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8张图看完林徽因的一生)
这段时间AI修复老照片很火,经过AI修复的林先生“长着”一张网红脸。本月10日也是林先生的生日,关于她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旧事也又被翻出来讨论。
就像上学时班上最“打眼”的女同学,打扮一下就要被说“臭美”,跟男生多聊几句就成了“有心机”。
在我看完这28张图之后发现,在风流韵事之外存在着一个大写的林先生,满心装着的是建筑事业和她的祖国。
-01-
1907年
林徽因三岁
标准的闽南小姑娘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官宦世家。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02-
1916年
12岁的林徽因(右一)
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这一年,林徽因与表姐妹一起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 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
她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当时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了合影。
-03-
1920年
16岁的林徽因与父亲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擅长诗文工法。这种艺术家兼浪漫才子的气质也影响了林徽因。
作为林长民最宠爱的孩子,这年林徽因陪伴父亲到欧洲考察。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辅助父亲工作,接待中外人士。
-04-
林徽因在伦敦的广场上喂鸽子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这是她不多得的快乐时光。父亲尚在,没有贫穷、疾病、战乱的忧虑,单纯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05-
林徽因在伦敦寓所壁炉前阅读
欧洲的一切对林徽因来说都很新奇。期间她认识了一位女建筑师,被这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学问吸引。她决定,建筑就是她今后要从事的事业。
-06-
1922年
梁思成第一次“拜见岳母大人”何雪媛
1919年经双方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介绍二人相识。她是落落大方的才女,他是风度翩翩的青年。他们是门当户对的才子与佳人。
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梁再冰《回忆我的父亲》
梁思成有着“工科男”特有的内敛与幽默。他在清华学堂练得一手好素描,喜欢跑步、跳远、攀爬和体操,还是管乐队的队长。
1923年梁思成骑摩托车发生事故伤到脊柱和腿,终身需穿着协和特质的钢甲。这对要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的人来说十分不利,然而这并没能阻止他投身建筑事业的决心。
-07-
1924年
泰戈尔访华时的林徽因与徐志摩(后排左一)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一直被后世“诟病”。在林徽因陪伴父亲考察欧洲时,她便与父亲的好友徐志摩见过面。
林徽因身上的那种精致的美、一如其父的艺术气质、活泼机敏的性格以及她的文学天赋都让这位浪漫诗人倾倒。
那林徽因呢?她的好友、知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曾说:
多年后听徽因提起徐志摩,我注意到她对徐的回忆总是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如雪莱、济慈、拜伦、曼斯菲尔德、伍尔夫。
我猜想,徐志摩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也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新美感、新观念、新感觉,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
我觉得徽因和志摩的关系,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关系。
——费慰梅《林徽因与梁思成》
-08-
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全程担当翻译。两位诗人一见如故,吟诗、论诗一直到天明。
在访问北京期间,徐志摩邀请林徽因一起担当翻译。
这对年轻的男女陪伴着须发皆白的老人,有人把他们的组合称为“岁寒三友”。林徽因是“梅”,徐志摩是“竹”,泰戈尔是“松”,一时传为京城美谈。
-09-
5月8日,在泰戈尔的63岁生日宴会上演出的他的英文短剧《齐特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
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
-10-
1926年
在美国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林徽因与梁思成
男生“爱的凝望”是亮点
在美国宾大求学期间,梁思成每次去女生宿舍找林徽因约会,总是心情急切。可林徽因常常因为精心的梳妆打扮,而让他等上二三十分钟。
弟弟思永为此写了副对子调侃他们:“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爱美,就花了一周时间亲手为她制做了一面仿古铜镜。镜上镌文:“徽因自鉴之用民国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不珏也”。
谁说工科生不懂浪漫?
-11-
1927年
林徽因以优异成绩取得宾大美术学士学位
来到宾大之后她才发现,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先在美术系注册。不过她最终还是争取到了学习机会,跟梁思成一起上课。
-12-
1928年3月21日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婚期是为纪念二人景仰的宋代建筑学家李诫。他们的二儿子也起名为“梁从诫”即“跟从李诫”的意思。
林徽因所穿的婚礼礼服由她自己设计。她根据壁画图案,复制出了一套公元5世纪到6世纪时期唐代的皇后袍服。
这是她今后一生所执著的“民族形式”的第一次尝试。
-13-
1929年
林徽因生下长女
1928年回国后,两人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次年女儿出生,取名梁再冰,以纪念她的祖父“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14-
林徽因一家在北京
1930年林徽因患肺病从东北回到北京,一家住在北总布胡同三号。两年之后儿子梁从诫出生。
-15-
林徽因与一双儿女在雪中
想必拍照的人应该是爸爸
-16-
1934年
林徽因、梁思成与费正清夫妇在金岳霖(左一)家中喝茶
“太太们的客厅”就发生在这一阶段。当林徽因被各种家务事缠绕时,朋友们的来访才能把她“解救出来”。
逻辑学家金岳霖是经由徐志摩引荐给林徽因。林徽因是他的最佳聆听者。他的智慧、幽默、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激发着林徽因的创作力。
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费慰梅这样认为:
他当然是爱他的,但是无私地、坦诚地爱她。他从没有把她从家庭拉走的念头。
思成和孩子们也都爱他、信任他、实际上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家。
——费慰梅《林徽因与梁思成》
-17-
林徽因总是这类聚会的焦点人物。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她的健谈是人所共知的。金岳霖和梁思成都只能坐在沙发上抽烟斗,边点头边边赞赏。
作家萧乾曾经这样写道:
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萧乾《才女林徽因》
-18-
穿着骑马装的林徽因
英姿飒爽无半点病恹
-19-
1936年6月
林徽因在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从1930年到1945年,夫妇二人共同走遍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20-
1937年7月
林徽因在佛光寺院内测绘经幢
当林徽因爬上颤巍巍的梯子进行工作时,谁还敢说她是只会夸夸其谈的少奶奶?
-21-
1942年
林徽因与家人和朋友的孩子
“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
之后又跟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迁居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22-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就此一病不起。
在病榻上,她还在协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并用英文撰写《中国建筑史图录》。
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匀,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23-
喂鸡的金岳霖
林徽因在李庄重病期间,金岳霖经常从昆明西南联大跑到李庄,还养鸡给她补充营养。
在那样一个饱受磨难的年代,在爱恨之外,存在着另外一种更广博的真情。他们因才华和人格魅力而互相吸引,又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予对方力量。
倾慕而不动心,陪伴而不拥有。
-24-
抗战胜利之后
一家人回到北京
生病的林徽因非常消瘦
-25-
1948年
梁再冰参军前与父母合影
女儿的离开让林徽因很伤心,她担心自己病重看不到她的归来。
-26-
1950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国徽的设计定稿时,两人已双双重病卧床,连与国徽合影都办不到。
最终也成了永恒的遗憾。
-27-
1955年4月1日
林徽因因病在同仁医院逝世
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丈夫梁思成设计,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她抱病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与梁思成合作完成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并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世人都记得建筑大师梁思成,却总忽略他的搭档林徽因做的奉献。
但在丈夫心中,林徽因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建筑师。
-28-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编辑推荐】
白落梅代表作,300万册完美纪念版。作者亲自修订并重新做序,新增18000字全新内容,附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小传。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