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1)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钟明

摘要:本文运用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从测试方式、测试题型、测试话题、测试评价、测试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的交际性特点。并以一些模拟题为例,分析了目前广大师生的备考现状和试题质量,从而提出一些有关备考的注意事项、战略策略、评价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

关键词:交际性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备考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分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省在遵循国家多年主张的“循序渐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高考命题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断研究和应用新的语言测试理论,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直接测试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广东省作为国家首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市,在高考命题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积极探索,每三年一轮对高考题型推陈出新。如2007年推出了在语篇层面上考查学生语法运用能力的“语法填空题”以及以“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两项双核题型来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题型。这几个题型都是在全国高考英语试题中首开先河,深受语言测试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好评。2011年 的“广东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又是广东高考的新亮点,也将使广东省成为继江苏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在高考英语中以实际听说形式考查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省份。这种对实际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考查的形式是对真实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测,值得开展。

自从广东英语高考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方案确定并发布后,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尤其是高三英语教师就开始积极行动。不仅详细了解考试题型、查找听说材料、组织学生训练,全省各地学校也开始做出响应,不惜花重金提升计算机硬件设备,购买一些英语听说软件,可以说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为此忙得“一塌糊涂”。但实际准备的效果如何呢?笔者近来参加了省、市和县三级的多场有关英语听说备考的教学研讨会,交流的结果却并不乐观。无论是位于广州市的省级重点中学,还是县以下的乡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们都是在盲目开展关于英语听说考试的训练,毫无策略可言。甚至有些英语教师急功近利地让学生直接上机训练,结果发现学生们对着计算机就“卡机”和“哑言”, 教学效果极差。为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英语听说考试的理论依据、命题原则、命题方针和策略是正确开展备考工作的首要任务,否则备考工作容易“误入歧途”,最终变成无用功。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2)

二、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

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了语言运用模式,他们认为语言运用可被界定为个体间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潜在意义的表述和理解。在运用语言表述、理解或理解并表述时,语言运用者创造了话语。这些话语的含义一方面源于所说的话或所写的文段;另一方面是源于话语发生的特定情景。因此,语言测试既要考查受试者的语言知识,又要考查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能否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而测试的重点是要考查“在社会语言场景中有效交际的能力”。即测试的目的就是要评价语言学习者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流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这种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流语境中测试交际能力的语言测试就是交际性语言测试。

从测试的内容看,交际性测试具有几个显著特点:(1)真实性。真实性是交际性测试的核心。它要求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从而有效地考查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了关于真实语境交际的五项基本要素:参与者能够理解语篇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参与者可以选择说什么和如何说,交际时有明确的交流目的,交际时要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2)互动性。受试者在测试时,根据指定的情景进行语言交流,如角色扮演等。通过受试者的语言交流,可以考查其语言的交际策略能力。(3)直接性。直接性要求测试直接和全面地考查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交际性,强调考查学生语言使用(use)的情况,而非所掌握的语言的用法(usage),强调考查学生完成某个交际任务的能力,而非某个语言技能或某个语言点的掌握情况(葛文兰、高美山,2003)。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3)

三、广东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高考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选拔人才的国家工具,英语科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语言考试应该包括听力考试、笔试和口试等形式。其中,口试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和交际的有效性。

广东高考英语2011年推出的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是建立在相应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测试理论基础上,以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为重要依据,追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并经过了科学系统的实验而取得的成果。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所下发的《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当中,对考试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运用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理论和测试质量(信度和效度)分析理论,从测试方式、测试话题、测试题型、测试评价、测试反馈、测试功能、测试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广东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以样题为例)的交际性特点和测试质量,具体分析如表1。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4)

如表1所示,广东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任务指向真实且灵活多样,选材丰富,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综合语言运用水平和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充分体现了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点。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5)

四、听说考试的备考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广东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的认识。为此,我们应该从战略策略、重点策略、调控策略、评价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方面来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

1.战略策略: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开展听说实践

Heaton(1991)认为,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依靠考前的应试技巧训练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教师看待英语口语教学要有全局观点,综合考虑,做好规划,细化能力。首先,可以自学生进入高一年级起就做好三年英语口语教学的整体规划。在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英语听说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制定出本校英语口语、听力教学的规划方案,包括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选材(教材内容和国内外英语网站等)、教学课时、评价时间、方法与手段等。每学期初再根据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本学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遵照执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其次,要细化能力,开展有效教学。目前,那种一上口语课就让学生上机做模拟试题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负责任。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

