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1)

9月7日晚,第二届福州“全民博诗”大赛在福州举行。图为本届赛事评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为获得大赛“十佳博诗手”的选手颁奖。 记者刘可耕 摄

9月7日晚,第二届福州“全民博诗”大赛在福州举行。图为本届赛事评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为获得大赛“十佳博诗手”的选手颁奖。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9月8日电 (记者 刘可耕)月冰冰、夜清清,蝴蝶蝴蝶飞起身……7日晚福州语童谣、福州语歌曲、福州评话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荟萃第二届福州“全民博诗”大赛现场,迎中秋。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2)

参赛选手展演福州评话。 记者刘可耕 摄

当晚,第二届福州“全民博诗”大赛在福州举行。经过激烈角逐,24名参赛选手分获少儿组“小小博诗手”、新苗奖;成人组“十佳博诗手”、优秀奖。连江县音乐家协会获得最佳组织奖。

舞台上,参赛选手精彩纷呈,二岁半男童陈艺多在妈妈怀抱中用福州方言诵读诗词,11岁福州小学生何飞扬声情并茂诗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本届赛事评委、81岁诗人陈明安现场用福州方言即兴诵诗……令现场观众报以掌声。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3)

二名参赛女选手演绎诗词朗诵《垃圾分类》。 记者刘可耕 摄

主办方介绍,该项赛事以福州方言为主导,兼容普通话、各地方言等多种语言形态,参赛作品既有格律诗词、亦有“打油诗”、即兴“顺口溜”;自7月21号启动以来,共收到福建省内外各地投稿210件,各类短视频90余件;报名选手年龄最小的两岁半,最大的六十余岁。

为了对传统“博诗”有进一步了解,组委会还专门走访了两位均为逾90高龄的“博诗”领域专家,“非遗”折枝诗传承人郭道鉴和福建省吟诵界代表人陈侣白。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4)

本届赛事评委、81岁诗人陈明安现场用福州方言即兴诵诗。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5)

获得本届赛事“新苗奖”的二岁半男童陈艺多在妈妈陪伴下用福州方言诵读诗词。 记者刘可耕 摄

本届赛事评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认为,“博诗”活动古已有之,其中独具特色福州“折枝诗”是一朵芬香浓郁的民间文化奇葩,应予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主席赖董芳表示,2017年夏天,协会成功举办了名为“喝诗”的乡土文化大赛,活动得到海内外数百名文化爱好者的积极响应。

福州人的中秋习俗(福州全民博诗迎中秋)(6)

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主席赖董芳为获得大赛“小小博诗手” 的少儿组选手颁奖。 记者刘可耕 摄

“此次大赛恰逢中秋节佳节前夕,通过全民参与、富有情趣的“博诗”活动,必将丰富福州市民的文化艺术内涵与形式,让榕城成为一个充满诗意、温情浪漫的城市。”赖董芳说。

本届赛事由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指导,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主办,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等协办。(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