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最美的台词(大明宫词曾被称为个性化的高冷神作)
说到印象深刻的"雷人剧",不得不说说2000年《大明宫词》,很少有一部国产剧有无数人喜欢,也有数人吐槽为"毒药",这样毁誉参半之神作了。
《大明宫词》有西方戏剧美学璀璨,加上中式古典美的创新之作,文学性很强的"诗剧“,除开新颖的服装道剧灯光等表现外,主要演员周迅、陈红等的颜值巅峰令人怀想,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它独树一帜的说话方式,小布尔乔亚式优美的台词了。
女人的美分几种,一种热情似火,就像胡姬摆动的肚皮;一种柔情似水,就像早就喂了鱼的魏国夫人;一种矫情似狐,妖媚惑主,如韦氏。而最高级的恐怕要算是风情万种,缠绕不去,如同我们对面的那种美景。
与以往大气恢宏历史戏,或狗血咆哮体的情感戏不同,《大明宫词》在历史背景下谈情。据说当年编剧郑重花了两小时,认真写出了剧本大纲:太平公主和她三任丈夫的爱情。然后另一位编剧王要加入后开始写剧本,以追求文学性为目标,把台词诗化散文化,当年似乎并未考虑市场感受,所以鲜有商业性元素,唯美为终极目标。
在《大明宫词》中,哈姆雷特和诗意的回环往复台词,呈现出无比的优雅浪漫,比如剧中一再呈现的演皮影戏《扶摇娘》情节,女主角是太平公主,男主角分别是三任丈夫和侄儿李隆基,每一场上演的剧情和台词相同,却又有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心情。
尤其薜绍从出戏勉强为之,到同情怜悯,再到爱而痛苦挣扎,演戏中之戏,表达着互动下生长的爱情,几次三番观众也入戏了。那节奏如诗般韵律朗朗,一听再听,如同耳朵的盛筵渐次铺排开来:
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 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锦衣还乡,又遇上这故里的春天。 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什么都没有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个月就离别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
不过这样的台词,演员的感受怎样呢?男主角赵文瑄抱怨说不喜欢,毕竟一段戏同样的台词,要表现出不同的感情戏,让观众感受不同,真的很考验功力。而在2002年《南方时报》有评论说,这种台词是"严重残疾"的中学生作文。文章说:
《大明宫词》那些失败的对白,让剧中人物都在用一种口吻说话,完全没有了个性,仅管那些对话像诗一样华丽,可那不是角色在说话,而是编导在说话,《大明宫词》不过是篇中学生的作文。
无疑《大明宫词》是编导个性化的高冷之作,当年央视播出后,与当时正在重播的《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王朔风格剧不同,有人评论说,"自以为聪明的市场场永远不知道,人的感动是难以用经济公式来推导的,那只跟才华和真诚有关。"
不禁遥想起萧红当年,在当时白化文刚刚起步阶段,她把小说《呼兰河传》等文体写像散文,有很多人诟病其不是小说。萧红则回应道:"谁说小说非得写成巴尔扎克样?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茅盾也曾婉转地批评她不关心政治,躲在家里写自己的风花雪月。如今散文化小说流行,萧红的小说依旧生动。
其实《大明宫词》里,除了皮影戏和太平初遇薛绍摘下面具时,那令人怦然心跳的经典情话外,母 亲武则天的台词更包含着哲学和人性的思考。
正如编剧郑要所言:中国人也要有光荣劲儿,直率说话习惯,要深思熟虑,要特别的言之有物。武皇登基之后说了一句:“你们 要听话!”我觉得这“听话”二字堪称精妙。
一个王朝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一个昏庸的好人统治。它会像一位慢性病人那样,最终不知不觉地遍体鳞伤,甚至没有挽救的可能。
在第29集中武则天对张易之说了如下这段话:
我的舌头死了,再丰盛的宴席也没有了意义;就像人老了,穿再华丽的绸缎,再令人生畏的高贵地位,都只是虚设,没有了享受它的心情!
有人说这剧台词有点奇怪,《白蛇传》是说着说着突然开始唱,是说着说着突然变成散文诗了。不知道不喜欢它的人,今天回看会喜欢它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