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穿得很随便去上课(穿上酷岔儿)

“每天寝室熄灯之后的卧谈,真的能聊出无数好玩的内容和段子。”酷岔的创始人勋儿这么说到。勋儿和团队里的大部分人目前都还是大四的学生,所以对现在大学生们的状态还比较了解。“但是目前还有没有一款社交 App 让大学生之间,把这些有共鸣的内容玩儿起来。”

于是他们做了酷岔,一款针对大学生用户的语音社区。“酷岔”取自“裤衩”的谐音,而“岔”这个字则充满了北京味儿,意思是损人、开别人玩笑。(来个例句吧:我说你老岔我干啥呢?)

所以从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看出酷岔的内容导向。酷岔希望大学生们在社区里用“岔”的方式生产有趣的内容:岔老师、岔同学、岔社团,岔任何大学生之间会有共鸣的东西。而要让“岔”更直接更有趣,语音是比文字更合适的形式,因为语音更具有表现力和情绪。

用户打开酷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频道或者话题,然后就能开始“岔”了。为了让语音更加有趣,他们加上了“语音表情”功能。产品提供了一些东北方言俗语(比如“干啥咧,凑不要脸的”)、影视剧里的台词(比如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的“切腹自尽”)、切合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一些表达(比如6666666)等声音切片,让用户结合自己的语音生成更有趣的内容。

当你穿得很随便去上课(穿上酷岔儿)(1)

整体社区是非匿名的,定位在“半生不熟”的关系间。所以目前没有导入通讯录关系链,但是用户可以填上自己的学校和年级,以便后期发掘和沉淀关系。

而产品里还有一个 AUV 频道,这个频道和产品整体的“画风”非常不一样,简约(lou)的纯手绘风。区别于整体产品,这一块则是纯匿名的一块地方。用户在这里就像对着一个“洞”岔些有的没的,可以打上一个情绪 Tag;而消费内容则只通过随机的内容接收,或者选择情绪 Tag 来按类别收听。

当你穿得很随便去上课(穿上酷岔儿)(2)

AUV 里有一个非常丧心病狂的功能,叫做“安眠”。这就有点像一个电台,提供一些伴你睡觉的音频内同。打开它,它会放出一些山山水水的背景噪音;切换一下,是波浪声揉合舒缓的纯音乐;再切换一下,艾玛居然是高数课堂的讲课录音......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安眠”好材料。虽然这不是真正的高数课堂(据说老师不让录),而是团队找人专门录的,但还是很让人会心一笑。

像这样的接地气的细节在产品里很多地方都有体现。这大概就是大学生自己做大学生社交产品的好处,他们足够懂大学生,知道怎么让东西变得有趣。另外就是,团队知道怎么接触到大学生。目前他们团队工作的地方就在高校云集的北京海淀学院路那块儿,以便通过地推接触潜在用户。

当然,大学生背景的创业团队也会有一些劣势,比方在资源、经验、人才招募方面,可能都比不上成熟的创业团队。这最终体现在产品就是一些实在的问题了。比方在用户引导上,无论是引导内容的生产还是消费,都不怎么清晰。创始人也提到“的确很多用户刚来的时候反映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玩儿”。另外,产品本身的颜值不太高,小 Bug 也有,用起来不是太顺手。在内容生产方面,语音和图片没有很好的结合,图片的处理也没有做好。整体产品和匿名的 AUV 模块现在也比较脱离。

团队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分别在哪里。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他们都清楚,也强调之后会着重把用户界面做好,引导机制的完善和 AUV 模块的更好融合都在计划内。“毕竟产品其实上线也就一周多,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来得及做好,”勋儿提到。目前产品上线两周,用户还很少,但已经有一些有趣内容和行为,比方唱歌的、讲段子的、岔别人的,还有就着某一话题盖楼的。

“对了,所以 AUV 这三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最终我还是没忍住好奇问了这个问题。问的时候我皱起眉头作深思状,暗自猜想,A for Active, U for User? 那 V 呢?好像解释不通啊。

“就是北京话的哎哟喂!”

帮团队贴个招聘启事:酷岔现在急需安卓酱攻城狮,薪资比业内平均水平高一内内+期权绩效五险一金,最好有颗高逼格的心~别以为90后只是玩玩儿而已你个老伙计~简历投递邮箱:info@uvoice

原创文章,作者:thethief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