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

品鉴书法大家的作品应当精细而平和,据实说优也述瑕。长此以往,品鉴者将受益匪浅。

请看祝枝山的草书作品: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1)

明祝枝山,《秋兴八首》唐杜甫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2)

明祝枝山,《秋兴八首》唐杜甫,场景

感觉这幅字中的“翠”,“春”,“同”字等都缺少些神韵。而连续几个字都缺少神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作品内容——杜甫的诗比较长。我们应该抱着谨慎的态度欣赏任何作品,包括谨慎地赏析名气很大的书家的作品。

现在网上可以搜寻到的“翠”字都要比祝枝山写的这个“翠”字,“春”字更有神韵: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3)

其他书家写的草书“翠”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4)

其他说家写的草书“春”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5)

其他书家写的草书“同”

再请看“问”字,祝枝山写“问”字的辨识度显然有些低了。

先看其他书家写的问字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6)

其他说家写的草书“问”

“晚”字写得非常透气而舒服,因为祝枝山把晚的左偏旁——日子边上下两个横儿都打开了,而右偏旁又造型险峻优美。

再请看一幅作品: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7)

明祝枝山,《秋兴八首》唐杜甫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8)

明祝枝山,《秋兴八首》唐杜甫,场景

如同上图所示,这幅作品中的字是个个都洒飘逸。

比如“昆吾”两字,“昆”字上面的“曰”的尾笔被祝枝山延展得比较长,神运满满。

“宿”字和“自”字的连接十分巧妙,连接线的起笔从“宿”字下面的小结构“百”的底部的中心引出来,向左下行笔非常顺畅地和“自”字的首笔——撇儿连接了起来。如此巧妙的连接处理值得我们学习。

“阁”字的门外框的弧线转折十分优美。

再请看另一幅作品: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9)

明祝枝山,《秋兴八首》唐杜甫

如上图所示,

“湖”字被祝枝山写得放收自如,精彩极了。“地”字的盘环往复又生出了许多神采。

而“翁”字的简省程度有些过于大了,以致影响了“翁”字的辨识度。请看其他书家草书翁”字: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10)

其他书家草书翁”字的写法

经过观察比较发现,上偏旁“公”字和下偏旁第一个“习”的衔接的小折角是不能省略的。

下面我来写一下书法观点自作句:

“谨慎创作,莫失神韵。”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11)

李洪春,观点:谨慎创作莫失神韵,画框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12)

李洪春,观点:谨慎创作莫失神韵,场景

明代祝枝山书法行书 明代草书大家祝枝山作品赏评三(13)

李洪春,观点:谨慎创作莫失神韵,画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