以听说考试的第一大题为例:模仿配音朗读。它是在语篇的层次上考查学生的基本语音语调能力,包括正确发音、重读、连读、爆破音、意群停顿等技能。因此,教师就必须分解这些技能,先从语言的最低层次——单词的层面上开始训练学生,之后再过渡到句子层面的训练,最后到最难的语篇层面的综合训练,这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才是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开展实实在在的听说实践。语言技能一定要在大量真实的实践中获取。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英语语境,搭建起英语交流的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去完成口语练习与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策略,能够产出语言——说语言和理解语言,并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总之,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语言技能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去创设步步递进的平台来指导训练学生,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的交际性实践。

2.重点策略:熟悉话题,强化功能意念的训练

针对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新题型,今后高考备考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备考?这是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下面的“高考备考关系图”,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高考命题这三大要素决定着高考的备考工作。其中课程标准是核心因素,重中之重,从宏观方面决定着我们的备考工作,它对英语听说的八级目标要求就是备考所要达到能力的基本依据,对听说能力参考性评价标准是备考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和高考命题(测试理论依据、考查题型、主客观题赋分、评价标准等)在微观方面也影响着备考工作,包括备考的策略、重难点、时间安排等等。

图4.2.1 高考备考关系图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6)

英语口语、听说教学中首先必须了解英语课程标准对听说技能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听说语言技能能力八级目标要求,如关于听的方面是: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能基本听懂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能听委婉的建议或劝告等。

英语课程标准中列举了24项话题和11项功能意念,要求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话题知识,利用3年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所有话题的知识以及训练所有的功能意念项目。对于话题知识可以通过教材的教学来重点学习和熟悉,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24个单元里面共介绍了Lifestyle, Celebration, Cyberspace, Rhythm, The Media, Culture Shock, Learning, Language, New Frontie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lict, Society 等24个现代常见话题。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的阅读或网络学习来积累话题。话题的积累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积累好话题的语言形式(form),即话题的语言知识。语言学家、交际性测试提倡者Bachman和Palmer(1996)的CLA 模型中,也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看作两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如现代生活方式等热门话题的基本词汇、句型和结构要求学生记熟。(二)熟悉话题的观点,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为例,要求学生了解政府提出的低碳生活理念,人们环保的普遍观念,再反思目前中学生以及自己的环保观点,最后总结出人类应有的环境保护观念。如果平时学生对相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思考,到考试就相关的话题就容易听懂,也能够有话可说。(三)做实战的演练。就课程标准规定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如环境保护、和谐人际关系、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等,要通过写作课和听说课进行专题的“输出性”训练。语言学家Krashen(1985)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输入应该是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相应的适应性训练,才可能输出一定的成果。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话题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们加强适应性思维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是保证学生在考试前有足够的“输入”的必要手段,它能够加强学生文化和背景图式的建立。

3.评价策略:重视口语训练与测试,开展形成性评价

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说的技能非常重要,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将其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交流,而交流首先指的是口头交际(刘涌清,2002)。英语听说人机对话考查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课堂结构,重视口语训练,注重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在于不断反馈学生学习运用成功或失败的信息。评价应该是持续性的,同时能够反映出学习中的不足,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改进。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复诊,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中屡次错误的深层原因的调查。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要分阶段而及时地按照评价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地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其评价步骤如下:(1)设计评价方案。在3年的教学中,根据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各年级的评价方案:评价目标、评价手段、评价时间等。如:在高一年级,应该重点考查: 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流,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信息交流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词汇和语法)叙述或描述简单事件的表达能力。评价的手段可以采用: 朗读、对话和描述图片等。评价时间应该根据教材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或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测试段中进行。(2)实施评价。口语测试是一项复杂而又费时的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要精心组织和安排,计算机辅助测试时要做好硬件和软件的装配和前测工作,英语教师要参加考前的培训,考后数据采集要安全可靠。(3)分析评价结果。借助科学的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口语能力和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4)开展补救教学。对于评价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和学生经过认真反思,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如属于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采用谈话等方式加以矫正;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采用反复针对性的训练和多次诊断性测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正如Hughes(1989)所言,测试应该与教学的活动近似甚至相同,同时又是一次学习的经历。口语能力评价作为一项在过去的教学和测试中不太重视的工作,需要教师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如形成性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动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7)

4.调控策略:明了听说考试要求,研究考试样题,走出教辅的阴影

语言学家Alderson et al.(1993)曾告诫教学测量者,只有让被测量人明白测试的具体要求,其结果对教学才有积极地反拨作用。因此,作为对考试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的考试大纲必须尽早出台,然而到目前为止虽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已经下发了《要求》,并对考试范围、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题型等做了规定,但对影响考试难度的语速,生词量等重要因素没有任何说明。目前广大师生只能够了解到考试具有三大题型;Part A: Reading aloud; Part B: Role Play; Part C: Retelling the story。由于缺乏的指导和辅导材料,现在流传在高三一线师生们手上的多是一些教学辅导材料公司开发出来的良莠不齐,甚至是粗制滥造的听说材料。例如,某公司开发的听说模拟考试材料第三部分:

Part C Retelling the story.

