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

立冬到来,表明正式开始进入冬季了,接下来的气温也会急剧下降,据听说今年有可能会是一个“寒冬”,比去年的冬天会更冷一些,这对于一些怕寒畏冷的朋友是一个考验,尤其是一些女士和老人,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及时添衣保暖,其次就是要多吃一些可以御寒的食物,同时一些不利于抗寒的食物也要忌吃。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1)

如此,今天就为大家分享立冬后御寒要吃的1红,2黑,同时忌吃3味,应季而食才能健康平安进入冬季。

1红:动物肝脏——补充铁和维生素A、C来御寒

首先人体要想御寒,就得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人体热量部分来源于对食物营养的氧化,而氧化活动主要来源于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补充足够的铁才能给血红蛋白带来足够的“燃料”,燃气充分的做功。并且动物肝脏中还含有维生素A、C,两者可以保持血管弹性,帮助血红蛋白做功顺利,除了动物肝脏,香胡萝卜也是不错御寒食物。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2)

推荐美食——卤猪肝

食材准备:鲜猪肝,葱姜,香料包(没有的,用八角,花椒,小茴香,桂皮,香叶代替),干辣椒,冰糖,生抽,老抽,食盐,味精,料酒

  • 首先将鲜猪肝改刀切成大块,然后加入淀粉,白醋和水搓洗一番,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 猪肝凉水下锅,加入葱姜和料酒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来冲洗干净。
  • 将猪肝放入砂锅中,加入葱姜和干辣椒,卤料包,冰糖5颗,食盐,味精,生抽,老抽,再加入清水没过猪肝。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卤制20分钟,关火后加盖焖30分钟即可,捞出后切片淋上辣椒油既可以吃。
1黑:海带——加速氧化,增加热能来御寒

海带等一些海产品蔬菜中含有很多的碘元素,这些碘元素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素的分泌,甲状腺素可以加快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能力,为人体提高产热的能力,自然就有了可以在寒冬中御寒的能力,其他的还有紫菜,发菜,海蜇等蔬菜均很不错。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3)

推荐美食——醋泡海带

食材准备:干海带,陈醋,生姜,八角,花椒,干辣椒,十三香,白糖,食盐,洋葱,大蒜,小米椒

  • 海带泡发后切成片,然后凉水下锅煮熟后捞出来过凉水,注意海带不要煮得太久,几分钟就可以了。
  • 另起锅,倒入陈醋,加入八角2个,花椒一小把,干辣椒,姜片,十三香半汤匙,食盐,一大勺的白糖搅拌均匀后烧开熬煮2分钟,关火后冷却,将其中的料渣捞出不用。
  • 待料汁完全冷却后,将海带加入其中,再加入洋葱块,小米椒,蒜片拌匀,加盖后放冰箱冷藏浸泡1夜就可以吃了。
2黑:黑芝麻——提供蛋氨酸来御寒

想要不怕寒冷,就得先适应寒冷的天气,黑芝麻等一些食材中含有蛋氨酸,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转移作用,来产生一系列人体适应寒冷环境所必须的甲基,所以这些含有蛋氨酸丰富的食材要多吃,除了黑芝麻,还有葵花籽,花生仁,核桃仁等等食物。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4)

推荐美食——黑芝麻杂粮粥

食材准备:黑芝麻,黑米,糯米,红豆,玉米碴,核桃仁,花生仁

  • 黑芝麻和核桃仁下入锅中,以小火焙出香味,倒出后捣碎待用。
  • 糯米,黑米按照一比一搭配,再加入适量的红豆,玉米碴等杂粮,淘洗干净后倒入锅中。
  • 加入清水和适量的花生仁熬煮至粘稠后再将核桃和黑芝麻粉倒入其中,再煮两分钟既可以出锅。
  • 喜欢甜的可以适当加一点冰糖同煮。
忌多吃3味:咸,鲜,冷

,五味之一也,古人认为到了冬季人的肾经就变得旺盛,而肾主咸,与之相对的是心主苦。若冬季吃了太多的咸,则肾水更亢,水灭阳,最后就是主苦的心阳变得很弱,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少吃太咸的东西,相反的要吃一些偏苦的食材,比如生菜,荞麦,柚子等。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5)

荞麦

,此处的鲜不是指味道的“鲜”,我所说的是部分海鲜食材,比如螃蟹这一食物,这些食物都是偏寒的食材,冬季吃得太多,肯定是寒上加寒,会造成身体不适,所以尽量少吃甚至是不吃。

,冷就是一些生冷的食物,冬季天气寒冷,需要保暖来养阳气,吃太多的生冷会让阳气损失,不利于身体的保暖,同时冬季吃太多的生冷食物,也会让肠胃不适。

——结语——

立冬到,寒风来,如何让你在寒风中屹立不抖,还能风度翩翩,记住多吃一些可以给你带来热量的食物,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要适当的吃一些,比如上文说到的一红,二黑美食,可以助你健康度过冬天。

立冬三忌六吃(明日立冬多吃1红)(6)

我是阿胡,一个喜欢研究美食和制作美食的小食客,喜欢今天内容的可以关注我,明天还有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感谢阅读,明天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