城的东侧拓宽了环城东路;它们与镇东部的西韩公路街、旧城区中部的中街、南街结合在一起,使鹿苑镇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街道整齐,两侧店铺众多,其中南街、西韩路街、县门街为主要商业街;东方红东路为农贸市场街,每逢枭日,人流如潮,一派繁华景象。北郊有县修配厂、机械厂和针织厂等,其中针织产品远销新疆、甘肃等地;东南郊有县氮肥厂、食品加工厂等。镇上现有乡镇企业70多个,以纸袋厂、针织厂较重要,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4169万元。 户县甘亭镇 位于西安西南,户县中北部,涝河的东岸,北纬34°07′、东经108°36′,为户县人民政府驻地。西余铁路由城镇的东侧穿过,东南距余下4公里。西户、咸户公路经甘亭镇至余下,交通方便。甘亭镇是西安重要的卫星城镇之一。距西安40公里。 户县在虞舜时为崇国,夏为有扈氏国,商仍为崇国,周作丰邑,春秋为酆国,秦改扈为鄠,并称甘亭。汉代始设鄠县。1949年5月22日解放。1964年,因“鄠”字生僻,改为户县。 甘亭是一座古城。遗址在今甘亭镇以北约1公里处的东韩村一带,汉时城周长约2公里。隋大业十年(614年)县治始迁今址。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康熙二十年(168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先后重修。该镇位于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与渭河二级阶地交界处,海拔420米,土地肥沃。但建国前夕,城镇破烂不堪,城市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居民约8000人,全镇没有一家现代化工业企业,是一个落后的消费城镇。 建国40多年来,甘亭镇工业从无到有,到1990年已兴办起以农机、造纸、玻璃、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多类工业企业,工农业总产值达1386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93%。 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万人。 甘亭镇的功能分区是:旧城及其以东毗邻的新建设区为居民住宅生活区,旧城区的工业以运输量小的轻工、食品加工业为主;城市北郊为轻工、机械、林产品加工工业区;南新街以东和南环路一带为食品加工工业区,有酱园、酿造厂、奶粉厂等;城东郊位于常年定向风的下风向,又近西余铁路,交通方便,为化学工业区,这里有氮肥、磷肥和塑料厂等。火车站附近包括画展街东段、北环路东段等为物资仓库区。 现今甘亭镇由旧城区的钟楼至东关十字一带,已形成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将在钟楼、火车站和甘亭镇北郊韩村一带修建广场,并在西郊滨涝河的古河道区建立滨涝公园,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户县余下镇 余下镇是一个以化工、电力、电力仪器为主的新兴工业城镇,为西安卫星城镇之一。位于北纬34°04′、东经108°38′,地处户县南部秦岭北麓,西临涝河,西北距甘亭镇5公里,为西余铁路的终点,公路南通秦岭林区,北经甘亭镇可达西安、咸阳等地,交通便利。 据《纲鉴》记载,唐天复四年(904年),大将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后,曾来此地,故名“御下”。后人为书写方便,改为“余下”至今。 1949年前,余下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仅有百十来户人家以烧炭为生。建国后,“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布点余下,50年代末,在此兴建了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60年代兴建了秦川电站、仪表厂、煤渣制品厂、贮木场、县水泥厂和秦丰棉织厂等一批大、中、小型企业。全镇现有中央、省、县以及乡镇属企业1000家以上。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531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 全镇面积约29平方公里,人口5.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万人。从惠安化工厂大门向北,有一条笔直的大街,宽20米以上,长1.5公里,水泥路面,绿树成荫,街旁是数以百计的商店、服务网点及文化体育设施等。现在全镇有医院、中学、小学,此外还有公园、电影院、文化宫和体育场等。 周至二曲镇 二曲镇位于西安市的西部,周至县北部,北纬34°10′、东经108°12′,为周至县人民政府驻地。它是西宝、周城、周(至)普(集)3条公路的交会点,为西安卫星城镇之一。距西安城78公里。 周至县古称“盩厔县”。它南依秦岭,山形逶迤起伏,北濒渭河,水势迂回曲折。《元和郡县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县。”亦有“二曲”之称。因“盩厔”二字生僻,1964年改为周至。1984年把周至县城关镇改为二曲镇。 周至设县始于西汉。曾有仓城、宜寿、终南和恒州之称。自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县治于今址后,二曲镇一直是周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806年至公元807年,唐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现城内有白居易双松署及禁狱、义仓、书院、五凤楼、万寿宫、城隍庙、文庙、武庙等古代建筑。“东门外古庙高大,西门外八云宝塔,南门桥水流上下,北门外水稻荷花”,称为县城四景。八云塔系唐代建筑,坐落在西南角的小土塬上,气势雄伟,是周至县城的重要标志。镇西面有清代关中大儒李二曲故居。 全镇面积29.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镇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厂房林立,烟囱高耸,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000家以上。年工农业总产值56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320万元。市政建设初具规模,新建的东西大街位于旧城区以南,宽阔平坦,已发展为重要的商业区。每逢集日,农贸市场繁荣。 周至县哑柏镇 哑柏镇是西宝公路南线上的一个有名的集镇,西安市西部农村最大的贸易中心。位于北纬34°11′、东经108°05′,地处周至县城二曲镇以西13公里处。 相传周文王在此踏勘地形,将晚,误问古柏地名,不答,近看笑曰:“真哑柏也”。“哑柏”由此得名。 全镇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有乡镇企业多家。农村集市贸易发达,市场繁荣,闻名周至、眉县、岐山、武功、扶风等县。每逢3、6、9日集会,上市人数达5万以上。特别是民间刺绣专业市场,各种刺绣品百态纷繁,琳琅满目,远销国内外。哑柏镇已成陕西省有名的“刺绣城”,西北最大的刺绣市场已在此建成。 哑柏镇早在民国初年废科举兴新学时,就设立县第三高级小学;1943年设立“周、武、眉三县联办师范”。1978年至1983年咸阳师范学校、咸阳师范专科学校都设在这里。镇上有周至师范学校、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还有高中、初中、小学、医院、图书室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