What does the “F” in F 4 stand for? Fever or fortune? It is certainly not “ failure”, for sure! We look at the success and appeal to these 4 stars from the popular drama Meteor Garden, who took the island by storm during their brief visit here in November. For sure, they look good. Each of them being 1.80 meters tall, Jury Yan, Vic Zhou, Ken Zhu and Vanness Wu are all very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对于这段材料的话题学生不熟悉,话题提供的背景知识不够,这里的“the island”是指代“England”还是其他岛国呢?增加了学生的听力理解难度,进而也会阻碍学生的“产出性”的说。又如:某出版社出版的听说模拟考试题第二部分:

Part B Role Play.

Mum: That does it. Perfect. I think the whole effect is very grown up, with a nod to femininity. We’ve evolved past flaunting it, but we don’t have to deny it. I mean you are going to be mingling with your future prospective classmates and professors, and I really wanted the look to say, “We are serious.”

Daughter: Well, it definitely succeed. Mom, we don’t have to stay at this thing for more than an hour, right?

这段听力材料中母亲共有4个句子,其中2个简单句,2个并列句,共计 55个词中属于非课程标准的单词就有4个:femininity, flaunt, mingle, prospective。其难度可见一斑。

另外,目前师生使用的听说材料或模拟试题多是某些教辅公司从国外网站和电台直接下载的视频,材料语速快,生词量大,话题生僻,而且语音区域性特征较明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不适用。然而最可怕的是许多师生误以为正式考试就会考这种难度和类型的材料,对此不仅许多教师一筹莫展,一些学生更是信心和兴趣大失,甚至做出了完全放弃这15分的可悲决定。因此,权威考试机构应尽快为广大师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并尽快出台2011年的考试大纲,如所考的听力材料将涵括哪些主题、其中对话者的语速如何、每分钟大约有多少词、每篇材料生词的比例是多少、材料的话题是否是课程标准内规定的话题、重点考查哪些功能意念项目等等。让广大一线师生们心中有数,并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其次,教师们要仔细分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听说考试样题,从中琢磨关于考试的某些特性和要求,如:通过仔细听样题的第二部分(Part B Role play),发现样题视频的声音不是原声,而是另外配上了语速更慢的声音,这是否说明正式考试时,命题人也会采用相同的策略呢?材料选自国外原文,但为了降低难度,减慢语速,另外配上学生容易理解、同考试大纲语速要求一致的配音。最后,各级学校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发和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材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即不能一味相信所谓的教辅材料,更不能随便拿一种教辅材料就去训练学生,或者直接带学生上机做模拟训练,这样的教学不仅是无效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5. 资源策略:利用好教材,在真实的主题语境中,训练听说能力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中话题比较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注重学生听说能力以及策略训练和发展。在每单元的Warm up、Lesson Two和Communication Workshop都有多个听说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它们不但是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化,同时也是操练听语的极好材料。如: 在必修模块4 Unit10 Money中,教材要求训练学生听力策略:Identifying People and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并提供了相应的听力材料: A radio interview, a dialogue and a song,同时教材还要求训练说的策略: Describing a product and using adverbs and adjectives, 创设了shopping和 selling your product 的两个真实语境,这些材料和活动安排分别分布在该单元的Warm up和Lessen Two等多个部分中。师生只要能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正规语言材料,坚持长期开展一些主题意识强、信息丰富、语境真实的听说活动,如自由讨论、角色扮演、配音朗读、演讲活动和发表意见等,使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英语听说活动,经过长期系统而专业的训练,学生定能形成良好的听说能力。

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是教学系统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作为测试的研发者,应该尽力开发出符合语言测试规律和对教学有积极反拨作用的试题;而作为被测试者和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利用这种反拨作用来指导自己的教与学,尤其是备考工作。长此以往,测试与教学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8)

参考文献

[1] Alderson, J. C. & D. Wall.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115-129.

[2] Bachman, L. F. & 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Canale, M. The Measure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 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M]. London: Longman. 1991.

[5] 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6] Krashen, S. The Imput Hypothesis: Issues &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7] 邓卫东. 对高考英语题型改革的建议 [J]. 试题研究(高中英语). 2002.

[8] 葛文山,高美兰. 科学、公正地评价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评析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5).

[9]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要求 [S]. 2010.

[10]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刘涌清.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2] 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广东英语高考听说模拟题(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交际性及其备考策略)(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