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26个心理学方法(不用打骂就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我的孩子喜欢啃手指,都啃秃了还在啃。

我的娃喜欢对着别人吐口水,还喜欢说脏话,怎么打都不听。

小孩拖拖拉拉的,不知道像谁,穿个鞋子能穿20分钟......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家长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除了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外,还得和孩子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作斗争。遇到难以改掉的坏习惯,家长们往往会被生生被逼成唐僧,唠唠叨叨没有效果后,就成了斗战胜佛,甚至要男女混合双打。

然而,打骂有用吗?

怎么才能科学的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呢?

华盛顿的心理学教授埃德温·雷·格斯里在《学习心理学》提出了破除习惯的方法,在提出具体的方法之前,格斯里为我们介绍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接近律,一次性学习原理,运动产生的刺激,强化,遗忘。

什么是接近律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表述:

“伴随某一动作的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倾向于产生那个动作。”简单解释,就是如果你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做了某件事情,那么下一次你在这一情境中将倾向于做同一件事。

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有啃手指的习惯,我们观察什么时候,这个孩子回去啃手指呢?比如说,当他吃完饭之后,碗筷被收走了,餐桌上空无一物,他自然的举起手,开始啃起来。那么每当他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候,会自然的在同样的情境中做这件事。一次性学习原理的意思,就是孩子第一次啃手指的时候,就已经联结了全部刺激。

怎样破除习惯?

习惯就是一个与很多刺激都建立了联结的反应。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越多,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只要找出引发坏习惯的线索,然后在这些线索出现时进行其他反应。依据以上的概念,格斯里提出了三种方法:阈限法,疲劳法,不相容反应法。

我们分别举三个例子来解释:如果小孩特别不喜欢吃水果,我们可以采用阈限法,我们先给她吃水果味的冰淇淋,然后再给孩子吃水果味的面包,再给孩子吃夹着水果粒的饼,最后再给孩子水果沙拉。

疲劳法: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吃糖。允许这个孩子一直吃糖,吃到她不想再吃,那么糖果就成了回避,而非引起吃的动作的线索了。

不相容反应法:当孩子不喜欢小狗,但极度依赖自己的母亲时,可以让母亲和小狗同处一室,那么下次当孩子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时,也会慢慢的接受小狗了。

管教孩子的26个心理学方法(不用打骂就改掉孩子的坏习惯)(1)

有效的惩罚

怎样才是有效的惩罚呢?举个例子,当小狗喜欢追着车跑时,我们打它的鼻子,小狗肯定会停下来,而我们打它的屁股,它可能跑的更快。相对于打鼻子,打屁股这种惩罚是无效的。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让孩子按时起床上学的时候,我们唠唠叨叨而没有效果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把唠叨和懒觉作为一种信息联结到一起,我们尝试改变一种方式,我们再叫孩子起床的时候,我们直接去掀起孩子的被子,并且打开闹钟,孩子不得不起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起床行为就和闹钟响和掀被子联结在一起。下次孩子还想睡懒觉,我们只需要放闹钟或者掀被子,就可以了。

在我们进行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对惩罚来说,重要的不是它给有机体带来的痛苦,而是它使有机体做什么。

2.要达到效果,惩罚必须引起与受罚行为不相容的行为。

3.要达到效果,惩罚必须在引起与受罚行为的刺激出现时实施。

4.如果条件2和3不能满足,惩罚将是无效的,它甚至会加强不受欢迎的行为。

管教孩子的26个心理学方法(不用打骂就改掉孩子的坏习惯)(2)

格斯里在《学习心理学》,依据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方法,以及科学的惩罚的几点要求。养孩子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科学育儿,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