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31~33回概括(逐回解密西游记)

第二十八回正文解:

孙悟空屠杀猎户,影射嘉靖皇帝出台了保护劳苦大众打击地主阶级的措施。

西游记第31~33回概括(逐回解密西游记)(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山青水秀繁花似锦的花果山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山林被毁,猴群们死亡大半。为了振兴猴族,恢复家园,孙悟空首先扫除了迫害猴族的猎人,又找四海龙王借了甘霖仙水,把山洗净,栽树种花,将花果山恢复到了昔日的情景。

《西游记》中,孙悟空多次被唐僧赶走,影射嘉靖皇帝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出现策略失误,对保护唐僧取经(推行新法)没有好处。本回影射嘉靖皇帝强行收缴各种庄田遇到阻力,他改变策略,采用教化的手段来转变大家的思想。

【大圣道:“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里去了?”群猴道:“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花果山是孙悟空的故乡,影射嘉靖皇帝掌管的大明王朝。“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影射大明江山已经被张氏姐弟折腾的人民减少,经济崩溃。

【群猴道:“说起这猎户可恨!他把我们中箭着枪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二郎菩萨”是天上的神仙,“猎户”是地下的凡人,影射嘉靖皇帝推行一条鞭法,不仅为官僚统治阶级(天上的神仙)不容,也为地主阶级(猎户)所不容。

西游记第31~33回概括(逐回解密西游记)(2)

【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影射为了稳定社会,有序的推行“一条鞭法”, 嘉靖九年(1530)十月,嘉靖皇帝亲自写了《正孔子祀典说》传示礼部:

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孔子当周家衰时,知其不能行王者之道,乃切切以王道望于鲁、卫二国,二国之君竟不能行孔子之道。孔子既逝,后世至唐玄宗乃荐谥曰:文宣,加以王号,至元又益谥为:大成。夫王者以有是德,宜居是位,尧、舜是也。无是德而居是位,皆乱世之君如桀、纣、幽、厉是也。若至后世之为君而居王者之位者,其德于孔子或二、三肖之,十、百肖之,未有能与之齐也。由是观之,王者之名,非所以重称孔子也,至于章服之加,因其位耳。孔子昔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何其不幸身遭之哉?夫既以王者之名,横加于孔子,故使颜回、曾参,孔伋以子而并配于堂上,颜路、曾哲、孔鲤以父而从列于下,安有子坐堂上,而父从食于下乎,此所谓名不正者焉。

嘉靖皇帝引经用典,博引旁征,最后给孔子更“至圣先师”之礼。在与群臣的辨论中多次拿推行一条鞭法说事,警告那些挡车的螳螂们,如果不“修身齐家”,必将“天诛地灭”。并下旨各州(府)、县开办学堂,办书院,教化人们懂礼仪,知廉耻,不要鱼肉乡里,给子孙造孽。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从两税到一条鞭法,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嘉靖皇帝更正孔子祀礼,去王号变成“至圣先师”,把孔子处于被统治者利用的地位推到了尊师重教方面,不但摆正了孔子的位置,还使儒教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百年后,儒学发展到海外,孔子是“至圣先师”被全世界人民接受。假若他还是这“王”那“王”的话,恐怕就只能停留在国内,任由国人自己去评头论足了。

一条鞭法在全国开始推行,为了奖农耕,励桑蚕,号召全社会的人民都自食其力,嘉靖皇帝在西苑腾出了一块地方,亲自扶犁耕地,让自己的皇后带着宫女、太监等闲杂人员,在母亲蒋太后的指导下,种植棉花,采桑养蚕,习纺织,学刺绣。一直坚持了十年,被传为佳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